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號廬山人,其祖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有“詩豪”之稱。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yīng)物、白居易合稱“三杰”,與白居易合稱“劉白”。因擔(dān)任過太子賓客、尚書等職,世稱“劉賓客”、“劉尚書”。
貞元九年(793年),劉禹錫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jié)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后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追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xué)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zhì)性,分析“天命論”產(chǎn)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早年生活
劉禹錫,其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劉勝,七代祖劉亮,事北朝為冀州刺史散騎常侍,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父親劉緒,為避安史之亂,遷居蘇州。劉禹錫生于大歷七年(772年),其父、祖均為小官僚,父劉緒曾在江南為官,劉禹錫并在那里度過了青少年時期。他很小就開始學(xué)習(xí)儒家經(jīng)典和吟詩作賦,既聰明又勤奮,在做詩方面,曾得當時著名詩僧皎然、靈澈的熏陶指點。
貞元六年(790年)十九歲前后,劉禹錫游學(xué)洛陽、長安,在士林中獲得很高聲譽。
貞元九年(793年),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同年登博學(xué)鴻詞科。兩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釋褐為太子校書,不久丁憂居家。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節(jié)度使兼任徐泗濠節(jié)度,辟劉禹錫為掌書記。后隨杜佑回揚州,居幕期間代杜佑撰表狀甚多。
貞元十八年(802年),調(diào)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不久遷監(jiān)察御史。當時,韓愈、柳宗元均在御史臺任職,三人結(jié)為好友,過從甚密。
貶謫生涯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順宗即位。原太子侍讀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這時受到順宗信任進入中樞。劉禹錫與王叔文相善,其才華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為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參與對國家財政的管理。這段時間劉禹錫政治熱情極為高漲,和柳宗元一道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二王劉柳”集團在短短的執(zhí)政期間采取了不少具有進步意義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觸犯了藩鎮(zhèn)、宦官和大官僚們的利益,在保守勢力的聯(lián)合反撲下,很快宣告失敗。順宗被迫讓位于太子李純,王叔文賜死,王丕被貶后病亡,劉禹錫與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貶為遠州刺史,隨即加貶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司馬事件”。行至江陵,再貶連州(今廣東連州市)刺史。同時貶為遠州司馬的共八人,史稱“八司馬”。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劉禹錫寫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得罪執(zhí)政,被外放為連州刺史。劉禹錫被貶在朗州前后近十年。其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寓言詩,表達了對當朝權(quán)貴的極大不滿,又寫了許多賦來表達自己不甘沉淪的雄心。由于接觸當?shù)孛耖g歌謠,從中吸取了營養(yǎng),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點。在此期間,他還寫了多篇哲學(xué)論文,最重要的便是與柳宗元《天說》相呼應(yīng)的《天論》三篇。
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才與柳宗元等人奉詔還京。但不久又被貶謫到更遠的播州去當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諸人幫助,改為連州刺史。劉禹錫在連州近五年。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喪才得以離開。
長慶元年(821年)冬,劉禹錫被任為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縣)刺史。
長慶四年(824年)夏,調(diào)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
寶歷二年(826年)奉調(diào)回洛陽,任職于東都尚書省。從初次被貶到這時,前后共歷二十三年。
晚年生活
大和元年,劉禹錫任東都尚書。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寫了《再游玄都觀絕句》,表現(xiàn)了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以后歷官蘇州、汝州、同州刺史。從開成元年(836年)開始,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jiān)分司東都的閑職。
會昌元年(841年),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劉禹錫晚年到洛陽,與朋友白居易、裴度、韋莊等交游賦詩,唱和對吟,生活閑適,和白居易留有《劉白唱和集》、《劉白吳洛寄和卷》,與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對吟唱和佳作。此后,他歷任集賢殿學(xué)士、禮部郎中、蘇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會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陽,享年七十一歲。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葬在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
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秋詞
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代: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唐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望洞庭
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烏衣巷
唐代: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竹枝詞二首·其一
唐代: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踏歌聲 一作: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卻有晴 一作:還有晴)
秋詞二首
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秋風(fēng)引
唐代:劉禹錫
何處秋風(fēng)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西塞山懷古
唐代: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賞牡丹
唐代: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唐代: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金陵五題·石頭城
唐代: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再游玄都觀
唐代:劉禹錫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代: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浪淘沙·其三
唐代:劉禹錫
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和樂天春詞
唐代: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竹枝詞二首·其二
唐代:劉禹錫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xiāng)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玄都觀桃花
唐代: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蜀先主廟
唐代:劉禹錫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yè)復(fù)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憶江南·春去也
唐代:劉禹錫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fēng)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惟待見青天。
瀟湘神·斑竹枝
唐代:劉禹錫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視刀環(huán)歌
唐代:劉禹錫
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
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代: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fēng)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yīng)惆悵。
竹枝詞九首·其九
唐代:劉禹錫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踏歌詞四首·其一
唐代:劉禹錫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
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
竹枝詞九首
唐代:劉禹錫
一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
二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三
江上朱樓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四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
憑寄狂夫書一紙,信在成都萬里橋。
五
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
六
城西門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fù)西來。
七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八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
個里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九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始聞秋風(fēng)
唐代: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飗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楊柳枝詞九首·其一
唐代:劉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楊柳枝 / 柳枝詞
唐代:劉禹錫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漢壽城春望
唐代:劉禹錫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華表半空經(jīng)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望夫山
唐代:劉禹錫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
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
金陵懷古
唐代: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楊柳枝詞九首
唐代:劉禹錫
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二
南陌東城春早時,相逢何處不依依?
