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1.落葉/孔紹安《46》《155》《219》《343》《407》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憶故林。
【作者簡介】孔紹安(577-622),浙江紹興人。隋朝御史大夫,后歸唐。
【主題】一首思鄉(xiāng)詩。
【注釋】驚落葉:樹葉好像受驚似飄下來?!?2》作孔德紹。
2.侍宴詠石榴/孔紹安《120》《219》《407》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只為來時晚,花開不及春。
【主題】對未被重用的抱怨之詞。
【注釋】移根:移植。逐:跟隨。漢臣:漢朝的臣子,指張騫。
3.青溪小姑曲/神弦歌《49》
開門白水,側(cè)近橋梁。小姑所居,獨(dú)處無郎。
【主題】為清溪神而抱憾的祭祀詞。
【注釋】東吳蔣子文戰(zhàn)死被封為鐘山神,其妹投水而死封為清溪神。此祀歌為她而作。
4.送別/佚名《50》《49》《163》《343》《407》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主題】詠柳惜別之作。
【注釋】《東虛記》載此詩作于隋大業(yè)年間。
5.秋夜喜遇王處士/王績《1》《46》《32》《155》
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作者簡介】王績(590-644),山西河津人,官至太樂丞。
【主題】不期而遇的喜悅。
【注釋】蕓藿(huò):鋤豆。蕓通耘:耕耘。藿:指豆葉。
6.醉后/王績《88》《32》《219》
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
【主題】表達(dá)飲酒避免感知人生短暫方法的思想。
7.題酒店壁/王績《35》《46》《219》
此日長昏飲,非關(guān)養(yǎng)性靈。眼看人盡醉,何忍獨(dú)為醒。
【主題】不忍面對現(xiàn)實,飲酒求醉的矛盾心理。
8.過酒家/王績《46》《219》
洛陽無大宅,長安乏主人。黃金銷未盡,只為酒家貧。
【主題】表達(dá)懷才不遇借酒消愁的心情。
【注釋】洛陽無豪宅,長安無像樣的主人。帶來的黃金花不完,只因為酒家太少。
9.野望/王績《39》《79》《88》《155》《351》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主題】寫山野秋景,抒發(fā)歸隱的心情。
【注釋】東皋:詩人隱居地方。?。浩冉?。徙倚:徘徊。依:歸依。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10.賜蕭瑀/李世民
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qū)幾R義,智者必懷仁。
【作者簡介】李世民(598-649),隴西成紀(jì)人,唐太宗。
【主題】言簡意賅地揭示了“智”“勇”“仁”“義”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
【注釋】《219》認(rèn)為寧、安皆可?!?0》《46》《89》寧為安。寧,必定。《28》識作安失義。但是兩個識,重疊了。板蕩:《板》《蕩》二詩譏刺周厲王。比喻動亂之世?!度圃姟芬迅摹#ㄒ娭袊娫~名篇賞析,李定廣評注。)
11.破陣樂/李世民《32》《445》
秋風(fēng)四面足風(fēng)沙,塞外征人暫別家。
千里不辭行路遠(yuǎn),時光早晚到天涯。
【主題】寫行軍的辛苦和戰(zhàn)士們的堅毅。
【注釋】足:充分,很多。辭:不拒絕?!?26》作張祜?!?19》未收錄。
12.進(jìn)太宗/徐惠《73》《89》《126》《219》
朝來臨鏡臺,妝罷暫裴回。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作者簡介】徐惠(627-650),浙江湖州人,太宗賢妃。
【主題】應(yīng)詔前的機(jī)智調(diào)皮之語。
【注釋】裴回:即徘徊,比喻猶豫不決。
13.禪宗偈兩首《1》《28》《41》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作者簡介】神秀(606-706),河南尉氏人。作偈(jì)后弘忍把衣缽傳給慧能。成語“衣缽相傳”源于此。
【注釋】《50》《34》《29》《232》《384》《443》前一首為神秀法師。
14.禪宗偈兩首《1》《28》《41》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主題】寫開悟之后,煩惱的根本問題解決了,但其慣性仍在。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跳上更高的層次,看透事務(wù)的本質(zhì)。
【注釋】《232》《384》《443》作者為六祖慧能,
15.入朝洛堤步月/上官儀《1》《36》《51》《50》《351》
脈脈廣川流,驅(qū)馬歷長洲。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fēng)秋。
【作者簡介】上官儀(608-665),河南陜縣人,被武則天囚禁而死。
【主題】上朝所見所聞。
【注釋】廣川:寬闊河水,即洛水?!?2》曙為曉。
16.詠烏/李義府《50》《32》《155》《192》《219》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
【作者簡介】李義府(614-666),河北饒陽人,貧寒,奸相。稱為人貓。
【主題】懷才不遇的感嘆。
【注釋】唐太宗:與卿全樹,何止一枝。琴:《水經(jīng)注》楚人墳?zāi)沟姆Q呼。日有三足烏,琴聲中有《烏夜啼》。
