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陸錦洲 自1969年大同初中畢業(yè)后當兵7年。退伍后求學,一直在基層工作至退休。?本文經(jīng)授權后發(fā)表,轉載請聯(lián)系本公眾號編輯授權。

同窗
假如沒有那場突如其來的大霧,輪船也不會隨便停航,假如不是兒子催著我回滬參加他的生日宴會,我也就不會急著出行,也就沒有在申崇三線的公交車上與她相遇的可能了。一切都是巧合,也許是緣分。
因為輪船停航,那天的公交車特別的擠,當我趕到車站急著上車時,在我前面的一位婦女正提著一輛行李車費力地向著車上爬去,見此情景,我急忙俯下身來幫她一起抬起裝滿各種蔬菜的行李車,并一直送她到位子上坐好。這位婦女一面擦著額頭上的汗水,一面不迭聲地道著謝。

當她抬起頭來看到我的一瞬間,突然發(fā)出一聲驚訝的叫聲,“這不是老同學嗎”,而且還叫出了我的名字。當時我就被鬧糊涂,見我一臉的茫然,她便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起了她自己,“她說她叫余曉梅,我們是初中時候的同學,怎么?同窗三年的老同學都不認識了?”
余曉梅,這個多么熟悉的名字,經(jīng)她一提醒,一段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記憶,傾刻變得鮮活起來了。
她是我們六九屆的初中甲班同學,當年的她,長得亭亭玉立,面容嬌好,而且品學兼優(yōu),能歌善舞。如果她不能評上?;ǎ敲锤毙;ǎ^對是不二的人選。

那個年代的中學生,男女交往絕對是大忌,我們幾乎沒有說過話,更談不上有什么互動和交集了。但在學校組織的一次歌詠大會上,她的一曲《紅梅贊》,把我們徹底征服了。那激越抒情的歌曲,經(jīng)她昂揚深情的演唱,讓臺下人聽得如醉如癡,一曲歌罷,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此刻,在我們的心里,她就是一枝傲霜斗雪的紅梅,就是一朵嬌艷無比的梅花。
而另一件事情的發(fā)生,讓我對她更加的刮目相看。那個年代,學校普遍組織起了文娛宣傳隊,如果余曉梅能參加學校的文娛宣傳隊,那是絕對的臺柱子。然而,那個在批斗大會上勒令老師喝墨水、戴高帽的紅衛(wèi)兵頭頭邀請余曉梅參加宣傳隊的時候,卻被余曉梅給一口回絕了。那個年代能參加宣傳隊,實在是一種政治待遇??墒怯鄷悦肪褪怯悬c不識好歹,竟然這樣的榮譽都不要,寧愿當一個貧民百姓。
那時的所謂宣傳隊,無非是宣傳造反、打倒、砸爛、奪權等等。余曉梅拒絕參加宣傳隊,無非是不愿置身于這種是非之地,于其同流合污,浪費時間。在那個年代,一個十五六歲的初中生,能夠看透這些,獨善其身,實在是難能可貴。
我們的初中階段,是在動亂中開始,在動亂中結束的,雖然上級也屢屢號召復課鬧革命,但革命是鬧了,可是課總是復不起來,大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上學如上外婆家,想去就去,想來就來。課本也沒有正規(guī)的課本,一本偉人的選集,包涵了語文和政治,一本工農業(yè)基礎知識,囊括了物理、數(shù)學和化學,再有就是幾個代課的退伍軍人帶著我們做立正稍息。
課堂紀律也很混亂,經(jīng)過革命洗禮的小將們,有著堅定的革命立場,較高的階級斗爭覺悟和分析能力,老師也不敢管。課堂上男的看小說,女的打毛線是正常不過的事,有的調皮的學生還會變著法子作弄老師呢。班里有個調皮的男生,拿了一本偉人的書,在課桌下面捧著裝作看得津津有味,老師以為他在看小說,偷偷地走到他身后,一把搶過來丟到了教室外面。為此,老師還受了批斗。

在這種形勢下,余曉梅顯得特別另類,她沒有虛度時光而是想法借來了整套前幾屆讀過的舊書,如饑似渴地自學著,遇到不懂的地方,會認真地向老師請教。老師總是喜歡努力學習的學生的,象余曉梅這樣的學生在我們班里是絕無盡有的,理所當然地受到老師們的青睞。在那個風云激蕩的年代,許多默默無聞的學生,一夜間便成了職業(yè)革命家,成了大批判的斗士。而余曉梅,卻潛心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她的這種表現(xiàn),要是在運動初期肯定會被批判為走“白專道路”的典型。
時間就這樣混著過吧,可是一個突然的消息把我們給震驚了。六八年的十一月份,學校宣布我們這一屆要畢業(yè)了,雖說我們是六九屆,但滿打滿算我們的在校時間還不到兩年,而且還提前了一個學期。
我們這些家在農村的同學,雖然心里也有點失落感,但想到能回家參加生產隊勞動,能為家里掙工分,減輕父母負擔,也不失為是件好事。我們隊里人多地少,一般不是農忙時,是不主張在校生參加生產隊勞動的,現(xiàn)在好了,我們成了名正言順的農民,誰也阻止不了我們掙工分的權利了。

