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出自電影《美國田園下的罪惡》
但是今天君君要自打臉地推薦一部講述美國連環(huán)殺人犯的紀錄片,
因為這部紀錄片細致地分析了那些罪大惡極的殺人犯的心理,挖掘了他們的犯罪動機,教給我們如何保護自己以及避免成為下一個兇手。
▼
《天生殺手?》第三季 2012
born to kill season 3
雖然這部紀錄片已經出到了第三季,但豆瓣只有35個人進行了評價。
現在評分7.6,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眾多美國歷史上罪大惡極的殺人犯,有些人的殺人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但這部紀錄片將重心放在了心理分析,即他們?yōu)槭裁磿蔀檫B環(huán)殺人犯,是先天還是后天造成的。
第三季中,收錄了8位連環(huán)殺人犯,有背負幾百條人命的唐納德·皮·威·加斯金斯,專殺女學生的埃德蒙?肯珀
還有被歷史稱為暗夜魔王(the night stalker)的理查德·雷瓦·拉米雷斯,
作為全球十大連環(huán)殺手之一,理查德登上了眾多影視作品,比如大熱的美劇《犯罪心理》,
甚至中國網絡劇《心理罪》中也出現了他的蹤影(劇中被稱為五芒星殺手)。
出自網劇《心理罪》
但現實往往比影視劇可怕得多,
1984年,美國洛杉磯與三藩市出現了一個借著撒旦之名強奸、殺人、碎尸的連環(huán)殺手,這名殺手打破了以往警方對于連環(huán)殺手的所有認知。
一般來說,連環(huán)殺手傾向于用同樣的作案工具與手法來強調自己的存在感,但這次的殺手明顯不同,不僅殺人方式每次都有所不同,
甚至選擇的殺人對象也不同尋常,不再是主動將自己置于危險境地的男妓、女妓、搭順風車的人,而是安分守己呆在家中的普通市民,
唯一可以確定是同一人所為的證據是在兇案現場留下的一個個五芒星。
(倒五芒星被認為是撒旦的標志)
最為恐怖的是,被選擇的對象并沒有規(guī)律,更傾向于隨機,無論是8歲的孩童還是90歲的老婦都會成為目標,這使得市民們更加恐慌,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也緊緊地關閉門窗。
即便如此,兇殺還是一起接一起地發(fā)生著,甚至到了后來,不滿足的殺手還將殺人范圍擴大到了臨市。
轉機發(fā)生在1985年的8月,在殺手曾使用過的一輛車的后視鏡上,發(fā)現了一枚指紋,根據這枚指紋,警方成功鎖定了曾有過案底的理查德·雷瓦·拉米雷斯,
暗夜魔王終于落了網。
殺害家中的男性,留下沒有反抗能力的女性及小孩并加以強奸與虐待,這似乎是連環(huán)殺人犯約定俗成的共同行為,
因為在這些弱小的個體上施加虐待,可以讓他們得到空前的愉悅,得到一種掌握全世界的快感。
對于這些連環(huán)殺人犯來說,死去的人對他來說不過是一件物品,沒有任何的情感聯(lián)系,自然也不會產生任何的愧疚之情,
即使是在法庭上,面對著死者家人的控訴與淚水,也無動于衷。
出自第三季第一案《綠河殺手》
這部紀錄片讓君君深刻認識到了家庭環(huán)境的重要性,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自家庭的正面影響至關重要,
第三季講述的8名殺手的命運大多都是在青春期就決定好了的,
比如,被父親帶著嫖娼的綠河殺手接受了父親對于妓女的鄙視以及來自母親背德的性暗示,走上了一條專殺妓女的道路,
再如女學生殺手從小到大都承受著來自母親的虐待,這使得他憎恨著被母親寵愛的姐妹,走上了一條專殺妙齡女性的道路。
但最恐怖的事情并不是這些,而是他們顯現出來的暴力基因并不稀有,它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體內,
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會幻想暴力究竟是什么滋味,成年人相對有能力分清幻想與現實的區(qū)別,抵抗罪惡的誘惑,但孩子就不一樣了,
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暴力基因極有可能化成惡魔吞噬他們的理智,讓他們選擇對弱小群體施加暴力,甚至迷上暴力帶來的強烈的心理滿足,
這是校園暴力“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也是成為犯罪者的必經之路。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利用、封存這些基因,主動規(guī)避暴力,
不能為了一時的快感縱容體內的暴力基因,因為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