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作者:程子柱
我的家鄉(xiāng)在天津市薊州區(qū)東部的東龍虎峪,是個有山有水,神奇又有美好故事的地方。
東龍虎峪分兩個自然村,一個前村,一個北村。大早先,北村是趙姓村,前村是竇姓村,因姓得名各叫趙各莊、竇各莊。為什么又叫龍虎峪了呢?話要從唐王征東說起。
當(dāng)年唐王行至玉田卸甲莊子時,李世民己經(jīng)到了亮甲店。一路上大雨下個不停,實在無法前行,唐王便在亮甲店住下不走了,將士們便脫下身上的鎧甲涼曬,所以叫亮甲店。唐王不走了,人們便在亮甲店修一座行宮,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是城墻的高度,厚度還是滿合標(biāo)準(zhǔn),它也拆的最晚。我75年下鄉(xiāng)到亮甲店,還登上殘缺不全的城墻上面,感嘆不己。頭腦還飛快的想到當(dāng)年那種輝宏的場面,至今還在碗惜這樣浩大的工程古跡,不去維護、保存,卻要叫它從地球上消失,真是太可惜了!
李世民在亮甲店住下以后,便帶著秦瓊,第一謀臣魏征,察看地形,來到山上看見趙各莊、竇各莊時他們都驚呆了!滿山的樹木,郁郁蔥蔥,風(fēng)景如畫太美了!尤其鳳凰頂下遠近馳名的老龍?zhí)?,每?dāng)夏季從鳳凰頂急流而下的水,分三道瀑布飛流直下,相當(dāng)壯觀!
老龍譚分上院和下院,上院供奉觀世音菩薩,下院供奉龍王。我小的時候,六一兒童節(jié),老師帶著踏青,看到上香的人絡(luò)繹不絕,上院和下院都香火旺盛,下院的龍王廟前還寫著逢求必應(yīng)的牌匾。當(dāng)李世民走進觀世音廟,進香時看到了觀世音三個字,他說了句,我叫李世民,你叫觀世音都有世字,這不太合適吧,從此全國各地的觀世音菩薩,就都叫觀音菩薩,去掉了世字。當(dāng)魏征看到東小山時,它有頭有尾正想一只猛虎睡臥在此,這有龍有虎的山溝,叫什么好呢?叫趙各莊、竇各莊實在委屈,那么就叫龍虎溝,不,峪字本身就是山谷的意思,就叫龍虎峪吧。由此李世民、魏征賜名的龍虎峪三個字,叫響了幾個朝代,延續(xù)至今。
君臣繼續(xù)往山里走,當(dāng)看到正北山時,李世民、魏征大喜,只見此處,兩邊是山,正北山居中,站在山上往北望一片寥廓,是絕佳的防守之地,他命人在此修筑防域攻勢,并命姜興霸、姜興本二位大將在此住守,因而有了姜安寨小井之說(叫白了“姜安子小井”,不是夾安子小井)。
自古皇帝都喜歡龍,有龍?zhí)?,就是龍居之地,所以李世民對這個地方情有獨鐘,并在龍?zhí)断逻叺钠教固幇矤I扎寨,繼續(xù)考察此地。由龍?zhí)锻伦?,路過一個小山口時,李世民問“這叫什么地方?”當(dāng)?shù)厝苏f,這叫宴家口。李世民一聽,心里就起了煩心。本來他太喜歡這個地方了,只因晏家口三個字堵心一氣之下走了。也該龍虎峪人沒有福氣,要沒有晏家口三個字,李世民不會拔寨而走,龍虎峪肯定是另一番景象了。雖然李世民負氣走了,卻給這片土地留下了永久的地名。
在燕山山脈到龍?zhí)短幊霈F(xiàn)了間隙,當(dāng)?shù)厝私小吧娇谧印?,因李世民在此小住幾日,得名“皇家口子”。之后來了幾戶人家,不敢稱皇家,就改為黃家口子,現(xiàn)在是個小村莊,就是當(dāng)年唐王扎寨的地方。由于當(dāng)時沒有一家姓黃的,龍?zhí)渡厦娴膴A馬槽,就是腳踏黃河兩岸,鞭打九洲六府半邊天的秦瓊,留下的足跡。
說起“落馬莊”還有段軼事。大將秦瓊當(dāng)年一馬飛來,望著兩丈高的山崖沒有上去,他騎在馬上,黃驃馬一屁股臥了下去,石頭上深深地印著馬屁股,馬尾巴和兩個馬后腿,石崖上面還有兩個馬的前蹄印,加上秦瓊的右膀胳膊肘和手拿抒銅锏的印,都清楚可辯,也稱“夾馬槽”(有人說是尉遲恭將軍的印記,不對,尉遲將軍不使锏)。秦瓊一看,黃驃馬被夾在這里,便狠勁照馬屁股上猛打一锏,黃驃馬疼痛難忍,一躍而起,騰空跳到十里以外的村莊。莊村頭有座石橋,秦瓊以為黃驃馬己驚,又打了馬一锏,不料打在了橋欄上,此橋果然有锏的印記,這莊從此就叫落馬莊了。這些都是真真實實的印記和美好傳說,不由你不信。
東龍虎峪呀!這個有龍、有虎、有山、有水,風(fēng)景如畫的風(fēng)水寶地,難怪竇燕山誓死不去帝都,而留在鄉(xiāng)下。
我為能生活在這樣美好的半山村而自豪,為生長在東龍虎峪而幸運!讓我們張開臂膀擁抱這美麗的鄉(xiāng)村東龍虎峪吧!??!
2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