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活著,面對生活帶來的一切,“掙扎才是大部分生活的原態(tài)”,但是掙扎的是肉體。我們的靈魂可以以其它視角來超脫它。再多坎坷終將過去!最后只剩下一顆歷經(jīng)滄桑,笑看世間萬物的一顆心!
生死之外皆小事,越是痛苦就越要活下去,拼命扎根,拼命生長,拼命活著!
余華的代表作之一《活著》。
小說《活著》是余華創(chuàng)作中的分水嶺?!痘钪氛宫F(xiàn)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xiàn)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tài)度。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xù)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出生,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經(jīng)出版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隨筆集4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等。其作品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瑞典、挪威、希臘、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波蘭、巴西、以色列、日本、韓國、越南、泰國和印度等國出版。曾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xué)獎(1998年)、法國文學(xué)和藝術(shù)騎士勛章(2004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08年)等。
作品簡介:
《活著》講述了農(nóng)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福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
經(jīng)過幾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養(yǎng)大兩個兒女。此后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福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后只剩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但老人依舊活著,仿佛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
《活著》榮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xué)獎最高獎項(1998年)、臺灣《中國時報》10本好書獎(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書獎(1994年)、第三屆世界華文“冰心文學(xué)獎”(2002年),入選香港《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xué)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活著》文章精彩內(nèi)容節(jié)選
“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p>
“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p>
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
作家的使命不是發(fā)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yīng)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里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游動著,里面鑲滿了泥土,就如布滿田間的小道。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zhuǎn)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jié)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里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作品評價:
《時代》周刊:
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fā)生的一切災(zāi)難,都一一發(fā)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余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將福貴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jié)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華盛頓郵報》:
《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斗爭與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在余華的筆下,人物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的苦苦掙扎。余華加諸于敘述的那種冷酷的意志,使小說超出了常軌。
《西雅圖時報》:
余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每個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爾有輕松、優(yōu)美、善良的時刻……《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余華不遺余力地展示誤導(dǎo)的命運如何摧毀人的生活。
《明星論壇報》:
余華的風(fēng)格簡潔而有力,直抵人心。小說的結(jié)尾令人難忘,唯一活著的老人福貴給他的老牛也取名叫福貴。敘述者看著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蒼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獨自一人:“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jié)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同樣召喚著讀者。
合眾國際社:
小說在歷史動蕩的背景上以貌似冷漠的語調(diào),織就了一幅人性的掛毯。其冷靜的風(fēng)格使讀者與福貴同甘共苦,當好運垂顧他時,我們會欣然微笑,當他遭受厄運打擊時,我們又會黯然神傷。悲劇總是接踵而至,令人無法喘息,一個作家甚至因此稱《活著》是“中國的《約伯書》”。
總結(jié):一個時代的兵荒馬亂總是會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
福貴是不幸的大部分的中國人在那個時代的縮影。它本身就有一種泥糊不上墻的混沌,卻要他經(jīng)歷層出不窮的逃亡和失去,一次次為了活著而失去了自己的底線。
他好像在一路奔跑中只有一個欲望,那就是活著!看著他過著豬狗般的逃難生活,不顧一切的要跑,要回家啊,他的形象讓人看起來可笑,又可悲。
最后他經(jīng)歷了一切終于活了下來,回了家,親人們卻一個個離他而去了,最后還是他自己一個人,茍延殘喘的過,活得沒有人樣。但那又如何?
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延續(xù)萬年,就是因為有人咬著牙也能挺過來,再活個幾十年的生命的強大。
生命的不息,在于就算生命如此脆弱,如此飽經(jīng)滄桑,也要承受著!
即使到最后,無親無故,生命回到最初的個體,也要在田野里含著麥秸,帶著打不倒的意志,活下來。
歡迎大家點贊收藏轉(zhuǎn)發(fā)!內(nèi)容來源網(wǎng)絡(luò)以及個人編寫!感謝大家關(guān)注 我會持續(xù)更新我讀過的一些好書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