17.臨終詩/鄭颋《162》《407》《441》
幻生還幻滅,大幻莫過身。安心自有處,求人無有人。
【作者簡介】鄭颋,河南滎陽人,被王世充所殺。
【主題】一首脫俗的哲理詩。
【注釋】身:性命?!?07》釋智命,俗名鄭颋?!?18》作鄧颋。
18.杳杳寒山道/寒山《162》《1》《36》《81》《123》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fēng)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作者簡介】寒山,陜西西安人,隱居天臺山。
【主題】運(yùn)用對比手法寫出山中幽靜,用輕細(xì)的鳥鳴聲反襯四周之冷。
19.詩/王梵志《1》《37》《34》《29》《46》
我有一方便,價值百匹練。相打長伏弱,至死不入縣。
【作者簡介】王梵志,河南??h僧人。
【主題】刻畫了一個甘居弱小、不與人爭的小人物形象。
【注釋】方便:處世法寶。伏:服。縣:縣衙。《1》《111作長取弱。
他人騎大馬,我獨(dú)跨驢子?;仡檽?dān)柴漢,心下較些子。
【主題】多些阿q心理未必是壞事。
【注釋】些子:平衡?!?6》《29》《123》
20.城外土饅頭/王梵志《1》《34》《123》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里。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主題】肯定生命的短暫,死亡的必然。
【注釋】饅頭:比喻墓冢。餡草:餡心,指城里人。
21.世無百年人/王梵志《1》
世無百年人,強(qiáng)作千年調(diào)。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主題】人生苦短,沒有必要做千年的打算。智永善書,求書者踏破門檻,以鐵裹之。后用鐵門限比喻人們?yōu)樽约鹤鏖L久打算。
22.詠黃鶯兒/鄭愔《220》
欲轉(zhuǎn)聲猶澀,將飛羽未調(diào)。高風(fēng)不借便,何處得遷喬?
【作者簡介】鄭愔(?-710),河北滄州宰相,被誅。
【主題】借黃鶯喻人,暗示想借“高風(fēng)”使自己得以“遷喬”。
23.催花詩/武則天《1》《50》《46》《89》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氝B夜發(fā),莫待曉風(fēng)吹。
【作者簡介】武則天(624-705),山西文水人,生于西安。
【主題】凸顯武則天的磅礴氣勢和凜凜威風(fēng)。
24.如意娘/武則天《28》《41》《50》《46》《73》《219》《89》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主題】表達(dá)對李治的相思之情。
【注釋】看朱成碧:神情恍惚眼花。支離:身體衰弱。比來:近來。石榴裙:本指紅裙子,轉(zhuǎn)指女性美妙風(fēng)情。
25.春雪/東方虬《32》《46》《125》《149》《220》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里樹,若個是真梅。
【主題】梅花開時正雪飛的奇異景觀。
26.曲池荷/盧照鄰《46》《143》《186》《219》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智镲L(fēng)早,飄零君不知。
【作者簡介】盧照鄰(636-680),河北涿州人,初唐四杰之一,病重投潁水死,師孫思邈。
【主題】寄托懷才不遇的悲憤。
27.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盧照鄰《158》《32》《219》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fēng)煙。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主題】異鄉(xiāng)過重陽,濃郁思鄉(xiāng)情。
【注釋】歸心句:鄉(xiāng)思?xì)w心飛越那隱約的風(fēng)煙?!?7》望作塵。
28.長安古意/盧照鄰《1》《45》《94》《351》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luò)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啼花戲蝶千門側(cè),碧樹銀臺萬種色。
復(fù)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云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jīng)學(xué)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wù)婵闪w,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tài)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云。
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zhuǎn)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quán)判不容蕭相。
