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魯迅,相信不管你讀沒讀過他的文字,不知道的肯定不多,當(dāng)然把周樹人和魯迅搞成兩個人相信也不少,不過這不能影響魯迅的魅力1881出生在浙江紹興的著名文學(xué)家,別看他少年老成,被看他個子矮小,在上個世紀(jì)初期,魯迅的筆觸就像一把利劍直插人心。
魯迅《狂人日記》是魯迅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白話文小說,寫于1918年4月。該文首發(fā)于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zhì),表現(xiàn)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nèi)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犊袢巳沼洝氛髌穾缀醵际强袢藘?nèi)心世界的表白??袢苏J(rèn)為周圍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
狂人被關(guān)起來,拒絕家人送來的飯菜,拒絕被醫(yī)治,一直勸說周圍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后狂人發(fā)現(xiàn),也許自己就曾在無意中吃過自己妹妹的肉。絕望中的狂人發(fā)出“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但是因為這部小說雖然文字奇絕,卻很難改編成其他形式的作品,特別是影視作品,魯迅的小說其實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很多,比如《阿q正傳》、《祝?!返鹊?,這些年來,我所知道的就是一部話劇,還沒有看過??梢婋y度太大,不好掌控。
但是其實在1980年香港新浪潮電影開始萌芽的時候,鬼才導(dǎo)演徐克竟然拍攝了一部跟魯迅《狂人日記》極其相似的影片《地獄無門》,今天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應(yīng)該不多,而且資源稀缺,但是如果你有機會一睹廬山真面目的話,一定會有所震撼。
徐克“混亂”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兩部是《蝶變》和《第一類型危險》),確實夠混亂的,不過這正如第一次讀魯迅《狂人日記》一般,瘋?cè)睡傉Z,自然毫無邏輯。
但是《地獄無門》可以說是對當(dāng)時社會的一個影射,將整個香港社會大環(huán)境用一個不知名的村子作為隱喻,而其中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蔑視直至互相殘殺,與現(xiàn)實中的殘酷斗爭別無二致。
在那個癲狂凌亂人吃人的社會里,如此瘋狂麻木的集體無意識行為,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歷史上那些動蕩不安又恐怖時代。民眾分食人肉時的歡呼雀躍令人背脊發(fā)涼。懦弱的書生居然用的人肉書簽,讓人不勝唏噓。獲得自由后的阿蓮捧出的那顆人心,悲涼映射出吃人不吐骨頭的心理烙印永遠(yuǎn)無法抹去。
以下有劇透,希望謹(jǐn)慎閱讀
本片是司徒卓漢和徐克聯(lián)手編劇的作品,司徒卓漢,香港知名編劇。能如徐克法眼的編劇當(dāng)然不是等閑之輩,看看他的代表作品履歷《冒險王》、《福星高照》、《一刀傾城》、《新蜀山劍俠》、《上海之夜》、《夏日福星》等,你就知道他有多厲害了。
一開始徐克就是一個革命意識和社會鞭撻意識極強的影視工作者,可能因為越南華僑的身份,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地域,對于徐克的人生觀影響很大,雖然他沒有經(jīng)歷大陸的哪個年月,不過徐克的很多作品中,特別是早期,如《英雄本色夕陽之歌》、如《黃飛鴻》系列、《笑傲江湖》系列等等,都有很多政治和人性的寓意在里面。
因為個人色彩太過強烈,其實徐克合作的人往往會鬧矛盾,早期就有跟吳宇森和胡金銓分家的事情。當(dāng)然1980年的這部《地獄無門》,徐克還在試探階段,所以本片其實還算不上徐克最得意之處,但是正因為年輕無畏,卻更加直白而鮮血淋漓?。
徐克用了魯迅《狂人日記》的風(fēng)格,獨立出一個自己的故事架構(gòu),片中開始兩名農(nóng)夫搭木筏至一孤島兜售雞鴨,島上氣氛詭異,兩人膽寒之下突遇一群面具人襲擊,農(nóng)夫一死一降,皆被島上屠夫解體后當(dāng)做食物分發(fā)給饑腸轆轆的島民。
原來此島轄屬大家鄉(xiāng),不知何時島民開始以人肉為食,保安隊負(fù)責(zé)維持治安與食物配給。
密探九九九(徐少強 飾)為追蹤江洋大盜勞力士(黃錦燊 飾)與一自稱“包鐵膽”的蟊賊登島,擊倒島上屠夫后,九九九拜訪大家鄉(xiāng)保安隊長(高雄 飾),隊長將其引至屠場,九九九力戰(zhàn)群兇后負(fù)傷逃脫,在一民女阿蓮家調(diào)養(yǎng)之后向隊長求證,然而一無所獲。
先前勞力士選擇大家鄉(xiāng)任保安副隊長,以求洗心革面,誰知事與愿違卻做起了吃人的勾當(dāng),勞力士幾次計劃向島外求援卻全被破壞,這次向九九九報警仍不被理睬,無奈之下放出被囚的包鐵膽,自己反被隊長殺死。九九九又一次經(jīng)歷圍攻而大難不死,他決定和包鐵膽、阿蓮姐弟一起逃離食人島……
這樣的片子方不負(fù)徐老怪的美名:怪誕、怪癖、怪趣味,融合了恐怖、喜劇、打斗等各種類型,又皆能做到極致而不沉溺。片中一些血腥場面,由于早期無聲默片時期打鬧劇式的場景的融入,即刻沖淡了影片的恐怖氣息;東方的異域奇觀(如方言、舊戲)糅合西方的黑色幽默,堪稱邪典片經(jīng)典之作。
孤僻的村莊就是一個小社會的縮影,題材之大膽,場面之殘酷,都讓人印象深刻,可惜的是,故事終究也只是個隱喻和黑色寓言,對主題的挖掘和延伸并不夠。莫名出現(xiàn)的“男兒當(dāng)志強”配樂真的是有點跳戲,但是不得不承認(rèn)那時候的徐克真的比現(xiàn)在有趣多了。
徐克好劍走偏鋒的冷峻個性在《地獄無門》中展示出了極致,其后的作品如今看來只是收斂他的怪偏異脾性,尤其是近年來的作品,內(nèi)容上日漸空洞,思想性大打折扣,他也用明確的態(tài)度告訴世界,他所追求的更多的是電影形式。
而《地獄無門》的極端性是足以讓人目瞪口呆的。影片直擊人性中的劣根性,吃人的癖好并非饑餓所致,而來自人性在道德倫理體系淪陷后的麻木習(xí)性,來自整個群體在野蠻,暴政,愚昧面前的集體沉寂。影片最觸目驚心的片段并不是血淋淋的肢解現(xiàn)場,而是民眾分人肉時的歡呼雀躍,是誘導(dǎo)正義者邁向屠場的集體狂歡。其中的悲涼浸入骨髓。
無論對恐怖的人性還是普通的人性,徐克凝視它們的眼光都充滿了無奈的嘆息和深沉的悲憫,即使在一個人吃人的生存境遇,亦有未泯滅的良知。
影片歷盡艱辛,在香港公映后,票房慘敗,且遭影評界一至刻薄批評。同時由于過于血腥,影片在臺灣遭禁。不過今天看來在接受了多年中西影片洗禮的觀眾以后,相信遠(yuǎn)沒有當(dāng)年的震懾力,不過仍然不失為八十年代港片經(jīng)典。
最后。仍然值得深思的是,讓這些東西不再引起共鳴或者震撼,恐怕才是魯迅和徐克的真實心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