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稍微了解一點明初歷史的人,都會罵朱元璋歹毒狠心,把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良臣虎將屠戮一空,以至于后來的建文帝無將可用,被燕王朱棣奪了江山,大江兩岸數(shù)百萬軍民也跟著遭殃。
其實,朱元璋洪武一朝時間長達(dá)三十一年,就算朱元璋沒有屠戮功臣,功臣們也會老的老、病的病、死的死,名將凋零,新陳代謝!
縱然如此,在燕王朱棣起兵之初,建文帝的手里還是抓有一副好牌的,他派出征討朱棣的大將耿炳文就是功臣群體中碩果尚存的老人,屆年已七十一歲。而在隨耿炳文出征的列將中,更有一位曾是威風(fēng)八面,且正在當(dāng)打之年的猛將平安。
平安的父親平定是最早跟隨朱元璋起兵的滁州人,官至濟寧衛(wèi)指揮僉事,卻在攻打元大都時陣亡了。
平定死后,平安成了孤兒。
朱元璋痛平定之殞,又憐平安之孤,遂收平安為養(yǎng)子,小名保兒。
平安長大成人,身軀奇?zhèn)?,力舉數(shù)百斤,有其父威武雄壯之風(fēng),襲父職,遷密云指揮使,進右軍都督僉事。
耿炳文初戰(zhàn)失利,即被建文帝罰下場坐冷板凳,另派李景隆代其職。
李景隆知道平安能打,任其為先鋒。
燕軍渡過白溝河,平安率萬騎迎戰(zhàn)。
朱棣不把平安放在心上,對左右說:“平安,豎子耳。往歲從出塞,識我用兵,今當(dāng)先破之?!?/p> "
但是,兩軍交鋒,朱棣屢戰(zhàn)不下,心下焦躁,親帥將士馳入陣,惡戰(zhàn)至暝。
該戰(zhàn),朱棣血浸戰(zhàn)甲、體力殆盡,好不容易殺重圍,卻迷失了道路,從者僅三騎。最后,不得不下馬伏地觀察河流,辨出東西,找到了自己營壘所在。
次日再戰(zhàn),平安連接擊敗燕蔣房寬、陳亨。
朱棣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zhàn),直戰(zhàn)到馬受重創(chuàng)、箭壺成空,劍折不可擊!
朱棣扭頭要撤離戰(zhàn)場時,平安突然殺至,朱棣慌得以劍擊馬,拼命逃竄,狼狽異常。
但是,平安還是追了上來。
可以說,這是朱棣戰(zhàn)斗生涯中最接近死亡氣息的一次,平安的長朔離他的背心不過一二寸距離,幸好老天保佑,平安的戰(zhàn)馬突然馬失前蹄,朱棣僥幸逃了一命。
隨后,朱高煦率援兵趕來,朱棣得全身而退。
燕兵轉(zhuǎn)圍濟南府,平安在單家橋安下營寨,一面埋伏在御河搶奪燕軍的餉船,一面發(fā)兵往攻德州。
平安雙管齊下,朱棣難以招架,只好撤圍而去。
次年,燕軍卷土重來,在夾河大敗盛庸軍,并回軍襲取單家橋。
平安奮起迎擊,陣擒燕將薛祿。
沒奈何,朱棣只好灰溜溜退去。
改日,燕軍與平安在滹沱河展開激戰(zhàn)。
平安在陣中縛木為樓,高數(shù)丈,每戰(zhàn)酣,便登樓眺望,發(fā)強弩射燕軍,掌控著戰(zhàn)場局勢。
可惜的是,忽起大風(fēng),發(fā)屋拔樹,聲如巨雷,南軍都指揮鄧戩、陳鵬等均陷敵陣,平安被迫敗走真定。
朱棣與南軍數(shù)番大戰(zhàn),每親身陷陣,所向皆靡,惟遇平安、盛庸兩軍難以得志。滹沱之戰(zhàn)結(jié)束,朱棣身后的大旗上矢集猬毛,陣中諸將議論紛紛,其中老將顧成說:“臣自少從軍,今老矣,多歷戰(zhàn)陣,未嘗見若此也?!?
一個月之后,燕師出大名。
平安、盛庸等人分兵擾其餉道。
朱棣不堪其擾,上書建文帝,請求息兵議和。
建文帝自認(rèn)為已經(jīng)吃定了朱棣,堅決拒絕?!?/p> "
建文帝的態(tài)度更進一步激發(fā)了朱棣的斗志,其決計南下。遣偏師潛走沛縣,焚糧舟,掠彰德,破尾尖寨,諭降林縣。
屯兵于真定的平安趁北平空虛,帥萬騎直走北平。
朱棣知悉,大為恐懼,趕緊北歸還救。
平安在楊村擊敗了燕將李彬,徐徐退去。
建文四年,燕兵再次南下,破蕭縣。
平安引軍躡其后,追至淝水,敗燕將白義、劉江,陣斬王真。
王真是燕軍中一等一的驍將,此前,朱棣曾多次以王真為榜樣激勵諸將,說:“諸將奮勇如王真,何事不成!”

哪料,就是這樣一個箭頭人物,竟然被平安輕松斬殺。
朱棣又驚又怒,親自上陣搦戰(zhàn)。
平安的部將火耳灰挺槊大呼,攢馬直刺朱棣,然戰(zhàn)馬忽蹶,落地被擒。
南軍士氣稍沮,平安引軍退去。
改日,平安復(fù)進至小河,從左右翼包抄分擊燕軍,斬燕將陳文。
隨后,又在齊眉山下列陣大戰(zhàn)燕軍,自午至酉,大獲全勝。
由是,燕諸將具謀北還,徐圖后舉。
朱棣卻不甘心,想要找到南軍的破綻,一舉奠定勝局。
不得不說,朱棣實在是名將中的名將,很快,他就有了收獲。
南軍何福來與平安會合,移營靈璧,深塹高壘,以老燕師。
朱棣出其不意,發(fā)起夜襲,南軍大亂,何福單騎逃走,平安及陳暉、馬溥、徐真、孫成等三十七將被擒。
平安久駐真定,屢敗燕兵,斬驍將數(shù)人,燕將莫敢嬰其鋒。聽說他被擒了,軍中歡呼動地,大家激動得流著熱淚,說:“吾屬自此獲安矣!”爭請斬殺平安。
朱棣惜其材勇,選銳卒衛(wèi)解送北平,命世子朱高熾與郭資等好生照看。
平安由是投降。
朱棣即位后,任平安為北平都指揮使,不久,又進行后府都督僉事。

永樂七年(1409年)三月,朱棣北巡北京,覽章奏看見了平安的名字,心有所悸,對左右說:“平保兒(平安小名)尚在耶?”
平安聽說了此事,二話不說,舉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