專權(quán)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fēng)。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jié)物風(fēng)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yáng)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dú)有南山桂花發(fā),飛來飛去襲人裾。
【主題】對人生歲月的思索。
【注釋】行云:形容發(fā)型蓬松美麗。初月上鴉黃:額上用黃色涂成彎彎的月牙形。妖童:輕薄子弟。鐵連錢:馬毛連環(huán)錢狀花紋。娼婦:豪貴之家的歌兒舞女。盤龍:釵名。此指金屈膝上的雕紋。屈膝:門上的鉸鏈.“雀欲棲”均暗示執(zhí)法官門庭冷落。翠幰(xiǎn):婦女車鑲有翡翠的帷幕。金堤:堅固的河堤。探丸借客:指行俠殺吏,助人報仇等蔑視法律的行為。桃李蹊:借指娼家。桃李可喻美色,暗示人多為蹊。南陌:指妓院門外。北堂:指娼家。北里:即長安平康里,妓女處。稱北里。五?。航诲e的路。?。阂?。三條,通達(dá)的道路。控,引,連接。坐春風(fēng):在春風(fēng)中騎馬飛馳,極其得意。節(jié)物風(fēng)光:指節(jié)令、時序。揚(yáng)子:揚(yáng)雄長安不得意,曾閉門著《太玄》《法言》。一床書:指以詩書自娛的隱居生活。言避世隱居之意。裾:衣襟。《51》《58》《155》《163》《219》游蜂作啼花。
29.南行別弟/韋承慶《32》《58》《46》《125》《219》
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不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
【作者簡介】韋承慶(639-705),河南原陽進(jìn)士。705年神龍政變被貶嶺南。
【主題】兄弟惜別之情,躍然紙上。
【注釋】《35》為三秋,不妥。
30.南行別弟/韋承慶《39》《125》《131》《219》
澹澹長江水,悠悠遠(yuǎn)客情。落花相與恨,到地一無聲。
【主題】貶謫途中的失意。
31.在軍登城樓/駱賓王《32》《58》《125》
城上風(fēng)威冷,江中水氣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作者簡介】駱賓王(640-684),浙江義烏人。參加徐敬業(yè)伐武則天,為初唐四杰之一。
【主題】表現(xiàn)必勝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則成仁反抗精神和大無畏氣概。【注釋】軍:指軍中。風(fēng)威:軍威。水氣:指殺氣。寒:不寒而栗。戎衣何日定:何時能像周武王戎裝伐紂天下平定。
32.詠鵝/駱賓王《1》《34》《79》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主題】七歲所寫,描寫了鵝的突出特征。
【注釋】曲(qū):彎曲的脖子。
33.于易水送別/駱賓王《41》《37》《50》《31》《32》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主題】對荊軻壯志未酬的感慨。
【注釋】《35》作“壯士上沖冠”。
34.在獄詠蟬/駱賓王《33》《64》《70》《84》《145》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主題】以蟬自比,抒發(fā)悲憤之情。
【注釋】西陸:秋天。南冠:囚徒。玄鬢:指蟬。響:指蟬聲。沉:掩蓋?!?1》《79》作侵。
35.從軍行/駱賓王《155》《220》
平生一顧重,意氣溢三軍。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不求生入塞,唯當(dāng)死報君。
【主題】體現(xiàn)初唐邊塞詩舍生忘死、一往無前的豪情。
36.憶蜀地佳人/駱賓王《155》《220》
東西吳蜀關(guān)山遠(yuǎn),魚來雁去兩難聞。
莫怪常有千行淚,只為陽臺一片云。
【主題】表達(dá)對蜀地佳人的思念。
【注釋】楚陽臺在重慶市巫山縣城西的高都山上。相傳楚懷王與巫山神女幽會于此。
37.風(fēng)/李嶠《1》《46》《32》《220》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作者簡介】李嶠(645-714),河北贊皇人,官至中書令。
【主題】一首歌詠風(fēng)的詩。
【注釋】解落:散落?;蚨谩南戮涞哪艿囊馑紒砜?,后者為佳。三秋:秋季三個月,即秋天。過:經(jīng)過。
38.中秋月/李嶠《34》《50》《46》《32》《445》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fēng)。
【主題】借自然現(xiàn)象,闡釋事物矛盾的復(fù)雜性。
【注釋】圓魄:指中秋圓月。魄:月亮。
39.春江花月夜/張若虛《36》《56》《45》《34》《70》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作者簡介】張若虛(647-730),江蘇揚(yáng)州人,官至兗州兵曹。聞一多: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譽(yù)為“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
【主題】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幽美邈遠(yuǎn)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xiàn)迥絕宇宙意識,創(chuàng)造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
