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最后的王爺
二
別看王爺府邸(小院)?這么簡單,那還是生產(chǎn)隊集體為他修建的,說來話長,先從王爺?shù)纳硎勒f起,王爺打小就沒了父母,與單身的叔叔相依為命,十九歲上,他的叔叔也離開了人世,一九四六年秋天,單身一人的他,便跟了路過的國民黨隊伍混飯吃去了,不多長時間,便趕上了淮海戰(zhàn)役,槍炮子彈叮當了七天七夜,多日沒合眼的王爺跟著被解放軍打散的隊伍轉(zhuǎn)移突圍,困乏至極,抱著槍邊走邊睡,半路被坑坎絆倒,再也爬不起來,等被人踩醒后,跟著隊伍繼續(xù)走,天放亮了,王爺定眼一看,頓時傻了眼,居然走在了解放軍的隊伍中,趕緊舉槍投降,那時仗打的慘烈,敵我雙方都嚴重缺員,王爺跑到解放軍隊伍里來投降,算是棄暗投明,按投誠處理,解放軍邊走邊教育,到了新的戰(zhàn)斗陣地,換了身軍裝,還是抱著那條槍,王爺又成了一名整兒八經(jīng)的解放軍戰(zhàn)士。到解放復(fù)員后,王爺成了軍屬。三年困難時期,孤身一人的王爺下東北投奔了戰(zhàn)友。王爺走后不久,王家崗最后的一坐房屋倒塌了,后來,生產(chǎn)隊在王家崗上建了牲口大院,借著王爺?shù)顾课莸陌虢貕︻^,建了牲口棚,不曾想,一九六五年,在東北沒混住的王爺又回到了故土,回后無家可歸,生長隊集體出工出物,給他建起了這座“王爺府邸”。
王爺一個人的生活很簡單,一年四季是兩頓飯,熬鍋粥,早晨吃罷,剩下的鍋里一蓋,下午四點來鐘再吃,剩多剩少,吃完為止。?王爺吃的簡單,做飯能省事就省,冬天蒸一鍋干糧能吃幾天,夏天蒸干糧過一天就餿,嗨——不生這門子氣,干脆不蒸!打棒子碴子,煮碴子粥。熬棒子面粥,熬粥時,把棒子面和的軸軸的,先往開水里揪面疙瘩,剩盆底的面再兌水攪成稀糊,往鍋里一倒——這叫粥熬嘎嘎,軟硬兼得,吃時再捏點兒鹽,咸淡適中。
王爺家里沒水缸,不吃隔夜水,一根細麻繩拴著一個倆耳的小瓦罐,做飯時,提起小瓦罐過大道到井上,輕輕提上一罐水,?現(xiàn)吃現(xiàn)提,凈吃新鮮水。王爺這只水罐,其實是公私兩用,王爺在不在家,一年三百六十天不鎖門,上工下地的,下工歸家的,渴啦——拎出瓦罐打上一罐水,咕噔咕噔喝個夠,尤其是夏天,井拔涼水抱著罐子喝一氣,那叫個痛快!星期天節(jié)假日,這只水罐便成了孩子們的開心果,渴不渴地在井里提上提下,每人喝個大飽肚子,圖的是新鮮熱鬧。大多孩子提水時不敢太靠近井口,有時瓦罐順井半截里,便聽“咣”的一聲,提罐兒的繩兒頓時輕了許多,趕忙拽上來一看,只見繩子拴著兩片瓦茬片兒,碰的叮當作響,操作手頓時傻了眼,水罐兒毀了,膽小的立馬放了聲,提著瓦茬兒哭著找大人去了。照例,父母到隊長那兒告?zhèn)€情,隊里再出幾毛買個新的,這碼事,一年得有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