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近距離頭部中彈還沒死的,估計只有徐海東大將了。
1934年12月10日,庾家河之戰(zhàn),徐海東在沖鋒中,近距離被步槍打中,子彈從眼下打入,頸后射出,當場昏迷倒下。經(jīng)過搶救,仍然命懸一線,因為徐海東的喉嚨里全是倒灌的血膿,護士周少蘭,情急之下,口對口一點點地把血膿全部吸出,這才讓徐海東呼吸順暢。
在周少蘭的悉心照顧下,徐海東身體漸漸恢復,兩人日久生情,終成伉儷。
如今人們時常感慨愛情難得,殊不知,在那硝煙彌漫戰(zhàn)爭的年代,涌現(xiàn)出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跡,同樣也有著革命先輩一個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比如毛主席和楊開慧的心心相系,周總理與鄧穎超為世人表率的模范夫妻,鄧小平與卓琳的生死相依。
而今天要講的就是徐海東與周少蘭的患難真情,一個是紅軍的高級指揮員徐海東,一個是紅軍的護士周少蘭,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他們擦出了怎樣的愛情火花。
徐海東,開國大將,歷經(jīng)大小數(shù)百戰(zhàn),九次負傷,全身共計17處彈痕,在大革命時期66位親人被國民黨反動派無情地殺害。
徐海東的一生有許多功績,曾率領二十五軍長征,而且是紅一、二、四方面軍在內(nèi)的所有長征的隊伍中,唯一的沒有遭遇敗績的隊伍。
整個長征路上,不但兵力沒有減少,而且不斷地增加,從當初的2000多人增加到了3700余人;徐海東也曾鞏固過陜北根據(jù)地,當時在陜北的時候,徐海東兩次擊敗國民黨軍的圍剿,蔣介石為此出十萬塊大洋買徐海東的人頭,價格一度追上彭老總的價格;徐海東也曾慷慨地援助過中央紅軍,當初毛主席向他借2500個大洋,徐海東二話沒說給了中央紅軍5000個大洋。
毛主席評價他——是對革命有大功的人。
徐海東一生的遺憾就是在1940年后,他離開了革命的隊伍,來到了后方休養(yǎng),沒有經(jīng)歷過中國革命最波瀾壯觀的一段歲月,即使這樣,徐海東也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授予了第二大將軍銜,僅次于無冕元帥的粟裕大將,可見黨和國家對他功績的一種肯定。
然而每每說起徐海東將軍,總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周少蘭。
周少蘭,1917年出生在安徽六安,從小家庭貧困,便跟著大嫂開始討飯,直到十歲的時候被匪徒奪走,賣到了一戶人家做童養(yǎng)媳,說是童養(yǎng)媳,其實算一個奴婢,買回去是幫婆婆干苦力的。
12歲的那年,她終于逃出來,但此時她的家早已經(jīng)沒了,正在她迷茫不知去何處的時候,她聽說獨山那邊有紅軍,紅軍是幫助窮苦人的隊伍,她在路上靠著行乞,終于來到了紅軍隊伍。
由于年紀比較小,所以她當了一名少先隊員大隊長,后來她又成為了后勤部門的門診的一名衛(wèi)生員、洗衣員、護理員。
直到她被分配到紅二十五軍團,成為了隨軍醫(yī)院的一名護士,也正式成為了一名紅軍戰(zhàn)士,除了她,當時紅軍隊伍中還有六名少女,她們也是二十五軍三千人中,僅有的七名女性,也被戰(zhàn)友們親切的稱呼為“七仙女”。
在二十五軍,這七位仙女是非常有名氣的,她們不但每天跟著大部隊艱苦的行軍,而且在路途之中承擔著護理的工作,她們還是紅軍的宣傳員,每到一個地方,她們就和老鄉(xiāng)們打成一片,正因為她們溫柔善良,好似天上的七仙女降臨人間,于是老鄉(xiāng)們也稱呼她們叫“七仙女”,這也是七仙女的由來。
這七位仙女,曾紀蘭、曹宗楷兩位“仙女”長眠在漫漫征途之中,另外五位周少蘭、戴覺敏、余國清、田喜蘭、張桂香見到了革命的勝利。
