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偵察兵》是北影廠1974年攝制的一部驚險、戰(zhàn)爭、槍戰(zhàn)片,編導李文化,作曲時樂蒙、陸祖龍,演員有王心剛、于洋、于藍、關長珠、周森冠、于紹康、安震江、李林、邵沖飛、方輝、程學欽、趙豈明、封順、邵萬林、趙萬德、莽一平、王澍。
這部電影當年上映時曾轟動一時,因為它是文革期間拍攝的第一部驚險戰(zhàn)爭片,看時覺得情節(jié)緊張,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加上主演是大帥哥王心剛、大美女楊雅琴,再加上國軍制服穿上去帥氣漂亮,看著特別過癮。那時電影少,一部優(yōu)秀電影總能衍生出一些經(jīng)典臺詞,比如“繼續(xù)操練”,就是我們小時候常用的口頭禪。
今天重看這部電影,雖然還覺得很好看,但也發(fā)現(xiàn)很多毛病,主要是把敵人寫的太蠢了。比如,我軍偵察員進入敵炮兵陣地時,僅憑著一身敵軍軍裝,就不用證件,無需口令,如入無人之境,敵軍官不加盤查,上來就敬禮,并陪同視察,作為一處軍事重地,這也太兒戲了吧。炮團團長隨意把炮兵陣地圖交給一個來歷不明的人,也是如此。還有,我軍偵察兵冒充敵人執(zhí)法隊在市中心設卡檢查,是否忒膽大了?這可是敵人重兵云集的市中心啊,一旦被發(fā)現(xiàn)還能逃得了?最有意思的是安震江的師部搜索隊,他們在路上盤查時,對無辜群眾查的很嚴,而對近在咫尺的真正的共軍偵察兵卻視若無睹,看都不看一眼。
我地下工作者孫秀英和村干部也很幼稚,他們被郭參謀營救之后,沒有任何接頭暗號,僅憑郭參謀說的幾句漂亮話和戰(zhàn)士們的笑臉,就相信了他們,并把他們帶回家。這太草率也太危險了,因為這種做法敵人特務也會干的。
當然,本片最假的還是我軍戰(zhàn)士穿六五式軍裝,而且軍裝質地很好,像化纖的。這當然不能怨編導,不是他們決定的,但穿這身衣服總讓人產(chǎn)生不出真實的歷史感,反正我總是會聯(lián)想到當時舞臺上的樣板戲,像戲曲而不是電影故事片。
影片還有一個重要缺陷,就是把敵師部作戰(zhàn)處長抬得太高,讓不明真相的觀眾誤認為師作戰(zhàn)處長就是師首長,其實不然。首先,師部應該只有作戰(zhàn)科長而沒有處長,(軍部才有處長,)片中之所以稱處長是為了提高他的重要性。其次即便是處長也要歸參謀長領導,是參謀長的下屬。而在國軍里,師參謀長的地位并不比團長高,所以師作戰(zhàn)處長級別并不高,頂多算營級軍官。所以本片中的作戰(zhàn)處長裝得像個大官似的,團長見了他都畢恭畢敬,是不可能的。
當然,影片也不是一無是處,也有幾處能打動我,第一個是秀英和村干部被我偵察兵營救后軍民相認的情景,讓我很激動。第二個是孫大娘見到女兒脫險歸來時表現(xiàn)出的激動和喜悅,那種細膩情感表達的非常到位,老藝術家于藍的表演可謂爐火純青,讓我十分佩服。
本片男主角王心剛一如既往的很帥,尤其是穿國軍軍裝時更帥,不過從年齡上看他還是嫌老了點。關于王心剛,我一直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看法,一般人都認為五六十年代電影演員中第一帥哥非王心剛莫屬,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嘛,但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龐學勤才是那一代明星中最帥的,而且是演技派,可以演各種角色,正派反派都行。王心剛就只能演一種角色,即正面英雄人物,而且王心剛在電影中表演痕跡較重,尤其是作為男主角時很明顯,倒是演配角還好,比如《哥倆好》、《秘密圖紙》等,我特喜歡他演的這幾部電影??赡苁撬男蜗笙拗屏怂膽蚵?,因此比較單一。比如他演的唯一一個反派《永不消逝的電波》,盡管角色很壞,但他演的卻一點不讓人反感乃至痛恨,依然覺得很親切,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