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民國軍閥家孫殿英以“軍事演習(xí)”為由,對清東陵的慈禧墓進行了公然盜墓。事后,所得珍寶裝運了整整三十大車。出人意料的是,兩個月后,孫殿英向第六軍總指揮徐源泉上繳了盜墓所得文物,其中包括金鑲鐲、紅寶石、翡翠等300余件曠世珍寶。
為什么要上繳贓物?原來孫殿英盜墓后,舉國嘩然,全力上下眾多民眾團體紛紛電請國民政府嚴查真兇。
隨后,孫殿英在徐源泉的“忠告”之后,用盜墓所得財寶賄賂各大頭臉人物,以此來逃脫責(zé)任。
孫殿英雖然貪心,但他對徐源泉的話還是極為聽從的,所以他從自己盜取清東陵的寶藏中取出一部分,用于賄賂國民黨高官。其中他送給蔣介石一批珍貴的文物,里面甚至還包括一柄九龍寶劍,劍面上嵌有九條金龍,劍柄上嵌有寶石。送給何應(yīng)欽的也是一把寶劍。至于特務(wù)頭子戴簽,他則下了大本錢,送給他乾隆頸項上的一串朝珠中最大的朱紅色的兩顆。他送給宋美齡一顆慈禧嘴里含的夜明珠,這顆夜明珠最為珍貴,打開時是兩塊,而合攏后是一個圓球。分開時夜明珠是透明的,沒有任何光亮,可是,當(dāng)將它合攏后,這顆夜明珠就會發(fā)出綠色的寒光,使人在夜間能看到百步以內(nèi)的頭發(fā)絲。
除了這些巨頭,孫殿英送給宋子文一個翡翠西瓜,那是慈禧的枕頭。送給孔祥熙和宋靄齡兩雙朝鞋上的寶石,送給閻錫山的是他十分喜愛的價值50萬元的黃金。在孫殿英大方地贈送后,以津衛(wèi)成司令閱錫山組織的軍法會審,雖然有商震為審判長主持其事,也不過逢場作戲,最后不了了之。
蔣介石并不喜歡孫殿英,主要由于其出身臭名遠揚的雜牌軍,孫殿英要賄賂政府要員,只能通過他的上司徐源泉。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的小命是徐源泉保下來的。僅僅為打通關(guān)節(jié),孫殿英就送了那么多珍寶出去,可想而知,為了報答徐源泉的救命之恩,孫殿英又送了多少清東陵寶藏給他,可以說,孫殿英將大部分清東陵財寶都送給了他。
徐源泉得到清東陵財寶后藏在哪里了呢?人們們將目光聚焦到了富麗堂皇的徐公館上。于是,徐公館中密室藏寶的傳言就此傳開,久居武漢的人更是對此深信不疑。
徐源泉并不是生于倉埠鎮(zhèn),而是生在距離倉埠還有一段距離的武漢市郊的黃陂區(qū)。1931年,徐源泉斥巨資在倉埠修建了徐公館,以慶祝母親七十大壽。當(dāng)時徐源泉與蔣介石意見不合,矛盾頗尖銳,于是萌生辭官回家的想法,所以他將公館命名為“退園”,暗喻引退之意。
然而,后來徐源泉并沒有“解甲歸田”,在徐公館中安享余年,而是依舊擔(dān)任著集團軍總司令的職務(wù)。這座“退園”就一直由他的家人居住著,他則住在位于武昌的小洪山將軍樓里。
“文革”時期,有民工在徐公館附近挖花壇,結(jié)果果挖出了一條不斷冒出騰騰水汽的地道,這條地道深可過人,聯(lián)系到孫殿英的賄賂,就有人猜測徐源泉將收到的清東陵財寶埋藏于此。眾人懷疑地道下可能有機關(guān)和毒氣,當(dāng)時就沒敢下去。后來紅衛(wèi)兵挖掘徐公館地道時,發(fā)現(xiàn)一個冒著大量白煙的磚砌的地洞口,因懷疑這些白煙有危險,所以就用土回填了地道。
1994年,為保護歷史遺址,新洲文物管理所副所長胡金豪帶人維修了徐公館,不過這次維修只是加固了外墻,保證公館樓不倒塌而已。在維修過程中,“文革”時挖掘的地道洞洞口又被掘開了。因為洞口仍有大量白煙冒出,地道里仍有水,維修工便要求訂立生死協(xié)議才肯下洞,但這一要求并沒有被批準,所以清東陵寶藏是否在里面,仍是個遂。不過有人說,清東陵寶藏如果真的在里面,那么這些白煙很可能就是人為設(shè)置的甲烷。
雖然地洞冒白煙很奇怪,但是,在徐公館里還有更奇怪的。那就是里面美輪美免、外觀雄渾壯麗的徐公館,一打開主體樓的大門,就會讓人立即感到一陣寒氣撲面。據(jù)據(jù)測量,無論春夏秋冬,公館室內(nèi)溫度都比室外大概要低5℃。是什么原因造成這一奇怪現(xiàn)象?聯(lián)想到寶藏,人們不禁想到了玉石石。據(jù)據(jù)說玉石是“土冰箱”,可以降室溫,然而能達到像徐公館這種降溫效果的玉石,可不是小數(shù)目。不過徐公館用玉石造墻只是人們的猜想,畢竟從外觀上,根本無法得知墻壁是否有玉石。所以地洞冒白煙,人們們可以推斷是甲烷導(dǎo)致的,溫度差的問題卻一直無解。
徐公館還有一處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密室。公館東廂房下的密室僅幾平方米,密室里面空無一物。密室不只墻上也沒有糊上泥巴彌縫,甚至有一面墻的磚還參差不齊,似乎是臨時砌上去的墻壁。1994年,胡金豪為了揭開徐公館的埋寶之謎,曾來到徐公館東廂房下的密室,細細敲打過密室的每一面墻,查看里面是否藏有機關(guān),然而并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胡金豪沒有作進一步的調(diào)査,徐公館寶藏之謎也就繼續(xù)流傳下去。
徐公館有寶藏,這個傳言流傳了不只一時,雖然之前也挺火,但真正到高潮還是在2001年。2001年2月中旬,武漢新洲倉埠鎮(zhèn)來了一位自稱西北某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的人,他要求考察徐公館,探訪東陵寶藏的下落。“教授”臨走時透露說:“徐源泉可能將財寶埋在徐公館的地底下。”
新洲的媒體因此評論說“東陵寶藏”事件因“西北某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的到來而再次轟動。然而時隔一個月后,西北有關(guān)高校出面否認曾派出教師去武漢考察。這位來歷成迷的“教授”的考察事件,給徐公館的藏寶又添加了幾分神秘色彩。
然而,到現(xiàn)在為止,徐公館寶藏仍然是一個待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