周少蘭也在二十五軍的革命隊伍中,遇見了讓她托付一生的男人——時任二十五軍副軍長的徐海東。
當時位于大別山區(qū)的鄂豫皖根據(jù)地,在主力撤退之后,留在此地的紅二十五軍,在面對國民黨軍瘋狂進攻下、在落后的武器裝備下節(jié)節(jié)敗退,于是在黨中央的指示下,紅二十五軍開始進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
由于國民黨圍追堵截,紅二十五軍轉(zhuǎn)移過程中不斷的與國民黨軍作戰(zhàn),面對此種情況,時任中央軍事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周總理作出了指示,對不方便人員采取就地妥善安置,每個人發(fā)放生活費。
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大軍出動,是在生與死的較量中前進的,不方便人員,還是留下比較好,安置在地方之后,也可以為革命保留種子。
霍山何家沖,有棵銀杏樹,二十五軍就在這里開始安置人員,這些安置人員中,不但有著老弱病殘的軍人,還有周少蘭在內(nèi)的七名仙女。
七人在當?shù)弥齻兪乔采仓脤ο蠛螅齻儽е^的路邊痛哭,說什么也不要離開紅軍,她們不想離開革命隊伍,她們不要離開革命事業(yè)。
二十五軍參謀長戴季英在一旁苦心勸說:“離開不是代表離開了革命,你們可以去地方參加革命,也可以再等一段時間,革命形勢良好了,你們在尋找大部隊?!?/p>
戴季英的話語沒有勸說了這七位性格倔強的七仙女,她們反正就堅持不走。
在這樣情況下,驚動了時任二十五軍的副軍長的徐海東,他詢問原因,說:“為什么不服從組織的命令?”
只見一名身材嬌小的女戰(zhàn)士站起身道:“我們就是來參加革命的,你讓我們回去是做童養(yǎng)媳嗎?現(xiàn)在我們沒有了家,部隊就是我們的家,你們要把我們攆出家門嗎?再者說我們是護士,子彈無情,戰(zhàn)場上總是需要護士的?!?/p>
這個女戰(zhàn)士就是周少蘭,當年年僅17歲。
徐海東夸了一句伶牙俐齒的小姑娘,對時任參謀長的戴季英了解了一下這七位女同志一直的表現(xiàn),覺得他們雖然身體瘦弱,但革命精神是堅定的,也是歷經(jīng)過革命考驗的,于是對戴季英說:“這些女孩子,是經(jīng)過艱難的考驗的,就留下她們吧。”
徐海東就這一個個小小的舉動,他自己也不會料到自己的隨手舉動,也幫了自己一個大忙,這位嬌小的女戰(zhàn)士后來救了自己一命,也成為了他為之相伴一生的妻子。
1934年底,二十五軍在陜西省的洛南縣庾家河,遭遇到了國民黨六十師,雙方自然一番激戰(zhàn)。
在戰(zhàn)役中,徐海東帶傷作戰(zhàn),鼓舞了軍隊的士氣,此戰(zhàn)甚是慘烈,經(jīng)過紅二十五軍的不斷沖鋒,到黃昏時分,終于擊潰了國民黨的六十師。
戰(zhàn)役勝利后,徐海東卻突然倒了下來,此時的他早已受了重傷,一顆子彈穿透他的左眼底,并從他的頸后飛出,頓時鮮血呼呼的往外流。
隨軍的軍醫(yī)院院長錢信忠,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把血止住了,但更大的問題來了,徐海東的嗓子里已經(jīng)被膿血和濃痰堵塞了,造成了呼吸不順暢,生命又危在一線。
當時醫(yī)療技術差,醫(yī)療設備又奇缺,如果在現(xiàn)在,這都不算事情,直接用吸痰器就可以吸出來,但當時沒有這樣的條件。
就在徐海東命懸一線之際,嬌小的十七歲的姑娘周少蘭沒有絲毫的猶豫,勇敢地站了出來,用嘴巴把徐海東嗓子里的膿血和濃痰一口一口的吸出來,就這樣徐海東的呼吸順暢了,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雖然命保住了,但徐海東則一直處于昏迷狀態(tài),周少蘭則晝夜不停地承擔起照顧徐海東的重任了,周少蘭給他換紗布,擦創(chuàng)口……,就這樣日復一日的做了四天,直到第五天,徐海東終于從昏迷中清醒了。
