劇情介紹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而后來又與恩人反目的話,他要顧及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惡毒。
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他所寫的短篇小說《孤兒》,著力描寫了女主人公舒爾斯小姐并不寬裕的情況下收養(yǎng)了一個孤兒,可這孤兒長大后非但不感恩,反而還將她殺害,并依靠他的聰明才智洗脫罪名當了鎮(zhèn)長的故事。
從這篇短篇不難看出,資本主義社會里官場中人性的丑陋。試想,一個依靠殺害養(yǎng)大他的恩人獨吞財產(chǎn)而當上鎮(zhèn)長的人,他能體恤普通民眾的疾苦,為民眾某幸福嗎?顯然是不能的。
要是沒有好心的舒爾斯小姐收養(yǎng),這名孤兒就算不被餓死,也得顛沛流離地過一生。畢竟,他的母親是寡婦,生下他時就去世了,不諧世事的他剛來到這個世界就成了孤兒。
不得不說,這名孤兒是幸運的。因為舒爾斯小姐被燙傷變得奇丑無比,她不打算結(jié)婚,就收養(yǎng)了他。
盡管收養(yǎng)了這名孤兒增加開支后,她只能解雇傭人,凡事親力親為。但孤兒并不嫌棄她長得丑,常常和她擁抱,讓她感受到人間的真情,她就心滿意足。
可隨著孤兒慢慢長大,這樣的滿足就不復存在了。孤兒從成天不和舒爾斯小姐說話,更不會和她擁抱。直至后來成天跟蹤她,讓她感覺到危險就在身邊。她在求助親戚無果后,便在小鎮(zhèn)上買了房子。可就在她準備搬離的那天晚上被殺害了。
小說雖然沒有花一點筆墨直接寫孤兒殺害了舒爾斯小姐,但是從他繼承了所有財產(chǎn),以及在舒爾斯小姐死后的不同行為,就足以證明,他不是直接的殺人兇手,就是間接地雇傭了殺手把舒爾斯小姐殺了。
盡管警方也覺得孤兒有殺人嫌疑逮捕了孤他,但他卻能用自己的膽識和聰明才智化險為夷,最后還當上了鎮(zhèn)長。
這樣一個為了自己的利益向恩人下毒手的鎮(zhèn)長,顯然是毒蝎心腸的人。可那個社會就是那么諷刺,盡管開始人人都不喜歡他,后來還是成了一位令人尊敬的鎮(zhèn)長。
下面我們就來回看一下,這名孤兒是怎樣喪失人性而又成功為自己開脫,直至后來當上鎮(zhèn)長的。
一、舒爾斯小姐的兩個表姐想繼承她的財產(chǎn),嫌棄她收養(yǎng)孤兒,就在他心中埋下了惡的種子
每一個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上時,都是一張白紙。后來這張白紙會涂鴉上什么,當然取決于他所處的環(huán)境。
在孤兒小的時候,他和舒爾斯小姐母慈子乖的和諧畫面。孤兒不嫌棄舒爾斯小姐奇丑,天天都會和她擁抱,這樣的畫面無異于感情深厚的親生母子。
就因為舒爾斯小姐把孤兒當親生兒子看待,她去探望她的兩位表姐時,也會帶上孤兒。她的這兩位表姐是她在這個世界上僅有的親人,嫁在市區(qū)附近。雖然每次她前去探望,表姐為了以后繼承遺產(chǎn),都殷勤接待。但她們都會抱怨她收養(yǎng)了孤兒。
小說沒有描寫孤兒聽到這樣的抱養(yǎng)后是什么反應(yīng)。不過,相信這個聰明的孤兒也會察言觀色。當他看到兩個親戚對他的排斥時,相必心里會極為不好受。這時,他當然會為不是舒爾斯小姐的兒子感到悲哀。
也正因為舒爾斯小姐的兩位表姐,自私自利地想著要繼承遺產(chǎn)。對她收養(yǎng)的孤兒持排斥的態(tài)度,讓孤兒幼小的心靈有了孤獨無助之感,從而在他的心靈中埋下了惡的種子。
二、孤兒沉迷書海,漸漸與舒爾斯小姐疏遠,惡的種子在他的心中發(fā)芽
