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圖為龍舞隊員正在動作訓練
圖為龍舞隊員正在動作訓練
圖為汗水濕透了衣背的隊員休息
10月1日晚8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聯(lián)歡活動開始,9條銅梁龍在第二篇章中心表演區(qū)大放異彩。8分鐘的表演時間里,9條銅梁龍豪情滿懷地舞出了東方巨龍的神韻與靈性,大氣磅礴地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團結拼搏、合力向上的精神風貌,酣暢淋漓地表達了對祖國母親生日的深情祝福和美好未來的憧憬。
這8分鐘精彩呈現(xiàn)的背后,凝聚著250余名隊員和教練,以及主創(chuàng)人員、后勤保障人員的智慧和汗水,彰顯了銅梁人“靠得住、頂?shù)闷?、過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現(xiàn)在,就讓我們傾聽這群人講述,自己從入隊到參加盛典演出,都有些怎樣難忘的歷程。
二度進京 他是銅梁龍舞的“龍把子”
銅梁人的脊梁精神是“靠得住、頂?shù)闷?、過得硬、容得下”,而銅梁龍舞,正是充分展示脊梁精神的載體。此次晉京參加國慶聯(lián)歡活動演出的銅梁指揮部總導演秦啟江曾這樣闡釋龍舞表演,演員們必須通力合作,要有很高的契合度,表演時很多動作必須背靠背——靠得??;表演過程中需要頂把,要跟著龍頭走——頂?shù)闷穑幻總€演員自身素質必須過硬,有擔當有作為,優(yōu)秀的個體才能成為完美的組合——過得硬;而容得下,則是代表了演員之間的包容團結。這些,都和銅梁人的脊梁精神是完美的契合。
而此次晉京表演隊伍的“龍把子”無疑是總教練周可吉。2008年,周可吉曾執(zhí)教銅梁龍并領隊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2009年又帶隊參加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30多年的龍舞生涯,龍舞早已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作為一名已退休的老舞龍人而言,仍難掩內(nèi)心的激動:“能以銅梁龍舞總教練的身份再次參加國慶慶典,也許今生只此一次?!?/p>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周可吉是帶病接下的總教練任務。年過六旬的周可吉患有糖尿病、痛風、胰腺炎、心臟病等多種疾病,但重任在肩,他毫不猶豫地接過了這個任務。
女兒出生未滿月 他舍下妻小參加集訓
據(jù)秦啟江回憶,6月初,接下任務的興奮勁兒還沒過,就面臨一個難題:要在短短幾天時間內(nèi),迅速組建起200多人的演出隊伍?!敖?jīng)過討論,我們確定了挑選隊員的思路,就是以龍舞傳承基地的銅梁區(qū)職教中心和銅梁二中為基礎,從中挑選優(yōu)秀學生,同時在區(qū)內(nèi)各個學校遴選一批體育教師充當骨干,再從龍舞非遺傳承人中挑選一批充當核心隊員。”
彭程就是這樣來到龍舞隊伍中的。“學校通知我到區(qū)職教中心去參加龍舞培訓,去了之后才知道不是培訓而是選拔國慶龍舞隊員?!迸沓袒貞浀?,“能去參加國慶慶典,我還高興了一陣,但立馬又犯了難?!?/p>
原來,彭程的女兒才出生23天,老婆還在月子中。如果自己離開妻女,三個多月就完全照顧不到家庭,甚至面都很難見到,妻子能同意嗎?家人能理解嗎?
當晚,彭程回到家中向妻子說明了這件事,意外的是妻子完全理解丈夫的選擇,也非常支持他的舉動:“當小家與國家發(fā)生沖突時,只能舍小家為國家。他去北京也是為我們,為銅梁人爭光。”
“我要去北京!”他們堅持到了最后
“我要去北京……”7月18日,5號龍隊員張洪源在訓練受傷暈迷中嘴里仍念叨自己要去北京舞龍。
當天,張洪源在體能訓練中摔傷,隊醫(yī)對他進行了酒精消毒處理,沒想到他出現(xiàn)了過敏休克現(xiàn)象,還一度被送到icu治療。送治途中意識模糊的他嘴中仍喊著“我要去北京。”事后參與救治的護士和張洪源開玩笑:“命都快沒有了,你還要去北京?!?/p>
8月1日,龍舞隊進京后進入高強度集訓,更多的傷病開始出現(xiàn)。6號龍隊員李林駿在練習站腿登肩舞龍時摔了下來,左腳摔傷。
當醫(yī)院的ct片出來時,教練才得知在進京前他的右腳就已受傷,他一直在咬牙堅持訓練。面對大家關心的責怪,他如此回答:“我覺得沒什么,還可以忍受,怕去檢查出問題教練不讓我進京……”
僅僅 4天后,李林駿就又開始進行了簡單的恢復訓練,然而訓練不到10天,他的右腳再次受傷。但是三次受傷,他都堅強地挺了過來。最終把握住了自己的上場機會,圓了在天安門的演出夢。