清醒之后的徐海東,第一眼便看見那個嬌小的護士,問:“現(xiàn)在幾點了,部隊該出發(fā)了吧。”
“你都昏迷四天了,部隊一直都在行軍的路上,你可真把人急死了。”周少蘭回道。
徐海東這時候還有些小趣味,道:“我可不急,我睡得可舒服了?!?/p>
后來徐海東也知道了,就是這個嬌小可人的護士,在自己命懸一線的情況下,把自己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于是行軍的路途中,也就發(fā)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此時又是冬天,徐海東又身受重傷,所以他的脾氣很不好,甚至把杯子摔在了地上,但是只要見到周少蘭,徐海東這個大男人就好似小寶寶一般的乖巧,臉上也會經(jīng)常露出淡淡的笑容。
時任二十五軍的政委吳煥先,見到此情形大喜,他對周少蘭道:“少蘭同志,我把徐軍長交代給你了,你可要好好照顧他,以后我還要給你做證婚人呢。”后來徐海東和周少蘭結婚的時候,證婚人卻不是吳煥先,因為后來他在與國民黨軍交戰(zhàn)中犧牲了。
有時候緣分真的很奇妙,愛情就是這么來得猝不及防,看過《亮劍》的都知道,李云龍認識田雨的時候,也是在他身負重傷后,經(jīng)過田雨的精心照顧,才慢慢恢復的,電視劇中的情節(jié),莫不是抄襲了徐海東和周少蘭的故事。
在長征的路途中,徐海東得不到安靜的環(huán)境進行休養(yǎng),敵人一次次的追趕,迫使他們不斷的轉(zhuǎn)移,在路途中經(jīng)過一次次激戰(zhàn),隨行所帶的藥品,也逐漸丟失干凈,他的病情始終也不能變好。
因為沒有藥品,周少蘭為了防止徐海東傷口發(fā)炎,就把烈酒倒在他傷口,徐海東每次被烈酒消毒的時候,疼的都會掉出眼淚,但他從來也不吭聲,盡管這樣消毒,徐海東的左耳依舊因發(fā)炎化膿,最后都聽不見了。
徐海東還對周少蘭開玩笑:“少蘭同志,我怎么感覺我的耳朵有些聽不清楚,難道是你們治好了我的臉,沒有治好我的耳朵嗎?”
就在那段艱苦的歲月中,他們的感情得到了升溫,漸漸地倆人就迸發(fā)了愛情的火花。
其中還發(fā)生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四條腿”的徐軍長。
其實真實情況是這樣的,經(jīng)過幾個月的相處,徐海東與周少蘭兩人開始形影不離,有一天徐海東和周少蘭外出回駐地的時候有些晚了,徐海東考慮周少蘭是個女同志,為了避免閑言碎語,且周少蘭身材嬌小,所以徐海東就把周少蘭包在了大衣里。
正巧門口值班的是一名新兵,見到徐海東副軍長立馬敬禮,這位新兵有些靦腆,不敢正臉看徐海東,只能低著頭,卻不料正好瞧見了徐軍長大衣里的“四條腿”,于是徐軍長的“四條腿”就這樣被傳出去了。
消息傳到徐海東的耳朵中,他絲毫不介意,還這樣說:“大驚小怪,四條腿有啥好奇怪的,周少蘭以后可是我的老婆?!?/p>
1935年10月,在陜北永坪鎮(zhèn),有情人終成眷屬了,徐海東娶了精心照顧他幾個月的護士周少蘭,并且徐海東給她改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周東屏,意思就是“海東屏障”之意。
誰都沒有料到,周東屏真的做了徐海東一輩子的屏障,守護了他一輩子,照顧了他一輩子,并為他生了四個孩子。
徐海東常年在戰(zhàn)場上負傷,而他又不注重休養(yǎng),總是舊傷還沒有好利索,新傷就又添上了,1939年在皖西一場惡戰(zhàn)后,徐海東的病情加重,他染上了肺結核,又患上嚴重的胃病,只能待在擔架上指揮作戰(zhàn)。
1940年1月,皖東周家崗戰(zhàn)斗后,徐海東肺病復發(fā),口吐鮮血,一連十幾天,而且他的胸部腫得不能蓋被子,此時正是漫漫冬夜,周東屏想了一個辦法,用鐵絲纏在他周圍,然后就把被子蓋在鐵絲上。
