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文學(xué)地標(biāo)】
【開欄語】
進入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
作家袁明華先生,同時又是一位旅行家,足跡遍及七大洲四大洋,近三十年來孜孜不倦地為全球文學(xué)經(jīng)典尋找文學(xué)地理坐標(biāo),為讀萬卷書篩選文學(xué)經(jīng)典,為行萬里路提供游學(xué)途徑,為滋養(yǎng)人類心靈成長的泉源確立一座座豐碑。
泉源總在那里——悠遠(yuǎn)流長,綿延不絕。
從上海浦東飛達拉斯15個小時,達拉斯轉(zhuǎn)機飛圣地亞哥9個小時,圣地亞哥飛復(fù)活節(jié)島5個小時,單程累計29個小時。
目標(biāo)——聶魯達。
一
197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聶魯達,作為西語世界有史以來最杰出的詩人,同時還是一位資深外交官(有點像1961年憑《德里納河上的橋》獲諾獎的南斯拉夫作家伊沃·安德里奇),先后出任過智利駐多國領(lǐng)事、總領(lǐng)事、大使,同時又是一位熱血沸騰的政客,當(dāng)過參議員,被智利共產(chǎn)黨推選為總統(tǒng)候選人,與阿連德總統(tǒng)過從甚密,是“智利革命”前堅定不移的共產(chǎn)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甚至連死亡之謎都籠罩了濃重的政治迷霧;而在個人生活中,他一生有過三任妻子和無數(shù)情人。其卓爾不凡的人生經(jīng)歷也許只有同時代作家海明威有得一比,可以說,聶魯達是一位極其復(fù)雜的男人。
但通常情況下,人們熱愛聶魯達,還是因為他的情詩寫得好——從20世紀(jì)到21世紀(jì),幾乎橫掃全球。新中國成立后,聶魯達是較早來到社會主義中國的外國作家之一,于1951年和1957年先后兩次訪問中國。那時他在中國以政治詩聞名,但自80年代之后,中國年輕人也都奔向他的情詩去了,年輕人對他的情詩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
更重要的是,他昂揚的激情是一貫的,不只年輕時如火如荼,老來更是爐火純青,不減分毫,不像海明威,最后實在撐不住了,一槍自殺了之。正如《聶魯達傳:生命的熱情》譯者楊震所說:“如果一個人只在二十多歲寫情詩,他可能只是個發(fā)春的動物;但如果他到六十多歲還寫出遒勁的情詩,那么,他就是巴勃羅·聶魯達。”
雕刻在黑島礁巖上的戴著貝雷帽的聶魯達頭像
一條大河奔騰而下,不管路途如何陰晴不定,充滿了多少艱辛和痛苦。聶魯達始終堅定不移地奔騰著,似乎不知彷徨猶豫為何物。他說:“如果有來生,我仍將這樣度過。”
我們在此看到生命本身蓬勃的熱度,看到一切生命賴以永恒輪回的力量,推動著無數(shù)的聶粉走進南美洲,走進智利,走近聶魯達,如同我和月光走向心心念念的黑島。
二
走向黑島的路徑可能千差萬別,但理由似乎只有一條——無不受了聶魯達情詩的蠱惑。他的《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在中國有著數(shù)目龐大的讀者群。我手頭這本《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同時還收錄了《船長的詩》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臺灣作家陳黎、張芬齡夫婦譯,從2014年6月到2019年3月已印刷了24次。他的情詩甚至成為戀人之間表達情感的“手冊”。
