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法國古典主義的悲劇代表作家高乃依的重要作品《熙德》和《賀拉斯》以史詩性質的語言來闡述了法國古典主義的重要原則,以模仿古代文學的寫法體現了對王權的擁護。
一、上升為信仰的王權維護意識
談及王權的重要性,集中體現在《賀拉斯》這部作品中,賀拉斯主要講述的是羅馬和阿爾巴的戰(zhàn)爭,老賀拉斯是羅馬的貴族,賀拉斯需要代表著羅馬出戰(zhàn),同時賀拉斯的妹妹卡米爾卻是阿爾巴貴族居里亞斯的未婚妻,居里亞斯需要代表著阿爾巴出戰(zhàn)維護榮譽,居里亞斯的姐姐是薩皮娜,正是賀拉斯的妻子。
在這場戰(zhàn)役中其中有一個情節(jié)斗轉的過程,即當老賀拉斯以為收到朱麗帶來的消息說羅馬敗給了阿爾巴的時候的的一系列變化 ,老賀拉斯講到:“羅馬敗給了阿爾巴,為了山河不變色,他竟然沒有流盡最后一滴血,羅馬絕不會敗,要不我的兒子準是死了,我了解我的骨肉,他懂得他的職責。”
但是當他知道有一個兒子逃了出去,他稱他為懦夫,他說一生看到的羅馬式自由的羅馬,只聽命于自己的君王,從不淪作鄰國的臣邦,要哭的是另一個,哭無恥的潰逃?!?/p>
只有在后來瓦萊爾報來消息說賀拉斯擺脫九死一生的境地是為了更好施展,為羅馬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老賀拉斯一改神態(tài)說道:“我的孩子,我的歡樂,我生命的榮耀。”
在這樣的情節(jié)變動中,可以看出國權維護成了一種自由自覺的內在價值信仰,老賀拉斯代表的一輩人所崇尚的一種榮譽使命感似乎是自然性質的,即在他們意識里認可的國家榮譽是生命最該崇敬的東西,代替了所有渺小的私人的生命情感因素,而這樣的榮譽感以國家和國家為分界點,各國各國有著忠于本國的價值要求,王權至上,是自由的維護,也是自覺地維護。
我們甚至可以將他們與王權專制下的人們相對比,老賀拉斯或者說《賀拉斯》中描寫的英雄性格人物都無一例外具有人格崇高美。
《熙德》中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則不是特別強烈,這是由于《熙德》著重點在于國內的家族榮譽問題有關,在王權至高信仰下排位第二的便是家族,或者說是人格榮譽,羅狄克的父親狄埃格曾獲得赫赫戰(zhàn)功,卻在伯爵的幾句言語下受了人格上的侮辱,在決斗時由于身體狀況失敗,因此將劍交給兒子羅狄克為父親的榮譽報仇,這才有了之后一系列的矛盾,然而伯爵和狄埃格都將對國家出戰(zhàn)的榮譽看為至關重要的,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的一種王權維護榮譽感,
狄埃格在文本中對伯爵講到:“以前雖然數你勇敢,但如今卻數我英武,我這臂膀眼下可是王國最有力的支柱,我這利劍一閃光,格拉納達和阿拉貢就發(fā)慌,我的名字對整個卡斯蒂利亞就是一道圍墻。”正可以體現。
同時獲得“熙德”稱號的羅狄克為國出征建立的豐功偉績也正體現了在王權維護下,在信仰的支持下所展現出來的英雄主義情懷。
二,古代文學寫法模仿
《熙德》和《賀拉斯》在寫作手法上是相似的,借助古代文學,表現著一種史詩般的敘事方式,以“啊”等語氣詞來加強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更有多場次的舞臺場景更替與轉換。
其中在《熙德》作品中著重描繪了熙德在面對施曼娜的心理變化,以及在《賀拉斯》中薩皮娜與卡米爾在針對無法解決的悲痛中的情緒都體現了作者的心理復雜化,將所有的情緒點放在國家和個人,情感和理性的矛盾沖突點下,不由得體現了悲劇色彩,正是這樣的不可調和的人生性質問題,成為了悲劇因素的所有來源。
高乃依這位偉大的悲劇主義作家在《熙德》和《賀拉斯》兩部作品中不同方面的處理體現出對英雄主義的思考,對理性和感性沖突的思考。然而這樣的思考并未得到真正的解決,作為一個沒有答案的過程留給了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