1943年的冬天,徐海東的病情又開始復發(fā),這一次吐血不止,又高燒不降,而且比之前的病情復發(fā)時還要嚴重,同志們都認為他大限已到,都在悲痛中為他準備后事。
但周東屏卻沒有放棄,她得知了草藥能治徐海東的病,不顧生命危險冒險上山,為此她知道了野菊花能明目,首烏藤能養(yǎng)顏,大青葉能消腫,貓公刺能清熱……。
幸好在采藥的路途中,周東屏遇見了在深山躲避戰(zhàn)亂的老中醫(yī),在周東屏的求助下,老中醫(yī)跟隨她下了山,徐海東又一次的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多年來,徐海東一直在擔架上躺著,也一直是周東屏在精心的、無微不至的照顧,甚至在炎熱的天氣中,徐海東的身后也沒有長過痱子。
毛主席也聽到了徐海東病重的消息,給他寫了一封信,讓他好好地保重身體,注意休養(yǎng),但徐海東卻不是那個會休息的人,等到病情好些,就又投入到革命工作中。
1947年9月,由于病情的反反復復,黨中央和毛主席強制命令徐海東放下手頭的工作,開始進行休養(yǎng),就在大連的海濱療養(yǎng),養(yǎng)病期間,一位蘇聯(lián)的醫(yī)生和一位留美醫(yī)學專家對他做了全方面的檢查,通過x光片透視,才發(fā)現(xiàn)徐海東的身體其實更糟糕,他的肺部已經(jīng)失去了大部分的功能,醫(yī)生都驚呆了:“你能活著就是一個奇跡,到底是什么靈丹妙藥才能讓你活到了今天。”
徐海東卻指著一旁的周東屏,說道:“其實也沒有什么靈丹妙藥,都是我夫人的功勞,她讓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每天都是她精心的照顧我,我能活到現(xiàn)在,最感謝的就應該是我的夫人,若不是她,可能我早就見馬克思了。”
蘇聯(lián)的衛(wèi)生部長,在一旁夸贊周東屏道:“徐將軍能活下來是個奇跡,夫人的精心照顧也很偉大。”
1951年,周總理和鄧穎超來到了大連看望徐海東。
看望期間,周總理緊握周東屏的手,說:“東屏同志,毛主席和黨中央都很感謝你,你把海東照顧得非常好,你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你的任務,我代表毛主席和黨中央對你說一聲謝謝。”
周總理的話是代表毛主席和黨中央對周東屏的一種肯定,徐海東在國家和個人面前,他首先是黨和國家優(yōu)秀的指揮員,其次才是周東屏的丈夫,雖然周東屏沒有在戰(zhàn)場上立下了大的功勞,但她辛辛苦苦、任勞任怨的照顧徐海東,也是對革命的一種貢獻。
1955年,徐海東被授予了大將軍銜,在五年后的1960年,周東屏也被授予了上校軍銜,并且在1959年,建國十周年慶典上,周東屏被安排在了第一排,這是大將們的位置,可見這是黨和國家對她的一份特殊的殊榮。
1970年3月25日,徐海東將軍告別了長期以來病痛的折磨,徹底地告別了人世間,離開了他所深愛的國家和戰(zhàn)友們,也離開了他所深愛的周東屏,享年70歲。
從1940年至1970年,徐海東臥病在床三十年,而周東屏一直在盡心呵護。在徐海東去世二十七年后,1997年周東屏也去世了。
在他們?nèi)ナ篮螅瑑号畟冊谑帐凹依锏臅r候,還發(fā)現(xiàn)了許多棉花縫制的小墊子,這些都是周東屏為徐海東縫制的,徐海東身體上哪有點不舒服,周東屏就把這些小墊子墊在哪。
周東屏是位身高僅有1.49米的女性,但她的形象卻無比的高大,她的身體中蘊藏著堅韌、溫柔和強大的力量!正是因為她,徐海東將軍才一次次的從死亡邊線上被拉回來,她也成為了徐海東將軍的永遠“屏障”。
徐海東將軍生前寫過了一首詩,表達對周東屏深深的感情。
詩曰:尊我護我細用心,養(yǎng)兒育女勞其神;賓客來至盛情待,賢妻良母好心人。
謹以此文,向革命伉儷徐海東、周東屏夫婦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