芳甸: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霰(xiàn):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流霜:此處喻月光皎潔。?。╰īng):沙灘。扁舟子:漂泊江湖的人。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里指閨中思婦。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相聞:互通音信。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yuǎn),相聚無望。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yuǎn)。搖情:激蕩情思。
40.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杜審言《84》《50》《1》
獨(dú)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
【作者簡介】杜審言(645-708),湖北襄陽人,著名詩人,杜甫祖父。
【主題】表達(dá)思鄉(xiāng)之情。
【注釋】和讀(hè)。晉陵:常州市。物候:指自然界的氣象和季節(jié)變化。淑氣:和暖的天氣。晴光,春光。綠蘋(pín):使浮萍轉(zhuǎn)綠。古調(diào):指陸丞的《早春游望》。
41.渡湘江/杜審言《1》《36》《37》《145》《186》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dú)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主題】描寫流放途中的悲思愁緒。
【注釋】遲日:春日。悲昔游:作者舊游之地,因放逐再次經(jīng)過感到悲傷。邊愁:流放邊遠(yuǎn)地區(qū)產(chǎn)生的愁緒。京國:指長安。
42.贈蘇書記/杜審言《107》《155》《211》
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戎赴朔邊。
紅粉樓中應(yīng)計日,燕支山下莫經(jīng)年。
【主題】送朋友戍邊,打趣之詩歌。
【注釋】翩翩:文采好。紅粉:閨中女子。指蘇妻。
43.大酺/杜審言《220》
毗陵震澤九州通,士女歡娛萬國同。
伐鼓撞鐘驚海上,新妝袨服照江東。
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fēng)。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長日久屬年豐。
【主題】一首祝詞。
【注釋】大酺(pú):聚飲。袨(xuàn):華美?;鸬略乒伲阂驗橐晕逍邢嗤莆渲苁腔鸬隆YR武則天順民意得大道。
44.春日京中有懷/杜審言《1》《51》《58》《155》
今年游寓獨(dú)游秦,愁思看春不當(dāng)春。
上林苑里花徒發(fā),細(xì)柳營前葉漫新。
公子南橋應(yīng)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
寄語洛城風(fēng)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主題】春日身在長安懷念洛陽。
【注釋】南橋:洛陽城南的天津橋。西第:西漢大將軍梁冀的豪宅。
45.正月十五夜/蘇味道《50》《145》《210》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作者簡介】蘇味道(648-705),河北欒城人,官至益州刺史等。為人模棱兩可,稱為“蘇模棱”。
【主題】描寫京城元宵的熱鬧景象。
【注釋】星橋:星津橋,洛陽天津三橋之一。暗塵:暗中飛揚(yáng)的塵土。秾李:此處指觀燈歌伎打扮得艷若桃李。金吾:原指儀仗隊或武器,此指金吾衛(wèi)。不禁夜:指取消宵禁。
46.上元夜/崔液《1》《32》《218》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guān)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作者簡介】崔液(?-713),河北定縣人。因兄崔湜(shí)而流放。
【主題】描寫元宵夜熱鬧情景。
47.夜送趙縱/楊炯《46》《55》《21》《34》p300《32》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作者簡介】楊炯(650-693),陜西華陰人,為初唐四杰之一,官至潁川令。
【主題】表達(dá)對朋友鼓勵和贊賞。
【注釋】趙氏句:趙名聲大天下知。舊府:趙縱家鄉(xiāng)山。川:道路。
48.從軍行/楊炯《59》《34》《51》《145》《155》《163》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fēng)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主題】歌頌從軍報國的壯志豪情。
【注釋】牙璋:古代發(fā)兵所用之兵符。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凋:色彩脫落。龍城:匈奴名城,泛指敵方要塞。百夫長:低級軍官。
49.梅花落/楊炯《149》《155》
梅嶺花初發(fā),天山雪未開。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因風(fēng)入舞袖,雜粉向妝臺。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主題】由梅嶺的梅花開放,聯(lián)想到遙遠(yuǎn)的邊塞的征人。