還有一類聶粉,可能之前并未讀過聶詩,而是從電影中找到了興奮點而心生膜拜。根據(jù)智利作家安東尼奧·斯卡爾梅達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郵差》,講述流亡中的聶魯達和意大利卡普里島上一名青年郵差之間的動人友誼,它源自聶魯達情詩啟發(fā)聶粉青年成就聶粉愛情的真實故事,1994年上映后,獲得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等多項提名,為聶魯達圈粉無數(shù)。無數(shù)戀愛中的青年看了這部電影都渴望自己能成為郵遞員馬里奧,渴望從聶魯達情詩中取得戀愛真經(jīng),至少可以裝點一下情調(diào),使之成為一種酵素。許多戀人因此不遠(yuǎn)萬里走向意大利卡普里島,尋訪聶魯達與郵遞員馬里奧這對忘年交故事的發(fā)生地,轉(zhuǎn)身又進一步追逐到聶魯達的故鄉(xiāng)去,想要看看究竟是怎樣的環(huán)境造就了如此偉大的詩人,讓他寫出如此動人的情詩。
不瞞你說,我的旅行經(jīng)歷之所以包含走向黑島這一重要篇章,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來自一部名叫《南極之戀》的電影,女主荊如意生命垂危時獨白了一首聶魯達的情詩《夜》,一直在我心頭纏綿繾綣,揮之不去——
當(dāng)我安息時,我愿你活著,我等著你。
愿你的耳朵繼續(xù)將風(fēng)兒傾聽,聞著我們共同愛過的,大海的芬芳。
繼續(xù)踏在我們一起踏過的海灘上,愿我的所愛,繼續(xù)活著。
我曾愛你,曾為你將萬物歌唱。
因此,你要繼續(xù)絢爛地將生命怒放。
聶魯達與瑪?shù)贍柕?/P>
也許是我親歷過《南極之戀》的真實場景,共鳴感更強一些,觀后便一直在尋找《夜》的出處,想要弄明白此詩究竟出于聶魯達的哪一部詩集。但多方搜索也未能如愿。問了幾位喜歡聶魯達的詩人,也給不出答案。我想,有可能尚未翻譯成中文吧?比如聶魯達后期比較重要的詩集《元素的頌歌》目前就找不到完整的中文版。一般來說,情詩總有受獻對象,尤其是頌歌,找不到出處猶如隔靴搔癢;逮不住癢點,越搔越癢,是一件很難受的事。這大概也是我要為聶魯達情詩確立一處文學(xué)地標(biāo)的原因之一。不能說撥開迷霧見太陽,至少有一些硬實的干貨,可以為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提供一個方向,為接通滋養(yǎng)我們心靈成長的泉源,提供一個可奔赴的去處。
后來終于找到了,《南極之戀》中的《夜》對應(yīng)于聶魯達獻給瑪?shù)贍柕碌摹兑话偈讗鄣氖男性姟返牡?9首,并進一步查實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黑島,真是好一陣興奮?。『茱@然,電影里的中文詩句不是出自哪一位名家的翻譯,而是經(jīng)過了改編的。翻譯原本就是二次創(chuàng)作,尤其是詩歌,同一首詩,此譯與彼譯往往大相徑庭,粗心大意者對不上號也在所難免。但若沒有黑島的召喚,我也不會那么細(xì)心去尋找。
找到了,似乎逮住了癢點——
泉源在那里汩汩流淌,你不來,我來!
在踏上為全球文學(xué)經(jīng)典尋找文學(xué)地理坐標(biāo)的漫長的游歷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幾乎所有的經(jīng)典作家,他們各自都有其獨特而多面的隱秘歲月,我在試圖撩起這些神秘面紗的歷程中更像一個探子,充分享受著其中的樂趣。
初次接觸聶魯達情詩的人們,尤其是上了點年紀(jì)的比較保守的人們,往往會被嚇一跳——
女人的身體,白色的山丘,白色的大腿,
你委身于我的姿態(tài)就像這世界。
我粗獷的農(nóng)人的身體挖掘著你,
并且讓兒子自大地深處躍出。
我想在你身上去做,春天在櫻桃樹上做的事情。
初次接觸的人們因此被震驚到了:到底是多浪漫多奔放的“流氓”,才能把少兒不宜也說得如此文藝?