桃紅李白皆夸好,須得垂楊相發(fā)揮。
三
鳳闕輕遮翡翠幃,龍池遙望麴塵絲。
御溝春水相暉映,狂殺長安少年兒。
四
金谷園中鶯亂飛,銅駝陌上好風(fēng)吹。
城東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
五
花萼樓前初種時,美人樓上斗腰支。
如今拋擲長街里,露葉如啼欲恨誰?
六
煬帝行宮汴水濱,數(shù)株殘柳不勝春。
晚來風(fēng)起花如雪,飛入宮墻不見人。
七
御陌青門拂地垂,千條金縷萬條絲。
如今綰作同心結(jié),將贈行人知不知?
八
城外春風(fēng)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綰別離。
九
輕盈裊娜占年華,舞榭妝樓處處遮。
春盡絮飛留不得,隨風(fēng)好去落誰家?
臺城
唐代:劉禹錫
臺城六代競豪華,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歲夜詠懷
唐代:劉禹錫
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幾多?
以閑為自在,將壽補蹉跎。
春色無情故,幽居亦見過。
浪淘沙·其四
唐代:劉禹錫
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贈李司空妓
唐代:劉禹錫
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fēng)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庭竹
唐代: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jié),風(fēng)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金陵五題·并序
唐代:劉禹錫
余少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嘗有遺恨。后為歷陽守,跂而望之。適有客以《金陵五題》相示,逌爾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嘆賞良久,且曰《石頭》詩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詩人,不復(fù)措詞矣。余四詠雖不及此,亦不孤樂天之言耳。
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臺城
臺城六代競豪華,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生公講堂
生公說法鬼神聽,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江令宅
南朝詞臣北朝客,歸來唯見秦淮碧。
池臺竹樹三畝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唐代:劉禹錫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浪淘沙·其八
唐代: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堤上行二首
唐代:劉禹錫
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
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yīng)歌。
《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唐代: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fēng)露發(fā)晶英。
能變?nèi)碎g世,翛然是玉京。
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
唐代:劉禹錫
曾隨織女渡天河,記得云間第一歌。
休唱貞元供奉曲,當時朝士已無多。
杏園花下酬樂天見贈
唐代:劉禹錫
二十馀年作逐臣,歸來還見曲江春。
游人莫笑白頭醉,老醉花間有幾人。
堤上行三首
唐代:劉禹錫
一
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
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
二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yīng)歌。
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
三
春堤繚繞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開。
日晚出簾招估客,軻峨大艑落帆來。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唐代:劉禹錫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
歸目并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競渡曲
唐代: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
哀謠振楫從此起。楊桴擊節(jié)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lián)。刺史臨流褰翠幃,