【注釋】開:融化。
50.山中/王勃《46》《64》《32》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fēng)晚,山山黃葉飛。
【作者簡介】王勃(650-676),山西河津人。為初唐四杰之首,溺亡。
【主題】情景交融的思鄉(xiāng)曲。
【注釋】滯:淹留。念將歸:有歸鄉(xiāng)之愿,但不能成行。屬:恰逢。高風(fēng):山中吹來的風(fēng)。《186》屬作復(fù),又。
51.江亭夜月送別/王勃《2》《111》《220》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主題】把送別后的孤寂悵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寫之中。
52.羈春/王勃《64》《32》《220》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歸。還傷北園里,重見落花飛。
【主題】寫客愁旅思。
53.九日/王勃《32》《220》
九日重陽節(jié),開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
【主題】遇重陽節(jié)表達(dá)對陶淵明的敬仰。
【注釋】不知句:對不知來送酒者,哪個是陶家的人。
54.蜀中九日/王勃《79》《220》
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主題】寄居劍南的懷鄉(xiāng)詩。
【注釋】望鄉(xiāng)臺: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鄉(xiāng)的人登高。他席:別人的酒席。這里指為友人送行的酒席。南中:南方,指四川一帶。那:為何?!?2》《186》情作今。
5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51》《84》《145》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主題】一首清新高遠(yuǎn)的送別詩。
【注釋】之任:赴任。城闕句:三秦輔城闕,倒裝句。風(fēng)煙望五津:風(fēng)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五津:指岷江五個渡口。無為:無須。兒女:《后漢書》:反效兒女子涕泣乎。
56.詠風(fēng)/王勃《2》《51》《125》《220》
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主題】詩人以風(fēng)喻人,托物言志,著意贊美風(fēng)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
【注釋】肅肅:象聲詞,《111》景作風(fēng),但與題相違。源自“流景登扶搖”,涼風(fēng)之意。加:給予。澗戶:溪澗的門戶。驅(qū)煙句:煙霧驅(qū)散,可見澗底人家。
57.別薛華/王勃《2》《111》《220》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dú)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主題】送君一程又一程,路盡彷徨獨(dú)自。
【注釋】送送句:窮途末路,喻世途艱難。
58.滕王閣詩/王勃《36》《54》《34》《45》《111》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主題】此詩附于《滕王閣序》之后,對序的高度概括,對盛衰無常大發(fā)感慨?!咀⑨尅拷荆黑M江中小洲。物:四季景物。帝子:滕王李元嬰。自:原來的樣子。
59.代悲白頭翁/劉希夷《163》《41》《51》《45》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fù)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fù)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fēng)。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zhàn)?,?yīng)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zhuǎn)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作者簡介】劉希夷(651-680),河南臨汝人。傳因此詩被舅舅宋之問謀害。
【主題】感嘆光陰短暫、青春易老的主題。
【注釋】代:擬。光祿:馬援之子馬防在漢章帝時拜光祿勛,生活奢侈。文錦繡:指以錦繡裝飾池臺中物。將軍:東漢貴戚梁冀曾為大將軍。大興土木,建造府宅?!?47》《34》《73》《2》《56》《211》作行逢落花長嘆息。《59》應(yīng)憐作須憐。
60.黃臺瓜辭/李賢《155》《219》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作者簡介】李賢(655-684),即章懷太子,因妄議生母武則天丑聞被殺。
【主題】以種瓜摘瓜作喻,諷諫武則天切勿為政治需要傷殘骨肉。
【注釋】離離:通“歷歷”,清晰分布。
61.北邙山/沈佺期《37》《35》《220》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
