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狗咬狗》,別名獵鷹出擊、dog bite dog
獲多維爾亞洲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
edison的影視作品相比于其他香港同輩的影星并不多,但勝在每一部飾演的角色都能夠深入人心。在《無間道》中的表現(xiàn)略顯青澀,《頭文字d》中坐在車上歪嘴笑的樣子現(xiàn)在依舊是筆者心目中的歷史最佳。一直以為《狗咬狗》會是edison演藝生涯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更是edison正式走向演技派的開山之作,沒想到艷照門事件將這部影片封為絕唱。
輕微劇透 輕微劇透 輕微劇透

雖然在看之前就已經聽說過這部影片的殘酷與黑暗,但沒想到他會這么絕望。主體故事發(fā)生在一天一夜,陳冠希飾演的殺手對食物表現(xiàn)出的巨大渴望也隱喻著他對生存的渴望。影片以暗藍色和灰黃色作為主調,構建的畫面從一開始就抓住了人物所處環(huán)境的特點。陳冠希在影片中殺人的嫻熟從容就像屠夫在案板上宰肉時那樣的自然,對生命的漠視和生存的渴望準確有力地沖擊著觀眾的內心。

他是吃垃圾長大的棄子,打黑拳求生的野狗,饑腸轆轆的莽夫,殺人前后不忘填飽肚子的狠人。黑色的經歷,灰暗的人生,正是嘗夠了生存的苦,所以他狠。他的出現(xiàn)使得影片脫離了規(guī)則束縛和道德標準的制衡。


沒有的希望可言的野狗找到了那個命中歸宿的女孩;而家犬失去了家人朋友后,開始向野狗轉變。

李燦森飾演的警察叫偉,他在外界的推動下走向極端。失去了父親,失去了朋友,偉的生命中只剩下最后一個使命,就是找到他,找到那個讓自己一次次碰壁的兇手,然后殺了他。不管是打黑拳,還是狼狽求生,他都能忍。前后的對比很有沖擊,不愧是上了第43屆金馬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的。

這部影片是純粹的,沒有黑白,沒有規(guī)則。有的是對生存的渴望,有的是對家庭的渴望,有的是對溫暖的渴望。因為暴力被劃入三級片行列,灰暗的故事走向注定這部影片會被市場打壓。
人類作為動物的本性從來沒有磨滅,只是文明社會把進化后的弱肉強食粉飾得不再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