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鳴馀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風(fēng)俗如狂重此時,
縱觀云委江之湄。彩旂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古詞二首(一作諷古)
唐代:劉禹錫
軒后初冠冕,前旒為蔽明。安知從復(fù)道,然后見人情。
簿領(lǐng)乃俗士,清談信古風(fēng)。吾觀蘇令綽,朱墨一何工。
經(jīng)檀道濟故壘
唐代:劉禹錫
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猶唱白符鳩。
嘗茶
唐代: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九日登高
唐代:劉禹錫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
元日感懷
唐代:劉禹錫
振蟄春潛至,湘南人未歸。
身加一日長,心覺去年非。
燎火委虛燼,兒童炫彩衣。
異鄉(xiāng)無舊識,車馬到門稀。
柳花詞三首
唐代:劉禹錫
開從綠條上,散逐香風(fēng)遠。故取花落時,悠揚占春晚。
輕飛不假風(fēng),輕落不委地。撩亂舞晴空,發(fā)人無限思。
晴天闇闇雪,來送青春暮。無意似多情,千家萬家去。
聚蚊謠
唐代:劉禹錫
沉沉夏夜蘭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
嘈然歘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
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聰者惑。
露華滴瀝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
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
天生有時不可遏,為爾設(shè)幄潛匡床。
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
傷桃源薛道士
唐代:劉禹錫
壇邊松在鶴巢空,白鹿閑行舊徑中。
手植紅桃千樹發(fā),滿山無主任春風(fēng)。
思黯南墅賞牡丹
唐代:劉禹錫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fā)賽諸花。
同樂天登棲靈寺塔
唐代:劉禹錫
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云外倚闌干。
忽然笑語半天上,無限游人舉眼看。
洞庭秋月行
唐代:劉禹錫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熔金。孤輪徐轉(zhuǎn)光不定,
游氣濛濛隔寒鏡。是時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陽樓頭暮角絕,蕩漾已過君山東。山城蒼蒼夜寂寂,
水月逶迤繞城白。蕩槳巴童歌竹枝,連檣估客吹羌笛。
勢高夜久陰力全,金氣肅肅開星躔。浮云野馬歸四裔,
遙望星斗當中天。天雞相呼曙霞出,斂影含光讓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閑,夜來清景非人間。
嘆水別白二十二
唐代:劉禹錫
水。至清,盡美。從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
時行時止。道性凈皆然,交情淡如此。君游金谷堤上,
我在石渠署里。兩心相憶似流波,潺湲日夜無窮已。
更衣曲
唐代:劉禹錫
博山炯炯吐香霧,紅燭引至更衣處。
夜如何其夜漫漫,鄰雞未鳴寒雁度。
庭前雪壓松桂叢,廊下點點懸紗籠。
滿堂醉客爭笑語,嘈囋琵琶青幕中。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唐代:劉禹錫
兩度竿頭立定夸,回眸舉袖拂青霞。盡拋今日貴人樣,
復(fù)振前朝名相家。御史定來休直宿,尚書依舊趁參衙。
具瞻尊重誠無敵,猶憶洛陽千樹花。
心如止水鑒常明,見盡人間萬物情。雕鶚騰空猶逞俊,
驊騮嚙足自無驚。時來未覺權(quán)為祟,貴了方知退是榮。
只恐重重世緣在,事須三度副蒼生。
浪淘沙·其二
唐代:劉禹錫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fēng)疾,驚起鴛鴦出浪花。
昏鏡詞
唐代:劉禹錫
鏡之工列十鏡于賈奩,發(fā)奩而視,其一皎如,其九霧如?;蛟唬骸傲伎嘀毁吧跻印!惫そ忸U謝曰:“非不能盡良也,蓋賈之意,唯售是念,今來市者,必歷鑒周睞,求與己宜。彼皎者不能隱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數(shù)也?!庇韪兄鳌痘桤R詞》。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
陋容多自欺,謂若他鏡明。
瑕疵自不見,妍態(tài)隨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傾城。
飾帶以紋繡,裝匣以瓊瑛。
秦宮豈不重,非適乃為輕。
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
唐代:劉禹錫
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已開。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
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
晝居池上亭獨吟
唐代:劉禹錫