而那些城鎮(zhèn)居民戶口的同學,可就擔足心了,因為他們畢業(yè)后的唯一出路是上山下鄉(xiāng),插隊落戶,他們將要離開父母,離開溫暖的家,走向完全陌生的地方,用自己的雙手去養(yǎng)活自己,有幾個女同學還哭得十分的傷心。
余嘵梅雖然是農村的,但她的表現(xiàn)令人匪夷所思,不知為什么突然發(fā)起了神經(jīng)?。ǔ缑魅税丫癫〗凶魃窠?jīng)病,以下同),瘋了。瘋了的余曉梅其行為出現(xiàn)許多的反常,她把從樹根邊撿來的野蘑菇當作面包硬要送給同班的女同學當早餐,還在頭發(fā)上別了好幾個彩色的發(fā)夾,經(jīng)常坐在操場邊呆呆地看天邊遠去的白云,勸也勸不回來??粗酃饷詠y,語無論處,看來是真的犯了神經(jīng)病了。
大家開始分析起她得病的原因,有人說她因為畢業(yè)了無法升學,接受不了這個現(xiàn)實,她是班里學習成績最好、最努力的人,受了刺激。也有人說她是“花癡”,她長期暗戀著班里的一位男同學,現(xiàn)在畢業(yè)了,無法接受分離后的相思苦。還有人說她是遺傳,因為她父親也有這個病史。到底什么原因引起的神經(jīng)病,最終也沒有人去刨根問底了,因為兩天以后,我們就各奔東西了。
回到農村的余曉梅,遭遇不是很好,因為她有神經(jīng)病,團組織不發(fā)展她,民兵連也不讓她參加。也就是說,所有的社會政治活動都把她排除在外,只能整日在地里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刨食吃。
學校畢業(yè)后的第二年冬天,我和大隊的七八位青年應征入伍了,出發(fā)的那天早晨,大隊組織了隆重的歡送儀式,黨支部、團支部和民兵連,當然還有征應青年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送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墒窍氩坏降氖?,不是團員,也不是民兵的余嘵梅也來了。她既不參加敲鑼打鼓,也不手舉歡送的標語牌,只是默默地跟在隊伍中間。
我們到了二條豎河要上汽車,大隊領導和我們一一握手道別,父母和兄弟姐妹反復囑咐著我們,而此時的余曉梅站在路邊高高的土坡上,臉上布滿了悲戚之色,眼中流出的全是憂傷。

我輕輕地罵了一句,“神經(jīng)病又發(fā)了”,可是一會兒我就后悔起來了,是不是她暗戀著的男孩也在我們出征的隊伍里,唉,都是那場神經(jīng)病給鬧的,想想也真是個可憐的人。
自從離家后,很少聽到有關她的消息,只知道她后來嫁人了,嫁到了上沙很遠的地方??磥磉€是女人好混日子,象她這樣有神經(jīng)病的瘋女人也是有人要的。
歲月的風霜在她臉上刻下了太多的滄桑,要不是她認出了我,并作了一番自我介紹,我是絕對想不起來在我的生命里還有這樣一位同窗。
交談中,我知道了她生活的大概,她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兒,第二個孩子是兒子,是超生的。為此,丈夫被社辦企業(yè)開除了出來,還罰了不少款。不過這樣也好,那時剛剛分田到戶,夫妻倆勤勤懇懇種著責任田,生活還算富足。
沒有想到,禍起蕭墻,一場肝炎奪走了她剛過而立之年丈夫的生命,家里的頂樑柱倒了,傾刻間這個家陷入了絕境。許多人勸余曉梅乘年輕,再嫁人組建個家庭??墒牵鄷悦房吹絻蓚€嗷嗷待哺的孩子,看到年邁的公爹需要照顧,如果她走了,這個家庭就徹底散了。余曉梅決定守著,把兩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為丈夫盡孝,為公爹養(yǎng)老送終。
余曉梅不無驕傲地告訴我,她的一對兒女都大學畢業(yè)參加了工作,九十多歲的公爹前年故世了。她向我敘述這一切的時候,是那樣的輕描淡寫,好象是在講述一個別人的故事,但我知道,余曉梅在這個故事里付出了多少的艱苦,多少的辛酸。多少個寒來暑往,多少個寂寞的夜晚,陪著孤燈清影,她是怎么熬過來的?
我跟她說,現(xiàn)在好了,孩子們都成家了,何不找個老伴,陪著過日子,她羞澀地笑了,臉上飄過一片紅色的云彩。她那羞澀的一笑,讓我又看到了當年那個少女的余曉梅,那個青春靚麗的余曉梅。

分手的時候我們很是匆忙,甚至來不及互留聯(lián)系方式,因為她要趕一班公交車。
望著她漸漸遠去的背影,我的心里充滿了惆悵和憐憫,因為她得了那個病,我和許多人一樣,曾經(jīng)輕視過她,唾棄過她,對她的存在不屑一顧。但讓我想不到的是,她是活得那么的累,那么的艱辛,而她的心地又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有責任感。
余嘵梅用一個女人瘦瘦的肩膀硬是扛起了一個破碎的家,她用一生的付出,培育出了一對優(yōu)秀兒女。??!可敬可愛的同窗,我突然覺得,她不可能是神經(jīng)病,天下哪有這樣善良的神經(jīng)病,不過,她的身上倒是有一股瘋勁,你用這股瘋勁,詮釋出了人世間的大愛。
老同學,我的同窗,愿你未來的日子能過得好一點,過得舒心一點,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著。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chuàng)文章均為作者授權發(fā)布,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lián)系本公眾號授權,并在轉載時標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
心語編委會
主 編:陸安心
副主編:施炳剛
視 覺:沈雯逸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copyright ? 2014 - 2023 心語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