聶魯達就這樣攜帶著《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橫空出世。這是聶魯達第一部情詩集,也是聶魯達的成名作,上面引用的詩句摘自該詩集的第1首和第14首。
那么,這部詩集又是獻給誰的呢?
聶魯達的情詩主要就是《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船長的詩》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三部,現(xiàn)在我們知道后兩部都是獻給瑪?shù)贍柕碌?,但《船長的詩》1952年首版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時,卻是匿名出版的,之后幾次再版也都是匿名的。為什么要匿名出版?詩人當(dāng)年究竟在顧忌什么?我們不希望隔靴搔癢,便總想深入探一探個中緣由,真是好奇害死貓。
聶魯達身后留下了三處故居。按購買的時間先后看,第一處薩巴斯蒂娜(la sebastiana)坐落在港城瓦爾帕萊索,是聶魯達和第二任妻子卡里爾的居所。第二處黑島(isla negra)坐落在瓦爾帕萊索南部一個濱海小村落。此處是聶魯達死后幾經(jīng)波折最終如愿歸葬的長眠之地。第三處查絲寇納(la chascona)在圣地亞哥郊區(qū)圣母山腳下,是聶魯達結(jié)束流亡生涯返回智利當(dāng)年為安置尚處在情人期的瑪?shù)贍柕露徶膼鄢?。這三處故居相距都不算太遠(yuǎn),都各有故事,廣為所知的自然是黑島,堪稱聶魯達前世今生之情感縮影,是洞察聶魯達隱秘歲月的最佳窗口。
黑島不是島,只是海邊一處極富聶魯達個性標(biāo)簽的居所。
名字是聶魯達自己取的。為何取名黑島,似乎同樣逮不住癢點,眾說紛紜。
一說是因為近岸礁石是黑色的。聶魯達初遇黑島是在某天傍晚,岸邊只有一座孤零零的破敗的石屋,嶙峋的礁巖在日落時的濤聲中如千百雙黑色的眼睛在白色的泡沫中時隱時現(xiàn),甚是荒涼而寂寞。似乎未解因由,入眼便似知心。聶魯達就這樣看上了這塊“風(fēng)水寶地”。
那么,取名黑島,島從何來?
有說是為了懷念東方的一座小島。這一說法倒是多少還能搔到一些癢處。
聶魯達青年時代曾赴東南亞出任過多國領(lǐng)事。1930年他出任爪哇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領(lǐng)事,在那里與他的第一任妻子——帶有爪哇國血統(tǒng)的荷蘭裔女子哈格納爾相識并結(jié)婚。但那段婚姻帶有一定的隨意性——那時的聶魯達“身軀是一堆孤獨的篝火,在那里的熱帶海岸日夜燃燒”,可能更多建立在遠(yuǎn)離故土獨自漂泊的孤獨感之上。聶魯達自傳中也只有可憐的一段話提到哈格納爾:“我很喜歡她,她身材高挑,性情溫柔,對文學(xué)藝術(shù)界毫無所知。”1934年哈格納爾為聶魯達生了一個女兒,因體弱多病,9歲就夭亡了。隨著聶魯達在外交官生涯中的四處流轉(zhuǎn),隨著1934年他第二任妻子卡里爾光芒四射地登場,哈格納爾就被逼退了,1936年他們解除了婚姻關(guān)系。
那么,多少年后,黑島的濤聲中是否還回響著爪哇島的影子?