日午樹陰正,獨吟池上亭。
靜看蜂教誨,閑想鶴儀形。
法酒調(diào)神氣,清琴入性靈。
浩然機已息,幾杖復(fù)何銘。
桃源行
唐代:劉禹錫
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綸擲餌信流去,
誤入桃源行數(shù)里。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
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shù)步逢虛明。俗人毛骨驚仙子,
爭來致詞何至此。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言委曲問人間。
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fēng)燭。筵羞石髓勸客餐,
燈爇松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色蔥籠開五云。
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失鄉(xiāng)縣處,
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
秋日題竇員外崇德里新居
唐代:劉禹錫
長愛街西風(fēng)景閑,到君居處暫開顏。
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墻頭數(shù)點山。
疏種碧松通月朗,多栽紅藥待春還。
莫言堆案無馀地,認得詩人在此間。
送廖參謀東游二首
唐代:劉禹錫
九陌逢君又別離,行云別鶴本無期。
望嵩樓上忽相見,看過花開花落時。
二
繁花落盡君辭去,綠草垂楊引征路。
東道諸侯皆故人,留連必是多情處。
詠紅柿子
唐代:劉禹錫
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本因遺采掇,翻自保天年。
柳絮
唐代:劉禹錫
飄飏南陌起東鄰,漠漠濛濛暗度春?;ㄏ锱S輕舞蝶,
玉樓晴拂艷妝人??M回謝女題詩筆,點綴陶公漉酒巾。
何處好風(fēng)偏似雪,隋河堤上古江津。
插田歌
唐代:劉禹錫
連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樓,適有所感,遂書其事為俚歌,以俟采詩者。
岡頭花草齊,燕子?xùn)|西飛。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農(nóng)婦白纻?cè)?,農(nóng)夫綠蓑衣。齊唱田中歌,嚶佇如竹枝。但聞怨響音,不辨俚語詞。時時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煙火生墟落。黃犬往復(fù)還,赤雞鳴且啄。路旁誰家郎?烏帽衫袖長。自言上計吏,年初離帝鄉(xiāng)。田夫語計吏:“君家儂定諳。一來長安罷,眼大不相參?!庇嬂粜χ罗o:“長安真大處。省門高軻峨,儂入無度數(shù)。昨來補衛(wèi)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重至衡陽傷柳儀曹
唐代:劉禹錫
憶昨與故人,湘江岸頭別。我馬映林嘶,君帆轉(zhuǎn)山滅。
馬嘶循古道,帆滅如流電。千里江蘺春,故人今不見。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
唐代:劉禹錫
候吏立沙際,田家連竹溪。楓林社日鼓,茅屋午時雞。
鵲噪晚禾地,蝶飛秋草畦。驛樓宮樹近,疲馬再三嘶。
觀八陣圖
唐代:劉禹錫
軒皇傳上略,蜀相運神機。水落龍蛇出,沙平鵝鸛飛。
波濤無動勢,鱗介避馀威。會有知兵者,臨流指是非。
曲江春望
唐代:劉禹錫
鳳城煙雨歇,萬象含佳氣。酒后人倒狂,花時天似醉。
三春車馬客,一代繁華地。何事獨傷懷,少年曾得意。
秋晚新晴夜月如練有懷樂天
唐代:劉禹錫
雨歇晚霞明,風(fēng)調(diào)夜景清。月高微暈散,云薄細鱗生。
露草百蟲思,秋林千葉聲。相望一步地,脈脈萬重情。
韓信廟
唐代:劉禹錫
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
遂令后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瀟湘神
唐代:劉禹錫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若問二妃何處所,
零陵芳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瑟怨,
瀟湘深夜月明時。
詠史二首
唐代:劉禹錫
驃騎非無勢,少卿終不去。
世道劇頹波,我心如砥柱。
賈生明王道,衛(wèi)綰工車戲。
同遇漢文時,何人居貴位。
酬元九侍御贈璧竹鞭長句
唐代:劉禹錫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贈比雙金。
初開郢客緘封后,想見巴山冰雪深。
多節(jié)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
何時策馬同歸去,關(guān)樹扶疏敲鐙吟。
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謁河南尹白侍郎
唐代:劉禹錫
宿習(xí)修來得慧根,多聞第一卻忘言。
自從七祖?zhèn)餍挠。灰巳氡汩T。
東泛滄江尋古跡,西歸紫閣出塵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經(jīng)相對翻。
萋兮吟
唐代:劉禹錫
天涯浮云生,爭蔽日月光。窮巷秋風(fēng)起,先摧蘭蕙芳。
萬貨列旗亭,恣心注明珰。名高毀所集,言巧智難防。