【作者簡介】沈佺期(656-715),河南內(nèi)黃人。官至中書舍人等。
【主題】表現(xiàn)人生短暫、榮華富貴不能長駐的傳統(tǒng)主題,堪稱初唐七言絕句之精華。
62.雜詩/沈佺期《84》《58》《51》《111》《215》《351》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蓱z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主題】寫戍邊者與家屬的兩地相思。
【注釋】解兵:放下兵器。將:帶領(lǐng)。
63.夜宿七盤嶺/沈佺期《51》《81》《111》《220》
獨(dú)游千里外,高臥七盤西。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guī)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主題】夜宿四川廣元七盤嶺所見所聞,抒發(fā)愁思和惆悵。
【注釋】游:流放。平仲:銀杏、白果。浮客:無所歸宿遠(yuǎn)行游子。
64.獨(dú)不見/沈佺期《50》《51》《39》《41》《111》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謂含愁獨(dú)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主題】少婦思念戍邊丈夫的詩歌?!度圃姟酚懈鞣N版本,皆可。
【注釋】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種。寒砧:指搗衣聲。砧,搗衣用的墊石。丹鳳城:指長安。秦穆公女弄玉吹簫引鳳凰,故咸陽為丹鳳城。教(jiāo):使。流黃:黃紫相間絲織品,此指帷帳。《41》《351》為誰為。《163》為誰的倒文。
65.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沈佺期《220》
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云。
洛浦風(fēng)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
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群。
兩地江山萬馀里,何時重謁圣明君。
【主題】兩人于705年被流放嶺南,作者不表現(xiàn)內(nèi)心無限愁苦,而以“何時重謁圣明君”一句收尾,表達(dá)思念君王的赤誠,節(jié)制了悲傷的情感。
【注釋】洛浦:洛水之濱,借指洛陽。
66.渡漢江/宋之問《32》《50》《51》《70》《111》《155》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fù)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作者簡介】宋之問(656-712),山西汾陽人,官至考功員外郎。諂媚張易之,被唐睿宗賜死。
【主題】寫渡江后的忐忑心情。
67.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39》《51》《84》《145》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fù)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隴頭梅。
【主題】表達(dá)流放嶺南的愁緒。
【注釋】陽月:陰歷十月。《爾雅》:十月為陽。殊:仍然。十月紅梅白梅夾道故梅嶺稱。
68.度大庾嶺/宋之問《50》《155》《208》《219》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觌S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主題】寫盼望北歸的心愿。
【注釋】辭國:離開京城。國:國都,指長安。軺(yáo):只用一馬駕轅輕便馬車。翥:鳥向上飛。北枝花:大庾嶺北梅花。長沙:賈誼,意不自得也。
69.陸渾山莊/宋之問《39》《51》《219》
歸來物外情,負(fù)杖閱巖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藥行。野人相問姓,山鳥自呼名。去去獨(dú)吾樂,無能愧此生。
【主題】此詩歷代評價很高,認(rèn)為自然、高古。沒寫宦海之苦,只是無才德愧對明時。透露出隱退山林之意。
【注釋】陸渾山:在洛陽。物外情:超脫世俗的情致。巖耕:耕于山中,借指隱居。山鳥:鷓鴣鳥。
70.靈隱寺/宋之問《2》《219》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蘿登塔遠(yuǎn),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fā),冰輕葉未凋。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主題】描寫靈隱寺奇妙的風(fēng)光。
【注釋】鷲(jiù)嶺:本是印度靈鷲山,此處借指飛來峰。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樣子。龍宮:指靈隱寺殿宇。捫(mén)蘿:攀援藤蘿。捫,持、執(zhí)。刳kū:剖開。取泉遙:到遠(yuǎn)處去取水。夙(sù)齡:年輕的時候。尚:喜歡。遐:遠(yuǎn)。異:奇異的美景、勝地。搜:尋求。滌:洗滌。煩囂:塵世間的煩惱和喧囂。石橋:指天臺著名的風(fēng)景石梁飛瀑,通往仙境之橋。