進一步說,是否還回響著更早的《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有人問聶魯達:《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中的女子究竟是誰?他直到在黑島寫回憶錄時才坦誠相告:詩中交替出現(xiàn)的女子是瑪麗索爾和瑪麗松布拉,幾乎每一頁都能見到瑪麗索爾歡樂明麗的身影;瑪麗松布拉則是聶魯達在智利大學(xué)讀書時的同班同學(xué),頭戴灰色貝雷帽,身上永遠(yuǎn)散發(fā)著飄忽不定的校園忍冬花那般持久的芳香。因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原因,這兩位女子最終都未能跟聶魯達走到一起,留給聶魯達“一首絕望的歌”。
按照我的理解,黑島就是一個意象,是詩人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是聶魯達用一生的時間制造的一只詩眼。意象的強大正是詩歌最大的魅力所在,其中似乎總有一股力驅(qū)使著將我們引入一部穿越劇。仿佛聽見主人自己在說,黑島“存在著并將永遠(yuǎn)存在于我詩中的一切——從遠(yuǎn)處傳來的海浪聲,野鳥的啼鳴,像永不枯萎的黑莓那樣永不枯竭的熾熱的愛”!
黑島非島,冥冥之中卻似乎注定要與島發(fā)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三
走進黑島,我們不能不聯(lián)想到發(fā)生在遙遠(yuǎn)而浪漫的意大利卡普里島上的浪漫故事。
買下黑島,名義上是為了尋找一個安靜的寫作環(huán)境,個中真實的緣由我們不得而知。事實上那時候瑪?shù)贍柕乱采形闯霈F(xiàn)在聶魯達的生活中。然而,當(dāng)聶魯達與瑪?shù)贍柕碌娘L(fēng)流韻事如地下巖漿一般涌動時,生活在瓦爾帕萊索的卡里爾,那個逼退哈格納爾的卡里爾,竟和哈格納爾一樣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據(jù)說瑪?shù)贍柕鲁霈F(xiàn)后,是和卡里爾輪流入住黑島的,由此可見聶魯達真是一個十足的情種,等到卡里爾發(fā)現(xiàn)隱情憤憤離去時,一切為時已晚。不是因果報應(yīng),而是命里注定。
回望瓦爾帕萊索,讓人感慨萬千。
瓦爾帕萊索是一座背山面海的港城。我們沿著濱海大道前行時,山坡上大片大片彩色的房子,如層層疊疊的梯田次第綻放。據(jù)說這座港城有21座山丘,每一座山丘都有這樣密集的階梯式建筑。聶魯達曾經(jīng)寫道:“如果走遍瓦爾帕萊索的所有階梯,我們的路程大概可以繞地球一周?!蔽覀冏呃哿耍爬系呢Q式電梯,又坐現(xiàn)代山坡電梯,我們在電梯上吃著現(xiàn)買的車?yán)遄樱氲胶贾菀材苜I到新鮮的智利車?yán)遄?,也是從這里海運去的,深感世界確實是小了,原本遙不可及的聶魯達和卡里爾的瓦爾帕萊索生活,此刻就在頭頂辨不清鴿子還是海鷗的聲聲鳴叫中一幕幕閃現(xiàn),我們的旅行生活也隨之色彩斑斕起來。
可以想象,聶魯達和卡里爾的瓦爾帕萊索生活是幸福的,卡里爾光芒四射,是一位充滿激情的共產(chǎn)主義者,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yǎng),她赤誠的政治信仰深刻影響著聶魯達,并引導(dǎo)聶魯達于1945年加入智利共產(chǎn)黨。完全可以說,卡里爾是聶魯達的革命引路人。
聶魯達一生,熱愛女人和獻身政治的熱情像被攪拌機攪在一起,這也是從卡里爾開始的。他在那個階段寫的詩,幾乎每一首都主動交給卡里爾先睹為快,并聽從卡里爾的意見修改。熱愛女人的激情與火焰般燃燒的政治熱情在這里互相轉(zhuǎn)化,其能量如火箭助推器,讓他找到了施展魔力的更大舞臺。至《馬丘比丘之巔》問世,聶魯達的政治詩已成為智利共產(chǎn)黨的戰(zhàn)斗號角。
