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最近條姐我真的推薦了很多類型片啊,《惡人傳》《極速備戰(zhàn)》《掃毒2》。
不知大家看過之后,有沒有爽到呢?
不過,今天條姐打算給大家來換換口味,介紹一部藝術(shù)片——《痛苦與榮耀》。
這部影片的大名應(yīng)該還是歸功于今年的第72屆戛納電影節(jié)。
要不是橫空出世的《寄生蟲》,就憑阿莫多瓦的地位,還有《痛苦與榮耀》這部影片的高水準,拿下金棕櫚是一點懸念都沒有。
話說阿莫多瓦還真是不怎么走運,1999年《關(guān)于我母親的一切》參加戛納電影節(jié),敗給了達內(nèi)兄弟的《羅塞塔》,只拿下最佳導(dǎo)演獎。
2006年《回歸》再次敗給了肯·洛奇的《風吹麥浪》,拿下最佳編劇和最佳女演員獎。
至于2009年的《破碎的擁抱》又敗給了邁克爾·哈內(nèi)克的《白絲帶》。
再加上今年的《痛苦與榮耀》,阿莫多瓦四次入圍主競賽,一個金棕櫚最佳影片都沒拿到。
不過所幸,阿莫多瓦始終沒有放棄,才能使我們影迷看到如此精彩的影視佳作。
說回電影,《痛苦與榮耀》之所以能在場刊評分拿到3.3的高分,多半還是歸功于阿莫多瓦出色的電影技巧。
不要以為文藝片一定都很悶,很無聊,催眠效果甚佳。
其實《痛苦與榮耀》在文藝片中,絕對屬于易看的一類。
首先,色彩就是阿莫多瓦的拿手好戲。
大色塊的碰撞,強烈的對比色就很抓人眼球。
其實條姐私心想過,阿莫多瓦的道具師一定覺得他很難搞。
看看這家具的色彩和服裝的搭配,兩個字:完美。
而且全片不只有一些固定場景,是導(dǎo)演的精心安排,一些移動畫面的顏色搭配都很有心機。
不管是同色系,還是撞色,一切都能讓觀眾覺得舒爽。
除了色彩,另一個抓人的元素,就是阿莫多瓦超乎常人的節(jié)奏感。
如果說類型片的強節(jié)奏是一種死板教條的存在,那么阿莫多瓦的節(jié)奏感絕對是身為藝術(shù)家的天分。
這里說明一下類型片中,為了滿足觀眾的爽感,從劇本創(chuàng)作到剪輯都是有著嚴格的守則,可以照著模板復(fù)制的。
比如多少分鐘一定要有一個沖突炸點,以及爽點的分配也是有講究的。
但阿莫多瓦的節(jié)奏感,體現(xiàn)在影片中,卻極度自然。
這大概就是藝術(shù)家的天賦,比如現(xiàn)實時間線與回憶時間線的切換。
阿莫多瓦從不會等到你已經(jīng)厭煩這條故事,再進行切換,也不會一段事情還未講清便強行跳轉(zhuǎn)。
他總是隨性的講述自己的故事,必要時插入一段回憶。
兩種時間線的整合,絕不是為了講清故事而狂堆信息量,最終導(dǎo)致整個結(jié)構(gòu)垮塌。
他的敘事就像是自然而然生長出來的。
當然,最后還有不得不說的鏡頭。
就拿影片最高潮的一段舉例,這是整部影片中最最吸睛的一大段獨角戲。
其實條姐看過很多精彩獨角戲,其中大部分的拍攝方法要么是一鏡到底,要么是簡單的特寫切換。
自以為這樣就可以凸顯出人物,更真實的傳達角色情緒,表現(xiàn)演技。
但是條姐在《痛苦與榮耀》中看到了一種更高級的做法。
鏡頭的推進拉遠。
變換場景,通過不同的視覺強調(diào),同樣可以拍出一場精彩的獨角戲。
另外,條姐在這里想說明一下,所謂的長鏡頭(一鏡到底)并不是什么比蒙太奇(剪輯)更高級的存在。
它們本身都只是影像表達的一種手段而已,只有使用恰當和不恰當之分啦。
所以不要一看到長鏡頭就覺得好高級,實際上條姐真的看過很多不合時宜的長鏡頭。
它的存在根本沒必要啊,甚至還會有打亂影片原本節(jié)奏的弊端。
而阿莫多瓦的影像表達就貴在一切都是那么恰當、符合時宜。
看阿莫多瓦的電影,他從不會給觀眾帶來一絲窘迫。
《痛苦與榮耀》就像一位熟練的工匠,打磨出的一顆無比光滑圓潤而又異常精美的玉石。
沒有一粒扎手的疙瘩,每一寸都精致的恰到好處。
這就是大師對于技法游刃有余的表現(xiàn)。
說了這么多,其實并沒講盡這部電影的精彩看點(比如精彩的配樂和演員演技)。
主要還是希望大家更多了解到藝術(shù)片也有很多除卻劇情,可以更多注意的點。
不過按照慣例,條姐還是簡單介紹一下劇情吧。
影片講述了一個電影導(dǎo)演salvador mallo的晚年生活。
母親離世、健康危機、情感空虛這一切都使這位曾經(jīng)才華橫溢的導(dǎo)演,失去創(chuàng)作狀態(tài),無法繼續(xù)工作,拍電影。
但有一天,突如其來的一個電影資料館的邀約找到了他,希望他和曾經(jīng)合作的演員alberto crespo一起出席他作品的重映。
可是二人卻在影片重映當天,d品吸嗨了無法出席,甚至在現(xiàn)場電話連線時大打出手。
salvador mallo的狀態(tài)跌到谷底,創(chuàng)作毫無頭緒,疾病帶來的身體疼痛也日漸惡化。
但巧合的是,就在這時,salvador mallo的同性初戀情人找上門來。
他們經(jīng)過一夜長談,導(dǎo)演似乎找回了些許激情,開始尋求醫(yī)生幫助,戒掉d癮。
又在回憶里,從與媽媽的點點滴滴中,得到豐沛的能量滋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作也漸漸恢復(fù)。
一切都在向更好地方向發(fā)展,而故事到這里也就進入了尾聲。
其實這么看了,將《痛苦與榮耀》說成是導(dǎo)演的一部自傳電影,也不為過。
她表現(xiàn)了,作為一個藝術(shù)家的困苦,也許就是源于心靈的空虛。
一旦他們的心被愛填滿,充足的靈魂養(yǎng)分,就一直能滋生源源不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