71.苑中遇雪應(yīng)制/宋之問《32》《219》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臺。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主題】描寫突如其來的雪景。
【注釋】詰(jí)旦:翌日。旂(qí)通旗:帶鈴鐺旗幟。
72.寒食陸渾別業(yè)/宋之問《11》《94》《155》《219》
洛陽城里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fā)。
旦別河橋楊柳風(fēng),夕臥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fù)春。
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主題】抒發(fā)詩人隱藏在“志深軒冕”背后的對大自然的熱愛向往之情。
【注釋】野老句:見《擊壤歌》。
73.詠漢高祖/于季子《32》《220》
百戰(zhàn)方夷項,三章且代秦。功歸蕭相國,氣盡戚夫人。
【作者簡介】于季子,武則天時期員外郎。
【主題】對漢高祖一生成敗的高度概括。
【注釋】夷:平。
74.詠項羽/于季子《32》《155》
北伐雖全趙,東歸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主題】概括項羽的一生主要事跡,寫其從輝煌走向衰敗的全過程。
75.宴城東莊/崔惠童《156》《222》
一月主人笑幾回,相逢相識且銜杯。
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殘花昨日開。
【作者簡介】崔惠童,山東聊城人。玄宗女晉國公主駙馬。
【主題】勸人珍惜時光珍惜當(dāng)下。
【注釋】《32》主作生。識作值。
76.子夜四時歌春歌/郭震《58》《64》《35》
陌頭楊柳枝,已被春風(fēng)吹。妾心正斷絕,君懷那得知。【作者簡介】郭震(656-713),河北大名名將。
【主題】逢春思夫之作。
77.塞上/郭震《125》《220》
塞外虜塵飛,頻年出武威。死生隨玉劍,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將老,長征馬不肥。仍聞酒泉郡,已合數(shù)重圍。
【主題】寫征人戍邊的苦辛。
【注釋】金微:即阿爾泰山。
78.蛩/郭震《32》《35》
愁殺離家未達(dá)人,一聲聲到枕前聞。
苦吟莫向朱門里,滿耳笙歌不聽君。
【主題】秋聞蟋蟀叫,喚起羈旅情。
【注釋】苦吟句:自己絕不向豪門乞求可憐。
79.蓮花/郭震《120》《143》《220》
臉膩香薰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
湘妃雨后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主題】對蓮花高潔的贊美。
80.古劍篇/郭震《45》《111》《125》《155》《163》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嘆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huán)映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fēng)塵,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
非直結(jié)交游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
雖復(fù)塵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
【主題】托物言志之的詩。
【注釋】昆吾:傳說中的山名。鐵冶:即冶鐵的工場。炎:指火光上升。紫氣:即劍氣。錯鏤:指錯彩、鏤金。風(fēng)塵:借指戰(zhàn)爭。周防:周密防衛(wèi)。
幸:慶幸。中路:即中途。棄捐:指拋棄。
81.宴城東莊/崔敏童《156》《222》
一年始有一年春,百歲曾無百歲人;
能向花間幾回醉?十千沽酒莫辭貧!
【作者簡介】崔敏童,山東聊城人,崔惠童昆弟。
【主題】時光飛逝,及時行樂的勸言。
【注釋】《32》作一年過又一年春。
82.登幽州臺歌/陳子昂《51》《2》《145》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dú)愴然而涕下。
【作者簡介】陳子昂(659-702),四川射洪人,官至右拾遺,被誣入獄而死。唐代第一個有意識掃除六朝文學(xué)纖弱之氣的詩人。
【主題】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悲憤。杜甫贊: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愴:感傷。
83.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陳子昂《79》《186》
逢時獨(dú)為貴,歷代非無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主題】寫懷才不遇的憤慨、
【注釋】郭隗(wěi):燕昭王客卿。遂:馬上。
84.感遇詩/陳子昂《88》《45》《110》《127》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臺。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主題】譏刺統(tǒng)治階級的無能與昏庸。
【注釋】誰言句:誰說人們記住過去邊塞之災(zāi)?它們早被遺忘,就象塵埃灰飛煙滅一樣!