瑪?shù)贍柕碌某霈F(xiàn),對于卡里爾來說,是命里注定的魔咒。
聶魯達出生才兩個月零兩天,母親就死于產(chǎn)褥熱。卡里爾比聶魯達大20歲,在聶魯達與卡里爾的家庭生活中,卡里爾既像“母親”,又像“導(dǎo)師”,偏偏又完全缺乏家務(wù)能力,而當(dāng)她憤憤不平離開黑島時已是70高齡老婦?,?shù)贍柕卤M管沒有很高的文化素養(yǎng),卻是“一個出色的管家,一個好廚師,細(xì)心照料衣物,是經(jīng)濟與其他事務(wù)的良好管理者”,又是一位年輕、漂亮的歌手,還當(dāng)過電影演員。
由于政治的原因,智利共產(chǎn)黨被當(dāng)局宣告為非法組織,聶魯達被迫冒著生命危險,策馬翻越風(fēng)雪交加的安第斯山小徑逃離出境。1952年結(jié)束流亡返回智利前,他背著卡里爾,和瑪?shù)贍柕乱黄饾撊肓艘獯罄氖劳馓以纯ㄆ绽飴u,享受了一段激情浪漫的美好時光。
問世間情為何物?這段時光不只為電影《郵差》提供了素材,更誕生了聶魯達中年期情詩代表作《船長的詩》——
我?guī)缀鯚o法測量天空最寬廣的一雙眼睛
我俯身向你的嘴,親吻大地。
值得慶幸的是,這段激情火焰在之后的日子里始終不曾熄滅——直至聶魯達自卡普里島回來、秘密為瑪?shù)贍柕沦徶鄢病安榻z寇納”,直至1955年與卡里爾正式解除婚姻關(guān)系,直至晚期情詩代表作《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誕生,直至1966年完成與瑪?shù)贍柕碌幕橐龊戏ɑ掷m(xù),直至我們來到黑島,在他和瑪?shù)贍柕潞显岬哪寡ǐI上鮮花,聆聽他們攜手守望大海的歌聲。
瑪?shù)贍柕伦罱K成為聶魯達這部大片中的女一號主角。
《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西英雙語版書影
請注意一個細(xì)節(jié),聶魯達與卡里爾的婚姻存續(xù)了20年,而聶魯達與瑪?shù)贍柕伦?946年相好至1966年完成婚姻合法手續(xù)同樣用了20年。這中間,聶魯達與瑪?shù)贍柕碌膽偾橛?0個年頭發(fā)生在他與卡里爾的婚姻存續(xù)期內(nèi)。
聶魯達在晚年回憶錄《我坦言,我曾歷盡滄?!芬粫惺沁@樣為《船長的詩》匿名出版問題進行自我解密并回答讀者的:“這本書是我最有爭議的書之一。這本書的封面上很久都沒有印我的名字,這在很長時間里都是一個秘密,好像是我不承認(rèn)它,又好像這本書自己都不知道誰是它的父親,和私生子一樣,《船長的詩》也是一本私生的書?!薄斑@本書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瑪?shù)贍柕碌膼??!薄拔ㄒ坏恼嫦嗍?,在很長的時間里,我不愿讓這些詩傷害已經(jīng)同我分手的卡里爾(其實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在很長的時間里并未分手——筆者注)。在我寫出最動聽的詩歌的歲月里,她是捆住我雙手的鋼和蜜編成的繩子?!薄斑@本充滿突發(fā)的和熾熱的激情的書,會像一塊扔出去的石頭擊中她柔弱的身軀?!弊詈螅植粺o自豪地說:“后來這本無姓無名的書終于長大成人,成長為一個私生的勇士,他在生活中闖出一條路,我終于不得不承認(rèn)他?,F(xiàn)在,署上船長真名的《船長的詩》,已經(jīng)在大路上?!?/P>
光陰荏苒,歲月匆匆。
透過黑島詩眼探黑島詩人的隱秘歲月,真假縹緲,虛實相生,千秋功過,是非對錯,自由后人評說。(袁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