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昨天,筆者就埃斯庫羅斯三聯曲中的第二部——《奠酒人》一劇進行了分析與解讀。今天,我們來解讀第三部作品《復仇女神》。
為了替父親阿伽門農報仇,毅然決然弒母的奧瑞斯特斯,在用劍刺死母親后受到兇惡的少女們追捕。這群少女像一群復仇女神,堅決控訴奧瑞斯特斯的罪行,希望其受到懲罰,這是《復仇女神》的主要線索。
在官司辯論過程中,雅典娜充當了威嚴的審判長,阿波羅、城邦代表等紛紛出席,為自己支持的一方據理力爭、舌戰(zhàn)到底。最后,在雅典阿瑞斯山法庭上,該案件進行了審判。奧瑞斯特斯被宣告無罪,以勝訴告終。
阿波羅在庭審時,始終維護奧瑞斯特斯,他當堂表明自己的立場:
“
我要幫助這位祈援人,保護他。
無論在神界或人間,背棄祈援者
都會引起求援人的可怕的憤怒。
”
從此處可以看出,這一場激烈的交鋒,涉及到神權與人權、求援人與保護人等多方。辯論的根本,是針對父權制與母權制的角逐。二者到底哪個更重要,無疑是作者提出的一個中心議題。雅典娜把自己認為無罪的一票投給了奧瑞斯特斯,她認為“子女不是母親,而是父親創(chuàng)造的”。父親才是跟孩子具有真正血親關系的人,這也反映出破壞婚姻關系的婦女在父權制環(huán)境下是沒有話語權的。
習俗要求有罪人保持沉默,
直到他用殺獻的乳牲的鮮血
洗去自己雙手沾染的血污。
殺死了母親的奧瑞斯特斯,手上沾染了鮮血。而通過祭奠、拜神,殺人者能夠有機會開口說話,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護??梢?,當心中充滿疑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向神靈祈禱、求助以獲得心靈的解脫,是當時一種較為普遍的做法。
正如劇中歌隊所演唱的那樣:
“
有時畏懼是好事,
讓人們控制靈性,
保持冷靜的心境;
不幸能教導人們,
使人頭腦變聰明。
”
“
如果人們的心中
不再有畏懼之感,
哪里還會有城邦
或人民知道虔敬正義?
狂傲產生于對神明的輕慢,
幸福來源于健康的心靈,
為人人所期望,
為人人所向往。
”
保持對神明的敬畏和對未知事物的謙卑之心,是《復仇女神》所倡導的。只有心懷謙卑,人們才能始終保持上進的心態(tài),以積極樂觀的健康心靈來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作者借劇中人物之口,訴說了自己的處世準則,富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原作這樣寫道:
“
我愿你永遠銘記:
虔敬真理的祭壇,
切不可見利忘義,
抬起褻瀆的腳跟,
蔑視地把它踐踏,
那只會面臨懲罰,
招來不幸的后果。
這才是普遍的規(guī)則:
兒女尤其要尊敬父母,
主人尤其要敬重賓客,
關心自己的親人,
心中充滿虔誠。
”
以上語句,讀起來并不尖銳,甚至還讓人覺得有幾分坦誠和溫馨。也許在一部悲劇之中,可以不完全都是悲傷的成分,也有讓人覺得存在希望、看到光亮的地方。盡管全劇的基調是悲傷的,同樣無法阻止這樣的詞句帶給人們擺脫桎梏、靠近美善的力量。
在全劇即將結尾的地方,雅典娜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有如苗圃的園丁,更喜歡那些不會造成危害的正直人的苗裔?!边@句話表明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神,也尊敬正義、推崇正直。做一個正直而善良的人,就連老天也無法虧待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