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很多省市都有古村落,它們不僅一個時代的寫照,也更是專家們研究古代社會生活最權威的樣本。在一些古村落中,專家們總能發(fā)現一些有趣的東西,比如浙江義烏的尚陽古村落,村里光裕堂的房梁上有個距今六百多年的木球,并且六百多年來它始終一塵不染,讓專家們感到驚奇不已……究竟是怎么樣神奇的木球呢?如果您也好奇,就讓小編來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義烏除了風靡世界的“小商品”之外好像也沒有什么亮點,但其實不然。義烏也算是江南水鄉(xiāng),在大寒尖山下有一處古色古香的村落——尚陽村,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但是因為地處偏遠的山區(qū),所以也常常被人們忽略。尚陽村整體布局環(huán)水而建,兩條溪流橫穿家家戶戶,流淌了800多年從未干枯,并且村內還有大量明清時期的祠堂。

尚陽村的祠堂有承德堂,敬修堂,觀德堂和光裕堂等十余座,其中最著名的或許就是光裕堂。在《繡川毛氏宗譜》中記載,光裕堂始建于明朝的崇禎時期,整體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雖然面積不算大,但是保存得最為完好,房屋的斗拱和浮雕都十分精美,是專家們研究明代建筑的重要資料。值得一提的是,光裕堂內還有一大奇觀,讓無數游客驚奇不已。

在光裕堂的正廳內,房屋頂部有一根粗壯的房梁,長約5.6米,雖然看起來烏漆嘛黑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但是卻愈發(fā)顯得堅毅和結實。如果您仔細觀察,不僅能發(fā)現房梁上底面有魚鱗般的浮雕,還能看到房梁的正中間雕刻出一個凸起的小木球,直徑約18厘米,并且木球兩側各有一只貔貅環(huán)繞,似乎在保護這顆獨特的木球,讓人想起了四個字——珍貴無比。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顆木球竟然光亮如新,很多游客都認為木球是工作人員翻修之后才放上去的,但其實這顆木球和房梁一樣都有600多年歷史,而且工作人員也從未進行過擦拭和清理。另外,專家們在房梁上還發(fā)現一些蟲眼,但是在木球上什么都沒看到,甚至有時蜘蛛爬過房梁都要繞過木球,就連讓人討厭的蒼蠅和蚊子,也從來不敢在木球上停留。

據當地村民介紹,每當暴雨來臨的時候,木球的顏色還會變深;當天氣放晴之后,顏色又立馬恢復正常。對此,即便是老一輩的村民也不知道木球的奧秘,但是都認為木球有靈性,是整個尚陽村的“保護傘”。在其他的古村落中,專家們從未見到過類似的木球,不過在古代文獻資料中卻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避塵珠。清末時期,慈禧太后曾賞賜給手下一位姓黨的大臣一枚珠子,以嘉獎他為官清廉,能夠在官場中一塵不染。后來,這位大臣告老回到西安的韓城縣,將太后賞賜的珠子供奉在家里,結果驚奇的發(fā)現家里竟變的一點灰塵都沒有。于是,人們將珠子稱為避塵珠,但可惜后來避塵珠被這位大臣隨葬,從此便消失在人間。

姑且不論避塵珠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它可以讓整個房間變得一塵不染,但是光裕堂內為什么只有木球是干干凈凈的呢?很顯然,這枚木球并不是避塵珠。既然如此,那又該如何解釋木球的一系列奇觀呢?對此,專家進行了深入研究。
專家們通過光譜圖像分析,發(fā)現木球和房梁并不是同一種木材,因此也就說明木球和房梁不是一體的,而是做好房梁之后再安裝上木球。在此之前,專家們也都以為木球是直接在房梁上雕刻的,但科學鑒定并非如此。專家們推測,木球可能是一種帶有獨特氣味的罕見木材,能夠釋放出一些人類嗅覺捕捉不到,但昆蟲能識別的氣味,以此來實現驅蟲避害。

緊接著,專家們又對木球表面進行了化驗,結果發(fā)現一些未知的化學成分,有點類似于工業(yè)上使用的桐油。專家們據此推測,工匠在雕刻木球之后,一定將其浸泡在某種溶液中,然后使木球表面產生化學反應,形成一種無形的保護膜。甚至還有一種可能,根據物理上“電荷互斥”原理,讓木球帶上電荷,與灰塵中的電荷發(fā)生互斥,這也能避免落上塵埃。
總而言之,古代先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對于光裕堂木球中的奧秘,小編也希望專家們能早日破解,甚至能復制出一件同樣的木球,然后為現代建筑所用。如果您知道其中的奧秘,可以留言討論交流。
參考資料:
《守望古村落》作者:羅楊,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