勿謂行大道,斯須成太行。莫吟萋兮什,徒使君子傷。
和樂天宴李周美中丞宅池上賞櫻桃花
唐代:劉禹錫
櫻桃千萬枝,照耀如雪天。王孫宴其下,隔水疑神仙。
宿露發(fā)清香,初陽動暄妍。妖姬滿髻插,酒客折枝傳。
同此賞芳月,幾人有華筵。杯行勿遽辭,好醉逸三年。
九華山歌
唐代:劉禹錫
奇峰一見驚魂魄,意想洪爐始開辟。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
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億萬年,
氣勢不死如騰屳。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暉兮江漾影。
結(jié)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長在無人境。軒皇封禪登云亭,
大禹會計臨東溟。乘樏不來廣樂絕,獨與猿鳥愁青熒。
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棱角。
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岳。九華山,九華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
泰娘歌
唐代:劉禹錫
泰娘家本閶門西,門前綠水環(huán)金堤。有時妝成好天氣,
走上皋橋折花戲。風(fēng)流太守韋尚書,路傍忽見停隼旟。
斗量明珠鳥傳意,紺幰迎入專城居。長鬟如云衣似霧,
錦茵羅薦承輕步。舞學(xué)驚鴻水榭春,歌傳上客蘭堂暮。
從郎西入帝城中,貴游簪組香簾櫳。低鬟緩視抱明月,
纖指破撥生胡風(fēng)。繁華一旦有消歇,題劍無光履聲絕。
洛陽舊宅生草萊,杜陵蕭蕭松柏哀。妝奩蟲網(wǎng)厚如繭,
博山爐側(cè)傾寒灰。蘄州刺史張公子,白馬新到銅駝里。
自言買笑擲黃金,月墮云中從此始。安知鵩鳥座隅飛,
寂寞旅魂招不歸。秦嘉鏡有前時結(jié),韓壽香銷故篋衣。
山城少人江水碧,斷雁哀猿風(fēng)雨夕。朱弦已絕為知音,
云鬢未秋私自惜。舉目風(fēng)煙非舊時,夢尋歸路多參差。
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白鷺兒
唐代:劉禹錫
白鷺兒,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無云,飛去入遙碧。
雜曲歌辭。楊柳枝
唐代:劉禹錫
揚子江頭煙景迷,隋家宮樹拂金堤。
嵯峨猶有當時色,半蘸波中水鳥棲。
迎得春光先到來,淺黃輕綠映樓臺。
只緣裊娜多情思,便被春風(fēng)長請挼。
巫峽巫山楊柳多,朝云暮雨遠相和。
因想陽臺無限事,為君回唱竹枝歌。
相和歌辭。采菱行
唐代:劉禹錫
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鸞翔。蕩舟游女滿中央,
采菱不顧馬上郎。爭多逐勝紛相向,時轉(zhuǎn)蘭橈破輕浪。
長鬟弱袂動參差,釵影釧文浮蕩漾。笑語哇咬顧晚暉,
蓼花綠岸扣舷歸。歸來共到市橋步,野蔓系船萍滿衣。
家家竹樓臨廣陌,下有連檣多估客。攜觴薦芰夜經(jīng)過,
醉踏大堤相應(yīng)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煙起。
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
望衡山
唐代:劉禹錫
東南倚蓋卑,維岳資柱石。前當祝融居,上拂朱鳥翮。
青冥結(jié)精氣,磅礴宣地脈。還聞膚寸陰,能致彌天澤。
早秋雨后寄樂天
唐代:劉禹錫
夜云起河漢,朝雨灑高林。梧葉先風(fēng)落,草蟲迎濕吟。
簟涼扇恩薄,室靜琴思深。且喜炎前別,安能懷寸陰。
和牛相公游南莊醉后寓言戲贈樂天兼見示
唐代:劉禹錫
城外園林初夏天,就中野趣在西偏。薔薇亂發(fā)多臨水,
鸂鶒雙游不避船。水底遠山云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
白家唯有杯觴興,欲把頭盤打少年。
臺城懷古
唐代:劉禹錫
清江悠悠王氣沉,六朝遺事何處尋。
宮墻隱嶙圍野澤,鸛鶂夜鳴秋色深。
踏歌詞四首·其四
唐代:劉禹錫
日暮江頭聞竹枝,南人行樂北人悲。
自從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盡時。
寄贈小樊
唐代:劉禹錫
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
終須買取名春草,處處將行步步隨。
楊柳枝
唐代:劉禹錫
楊子江頭煙景迷,隋家宮樹拂金堤。
嵯峨猶有當時色,半蘸波中水鳥棲。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唐代:劉禹錫
家家菊盡黃,梁國獨如霜。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妝。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向風(fēng)搖羽扇,含露滴瓊漿。高艷遮銀井,繁枝覆象床。
桂叢慚并發(fā),梅蕊妒先芳。一入瑤華詠,從茲播樂章。
巫山神女廟
唐代:劉禹錫
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
山花欲謝似殘妝。星河好夜聞清佩,云雨歸時帶異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來就楚襄王。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同用家花車斜四韻)
唐代:劉禹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