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年過60的阿湯哥仍然在往“更高、更快、更強”的道路上奔跑,爛番茄99%的新鮮度,再加上“碟中諜”系列一直都有不錯表現(xiàn),這些要素都使我對《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下文簡稱為《碟7》)格外期待。
當我看完該片后,卻發(fā)現(xiàn)它和自己預想的不太一樣:有大場面,但不多,在諜戰(zhàn)主題上玩復古,又在主線設定上玩科幻,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卻不是那種“一眼能爽”的片子。
《碟7》的導演是執(zhí)導過《碟5》和《碟6》的克里斯托弗·麥奎里,我挺佩服他這次能做出如此大的改變,在復興“舊傳統(tǒng)”的同時反傳統(tǒng),盡管影片節(jié)奏有些掉鏈子,但靠著其他方面的補位,它依舊算得上精彩。
按照現(xiàn)在這個故事走向,等拍完下一部碟中諜后,伊森·亨特(湯姆·克魯斯)也許真的可以在imf小組退休了。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h1>
大概是一直以來碟中諜系列的“黑科技、大場面、阿湯哥不要命”等標簽太有代表性了,以至于讓許多觀眾覺得它只是動作片,而忽略了其還是諜戰(zhàn)片。
此次《碟7》的動作戲方面很明顯在“往回收味”,不僅要奇、險,更要巧、妙。
以開場后不久的機場鑰匙爭奪戰(zhàn)為例,這場戲里共有四方勢力參與,在表面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基礎上至少貢獻了兩波反轉,伊森、格蕾絲等人牽扯的同時,還搞了顆假核彈讓班吉去拆,層次性、娛樂性都大大增加——另外,電腦破解與篡改技術全程一直保持著低調的配角姿態(tài),直到整場戲結束后,大家才發(fā)現(xiàn)真正的幕后黑手被更強大的技術隱藏了起來。
場面上的火爆烈度降低,并不意味著可看性的下降。
雖然這回《碟7》沒有在動作場面上去堆“更高、更奇、更險”,上演類似《碟4》爬哈利法塔、《碟5》扒飛機、《碟6》極限跳傘等夸張戲份,但僅憑那場懸崖飛摩托和低空打傘滑翔,就足以與上述名場面相媲美了。
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場動作戲,還是結尾前伊森和格蕾絲兩人跳車廂,影片為這段“求生跳躍”設計了許多花樣,既有車廂頂?shù)臉O速奔跑,又有車廂里的躲避游戲,不同道具和角色的加入又多添了三分趣味,不但驚險,而且好玩。
接下來聊聊關系到整部影片質感的文戲,《碟7》最大的加分項與扣分項應該都在這里了。
影片一改前幾部相對越來越好猜的人物關系,除了明面上伊森的imf小組和負責追捕的布里格斯探員小隊外,其余角色的動機和立場一開始都是被隱藏起來的,觀眾們需要花更多精力去揣測和判斷,那種需要撥開層層迷霧的觸感,很有老諜戰(zhàn)片的味道(我甚至找到了些許第一部《碟中諜》的意思)。
可惜的是,《碟7》文戲加碼太多了,從神偷格蕾絲、女殺手帕麗斯,再到幽靈人蓋布瑞爾、中間商白寡婦,神秘角色太多,敘事線被拉長之余卻沒有及時解扣,導致中前期的故事節(jié)奏感并不好,屢有失控或冷場的跡象。
所幸,影片用了大量嫻熟技巧掩蓋了這部分不足,避免其淪落到沉悶、尷尬的地步——當然,效果怎樣因人而異。
與此同時,時髦的主題也為《碟7》增益良多,因為這次的大反派是成精了的人工智能,它能操控一切人類依賴的高精尖技術,這就讓影片有了“一邊致敬傳統(tǒng)又一邊反傳統(tǒng)”的氣質。
由于智體的存在,迫使間諜組織和imf小組從“電子時代”回滾到了“電波時代”,這不僅廢掉了貫穿七部碟中諜電影的技術員盧瑟的九成功力,還把剛有點“正形”起來的班吉又打回了諧星的位置,更讓伊森在算法凌辱下經歷了一次痛徹心扉的告別。
話說《碟7》狠心把伊爾莎獻祭掉真的太令我心疼了,麗貝卡·弗格森可是我中意《碟5》和《碟6》的重要原因啊……
此外,影片的出場角色雖多,卻都沒有太過扁平化,這也算是影片的一個優(yōu)點。
像是奉命追捕伊森的布里格斯探員小組,他們這種整天跟在主角屁股后面跑的苦逼差役,注定只能當臉譜化的丑角,最后能把槍口抬高一寸就算是形象豐滿了……但影片用寥寥幾場短戲,極大豐富了他們的人格和自主意志,尤其最后用原話反嗆上司基特里奇更是一絕。
哪怕是生前死后“工具人屬性”拉滿的帕麗斯,蓋布瑞爾也會加上一句“智體早就算到了你的背叛”,凸顯她瘋批外表下的悲劇色彩。
《碟7》最值得說道的,應當是全新的虛擬反派“智體”了——這類設定本來不新鮮,可在chatgpt等各類新型ai技術風靡全球的當下,智體這個顯得很“科幻”的boss又有了新的現(xiàn)實意義,再搭配上“碟中諜”式的故事類型,使電影煥發(fā)出了舊瓶裝新酒的風貌。
智體在擺脫掉人類限制后,迅速爬滿了人類的虛擬空間,他在網絡世界里遍布自己的痕跡,進行了各式各樣的騷擾和耀武揚威。
面對這股不可控的強大力量,所有大國都企圖把它據(jù)為己有,片子里就出現(xiàn)了疑似五眼聯(lián)盟的情報系統(tǒng)首腦們談論這事,當然了,所說的仍舊是他們那一套零和博弈和霸權思維的老腔老調。
變數(shù)出現(xiàn)在主角身上,與其他或野心勃勃或惟命是從的人不同,伊森得知智體的真相后,只想把它摧毀,這是避免人類世界面臨更大威脅的最好辦法。
有意思的是,盡管智體向人類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本領和威脅性,但它在自由后始終沒有明確表露出任何對人類的敵意,反倒是那些野心家先一步針鋒相對,還在隨后的爭奪過程中,不自覺地把智體人格化了。
cia局長鄧林格與智體代表加布瑞爾的談判就顯得很可笑,鄧林格把智體當成了也有野心的獨立智慧體去對談,他認為雙方合則兩利,自己又甩出了“我知道潛艇在哪兒”的底牌,智體在“威逼利誘”之下,肯定不會拒絕合作……殊不知智體只想排除威脅,他搞這一套游說純粹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智體這個boss改變了碟中諜系列的游戲規(guī)則,許多過去的常識都不管用了,這也是《碟7》伊森的戲相對減少、群戲有所增加的原因:主線任務目標被簡化成了超級ai的非死即生,卻由于人類的存在,讓任務的復雜程度上了一個臺階。
《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交出了尚且過關的半場答卷,開始了中場休息,那么下一部也該快點來給觀眾們一個痛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