雖然舒爾斯小姐的兩位表姐對她收養(yǎng)孤兒頗有微詞,但她還是覺得收養(yǎng)了這個孩子后,生活充滿了樂趣。她依然像一個母親一樣關(guān)愛著孤兒,只是孤兒已不再是過去的孤兒了。
本來舒爾斯小姐是為了豐富孤兒的學識,才給他買了很多書,可這些書成為了他疏遠舒爾斯小姐的導火索。從此,他專注于書海中,被書中驚險的情節(jié)所吸引,完全無視舒爾斯小姐的存在。在舒爾斯小姐關(guān)心并想和他說話時,他置之不理。至于像以前那樣每天和舒爾斯擁抱,更是不可能。
這時候,孤兒心中惡的種子早就破土發(fā)芽,只待吸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就能茁壯成長。
三、孤兒飽覽群書后,他心中的惡已吸取了更多的養(yǎng)分蓬勃生長
兩年后,孤兒飽覽群書,性格變化更大。不但不斷向她要錢,并跟蹤審視她。這樣的變化讓她感到害怕,她隱隱感到孤兒已經(jīng)威脅到她的生命。于是,就求表姐幫忙租房子,想從農(nóng)村搬到市區(qū)居住。可表姐她這樣做會麻煩并連累她,便敷衍了事。
這時候的舒爾斯小姐,并沒有因為孤兒變得讓他恐怖而對他采取報復。而是悄悄地在鎮(zhèn)上買了一套小房子,想逃脫孤兒的視線。
可就是因為舒爾斯小姐的這一舉動令她喪了命。她買了房準備第二天搬東西,卻在那天晚上被殺害了。雖然小說描寫了孤兒在她死亡時不在場的證據(jù),但她一直在孤兒的監(jiān)視下,哪一點舉動能躲過孤兒的眼睛呢?
毋容置疑,孤兒在舒爾斯小姐想擺脫他時,就已經(jīng)把該怎樣殺害她,并得到她的全部遺產(chǎn)而做了周密計劃。有了這樣的計劃,孤兒最后得逞了。
說到底,孤兒潛心讀書的三年,就是吸取大量的養(yǎng)分讓惡的樹苗蓬勃生長。且看,他刻意地疏遠恩人舒爾斯小姐,卻又始終保持讓他的所做所為不讓舒爾斯小姐挑出毛病。這樣的表現(xiàn),可見他城府及修為有多深。
四、借助恩人的遺產(chǎn),孤兒心中的惡已長成參天大樹
舒爾斯小姐被殺害后,她的兩位表姐講述了她最近的恐懼。警察逮捕了孤兒,雖然他買通了十幾個人為他不在場而作證,但他也可以用錢雇殺人兇手。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孤兒之前一直問舒爾斯小姐要錢的目的已清晰可見。兇殘的他不僅殺害了舒爾斯小姐,還用她的錢為他自己的罪行開脫。
更可惡的是,孤兒殺害舒爾斯小姐后。他假惺惺地哭,還想盡辦法跟所有的人交流,讓對他反感的人覺得和他在一起非??鞓贰?他的這一做法,與他之前對舒爾斯小姐不理不睬截然相反。
不得不說,這名孤兒是聰明的,他用自己的勤奮吸取到了書本的精華,讓心中的惡長成參天大樹。這樣的惡讓他又善于偽裝,令人無法相信這么一個接近誰,誰就快樂的人,居然是一個心狠手辣而又忘恩負義的人。
結(jié)語;被火燒傷變得奇丑無比的舒爾斯小姐的心靈美麗而又高貴,她一直待孤兒如親生兒子。就是在她覺察到孤兒威脅到她的安全時,她也只是想著悄悄地離開,并沒有對孤兒實施任何報復行為。
后來成為令人尊敬鎮(zhèn)長的孤兒,他的靈魂是骯臟而又兇殘的。他不僅沒有感恩之心,還殺害了大恩人。他這樣的行為豬狗不如。
想必莫泊桑寫這篇小說的目的就是為了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作家寫下這篇小說,一定想喚起眾人的覺醒。畢竟,一個以殺害恩人而達成的他自己的愿望做了鎮(zhèn)長的人,當他的利益遭到損害時,他肯定不會顧及民眾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