85.燕昭王/陳子昂《64》《10》《94》《127》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悵已矣,驅(qū)馬復(fù)歸來。
【主題】表達(dá)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痛苦心情,反映積極向上的強(qiáng)烈的進(jìn)取精神。
【注釋】碣石館:即碣石宮。梁人鄒衍入燕,燕昭王筑碣石親師事之。碣石:指墓碑。碣,齊胸高的石塊。復(fù):又?!?5》《111》《181》悵作今。
86.送魏大從軍/陳子昂《111》《220》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fù)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唯留漢將功。
【主題】激勵友人建功沙場。
【注釋】魏絳:晉大夫,有平戎之策。三河道:古稱河?xùn)|、河內(nèi)、河南為三河,黃河中段平原。六郡雄:《漢書》稱西漢趙充國為“六郡良家子”。飛塞:飛狐塞。勿使:用竇憲勒功燕然的典故。
87.春夜別友人/陳子昂《55》《2》《10》《21》《94》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懸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主題】送別詩。26歲的陳子昂告別家鄉(xiāng)四川射洪,準(zhǔn)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友人春夜設(shè)宴歡送。作者以詩記錄之。
【注釋】《111》《127》《125》《163》《197》懸作隱,與下句沒雷同,不妥。
88.題袁氏別業(yè)/賀知章《64》《55》《187》《220》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作者簡介】賀知章(659-744),浙江蕭山人,官至太子賓客等。詩風(fēng)清新通俗。
【主題】表達(dá)在袁氏別業(yè)休憩時灑脫的心態(tài)。
【注釋】暗用王獻(xiàn)之的典故:王獻(xiàn)之路過蘇州顧辟疆的名苑,徑直到其家閑逛,旁若無人地評價一番,被別人攆了出去。賀知章不認(rèn)識袁氏,但愛別業(yè)之美,擔(dān)心主人攆人,就寫此詩。林泉:林木和石泉。謾:空?!?1》作慢,怠慢。《32》為漫。莫謾:即不用。
89.詠柳/賀知章《2》《145》《186》《220》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主題】贊揚(yáng)春風(fēng)強(qiáng)大的生命力。
90.回鄉(xiāng)偶書其一/賀知章《107》《145》《186》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主題】寫闊別故鄉(xiāng)之所見所聞。
91.回鄉(xiāng)偶書其二/賀知章《37》《26》《89》《88》
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fēng)不改舊時波。
【主題】這是一首久客異鄉(xiāng)、緬懷故里的感懷詩。
【注釋】半消磨:一大半消失了。
92.蜀道后期/張說《21》《32》《46》《58》《64》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yù)期程。秋風(fēng)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作者簡介】張說(yuè)(667-730),河南洛陽人,官至中書令,封燕國公?!把嘣S大手筆”。
【主題】責(zé)備秋風(fēng),來表達(dá)歸心似箭的心情。
【注釋】后期:后于預(yù)定的期限。爭日月:爭取時間。來句:來回行程預(yù)先規(guī)劃好了。
93.送梁六自洞庭山/張說《37》《34》《35》《220》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主題】描寫濃濃離別之情。
【注釋】接:靠近?!?8》作《送梁六》。
94.汾上驚秋/蘇颋《21》《35》《55》《46》《64》《32》
北風(fēng)吹白云,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作者簡介】蘇颋(670-727),陜西武功人,官至吏部尚書等。和張說并稱“燕許大手筆”。
【主題】此詩化用漢武帝《秋風(fēng)詞》,寫羈旅情思。
【注釋】萬里句:渡過黃河與汾水到萬里之外。秋聲:北風(fēng)。搖落:凋零。
95.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yīng)制/蘇颋《2》《111》《181》
東望望春春可憐,更逢晴日柳含煙。
宮中下見南山盡,城上平臨北斗懸。
細(xì)草偏承回輦處,輕花微落奉觴前。
宸游對此歡無極,鳥哢聲聲入管弦。
【主題】一首精巧的形式主義作品,一首盛世的歌功頌德之作。
【注釋】望春:即指觀賞春色,又切宮名,一語雙關(guān)。北斗:皇宮?;剌偺帲哼M(jìn)望春宮。飛花:舞女。宸(chén)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極星所居。哢:鳴叫。《220》偏作遍。
96.桃花溪/張旭《36》《37》《46》《32》《186》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作者簡介】張旭(675-750),江蘇吳縣人。善草書,張顛。其草書與李白的詩、裴旻(mín)劍舞“三絕”。
【主題】此詩流露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注釋】飛橋:高橋。石磯:水中石堆。
97.山中留客/張旭《51》《35》《37》《39》《32》《351》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主題】寫山行之景,主旨在于留客。
【注釋】山光句:春天的陽光沐浴著山中景色。
98.春草/張旭《58》
春草青青萬里余,邊城落日見離居。
情知海上三年別,不寄云間一紙書。
【主題】表達(dá)了詩人久別,家人親人思念的心情。
99.賦得自君之出矣/張九齡《32》《35》《37》《51》
自君之出矣,不復(fù)理殘機(jī)。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作者簡介】張九齡(678-740),湖南韶關(guān)人,唐代嶺南唯一宰相?!皫X南第一人”“曲江風(fēng)度”。
【主題】寫盡閨中思念的詩,
【注釋】減清輝:面容逐漸消瘦。
100.照鏡見白發(fā)/張九齡《32》《34》《46》《64》《186》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發(fā)年。誰知明鏡里,形影自相憐。
【主題】寫少年壯志凌云老大一事無成的感慨。
【注釋】宿昔: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