一個10天減六公斤 一個每天吃8個雞蛋增肥
“王海波10天減了6公斤!不錯!”7月3日的訓練中,9號龍教練陳道全向全隊表揚了龍頭隊員王海波。
王海波入隊時216斤,是全隊最胖的隊員。當時教練認為他太胖了,訓練堅持不下來。但是大家低估了王海波的決心,為了到北京,他每天加強運動減肥。隊伍規(guī)定每天跑3公里,他就自我加量到6公里,一周堅持下來減肥成功。
“李青峰是全隊最瘦的一個,估計只有80來斤,你看他旁邊的隊員比兩個他還要重?!庇柧殑傞_始時,2號龍教練彭晨曦總是喜歡和李青峰開玩笑。
為了讓這個全隊最瘦的隊員能盡快增重,彭晨曦建議他多吃雞蛋牛奶。剛開始那幾天,李青峰每天早晨要吃8個雞蛋,還要吃包子喝牛奶。隊友們從一開始打趣李青峰的體重,變成了打趣他是一個地道的吃貨。
最大的隊員47歲 最小的年僅14歲
“全隊最小的和最大的隊員都在我這里?!?號龍教練張順生指著小隊員陳浩和老隊員何云笑著說。
陳浩是區(qū)職教中心的一名新生,才14歲,是銅梁龍晉京表演隊伍里最小的隊員。
“全身酸痛,人有點不舒服。”7月1日,記者見到正在宿舍休息的陳浩,他顯得有些疲憊。入隊后,高強度的訓練顯然讓陳浩有些吃不消,但他從未有過退出的想法,一直咬牙堅持到最后的演出成功。
何云是實驗一小的一名老師,他是頂替另外一名受傷不能入隊的隊員而進入龍舞隊的,今年已47歲的他早已過了運動的黃金期。入隊后沒多久,高強度的訓練就讓他大腿肌肉拉傷,但停訓幾天后又重回訓練場,何云的堅韌態(tài)度在全隊起到了老大哥的帶頭作用。
圖為龍舞隊員訓練照片
訓練日記 成了一本“龍舞字典”
7月30日,晴
雨過天晴,今天又是大太陽。上午睡過頭了,沒吃早飯。有點想家人了,特別是兩個娃娃,好想抱抱二娃……
8月18日 晴
今天是全體學員第一次合排,場上又多了800多名萊州武校的孩子們,對我們龍舞也是一種考驗……
圖為教練曾令國正在寫日記
這是8號龍教練曾令國寫下的訓練日記。從6月24日進入龍舞隊以來,他便開始用日記記錄下每天訓練場上的點點滴滴。打開他的日記本,里面詳細紀錄著每天的訓練技術動作,每天龍舞套路變化圖案,每天的天氣、心情狀況等。厚厚的一本訓練日記很走心,就是一部“龍舞晉京演出字典”。
“想把晉京路上發(fā)生的一切用日記的方式記下來,留給兩個孩子。當我老了,孩子們看到我這日記本就知道我晉京舞龍的光榮……”曾令國談起了寫日記的初衷。
維修龍具、理發(fā)剪發(fā)、中醫(yī)理療……這些隊員忙“兼職”
圖為教練張名鑫業(yè)余時間維修龍具
“1號龍的燈全部亮了,所有龍具維修完畢。”9月24日,5號龍教練張名鑫維修完所有龍具之后,已接近第二條凌晨。張名鑫是銅梁龍最有龍舞經(jīng)驗的隊員之一,也是龍舞技藝非遺傳承人。進京之后,他每天吃完飯之后,都會走進排練廳去維修龍具,一個個舞壞了的龍具在他的巧手下又起死回生。與張名鑫一樣有“兼職”的還有另一名隊員逮德軍。他是銅梁龍燈彩扎大師周均安的第四代傳人,扎龍已有10多年歷史。此次被選進龍舞隊,除了當隊員外還兼職龍具維修師?!八麄儌z為我們的龍具維修出了大力,要不然我們在京這段時間估計也要多用壞至少一至兩條訓練龍。”總教練周可吉說。
圖為教練張順生業(yè)余時間為隊員理發(fā)
進京20天后,多數(shù)隊員已到了該理發(fā)的時候了?;仉m然也有一個簡陋的理發(fā)室,但理發(fā)員僅有一人,且開門時間不固定,很多隊員去了多次都理不了發(fā)?!皝韥韥?,開張營業(yè),免費理發(fā)了喲……”8月中旬的一個周末,2號龍教練員張順生在寢室門口擺起了理發(fā)攤子。一把電動推剪、一塊理發(fā)布、一把梳子,都是他出發(fā)前從家中帶來的理發(fā)工具,臨時找來個音箱當板凳?!伴_張”當日,便有幾名隊員前來理發(fā)?!斑@是我第三次參與銅梁龍晉京演出了,就知道理發(fā)會成大問題。于是出發(fā)時我就留心帶上了這套理發(fā)工具,沒想到現(xiàn)在還真派上了大用場?!睆堩樕f。
圖為教練楊一洪為隊員按摩
有理發(fā)的,還有做理療的?!皸罾蠋?,下訓后幫我看一下,我這腿有點問題了,痛得很……”隊員張茂源向4組教練楊一洪求助道。原來,10多年前,楊一洪便開始學習中醫(yī)理療。進京之后,他便義務當起了隨隊“理療師”,每天下訓后他放棄休息,穿梭在各個寢室,為受傷的隊友做中醫(yī)理療,緩解高強度訓練帶來的肌肉傷痛。
在銅梁龍晉京表演隊伍中,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從6月開始,3個多月的封閉式訓練,200多名隊員風雨同行,一路闖過多個難關,直到國慶當晚在天安門廣場勝利演出,為偉大的祖國和全國人民獻上了最熱忱的祝福。
(銅梁區(qū)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