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knockin' on heaven's door(叩響天堂之門)這首歌出自1973年的電影《pat garrett & billy the kid》,由bob dylan創(chuàng)作并錄制了同名電影原聲帶。這部電影由著名西部片導(dǎo)演、暴力美學(xué)電影開山鼻祖sam peckinpah導(dǎo)演,他的代表作還有《日落黃沙》the wild bunch(1969),《稻草狗》straw dogs(1971)等。
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19世紀(jì)美國西部的一個亡命之徒henry mccarty,綽號billy the kid,由于身材矮小,所以被稱為“比利小子”。傳說中他殺過21個人,14歲時殺了第一個人,后來被警長pat garrett擊斃,死時僅21歲。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電影中演員兼鄉(xiāng)村音樂人kris kristofferson扮演了billy the kid;james coburn扮演警長pat garrett。bob dylan被kris kristofferson引薦來為電影做音樂,有趣的是導(dǎo)演之前從沒聽說過他,但是聽了bob為電影做的音樂后馬上任用了他,還讓他在電影里演了一個小角色。
電影中由slim pickens扮演的副警長在于匪徒槍戰(zhàn)中中槍。他坐在河邊,望著紫色的天空,夕陽西下,在妻子淚眼婆娑的凝望中,安靜地等待離開人世。這時背景音樂knockin'on heaven's door響起。
“取下我的警徽 放下我的槍
天色變暗 烏云密布
我在叩響天堂的門”
所以這首歌被普遍理解為反戰(zhàn)歌曲,是一個很大的誤傳和誤解。這首歌是bob dylan為電影量身定做的原聲帶中的一首,開始的本意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士兵在去世之前的反戰(zhàn)言論,而是被后人所誤解,然后被各種歌手翻唱傳唱至今。
后來迪倫自己也很喜歡這首歌,迄今為止在演唱會上唱過460次。著名的版本包括before the flood (1974) ,bob dylan at budokan (1979),dylan & the dead (1988),the 30th anniversary concert celebration (1993),mtv unplugged (1995),the bootleg series, vol 5: bob dylan live 1975 (2002)。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92年,群星紀(jì)念鮑勃迪倫出道30周年的演唱會the 30th anniversary concert celebration的大合唱。這場演唱會匯聚了眾多巨星,一同翻唱迪倫的作品向他致敬。在六大天王(roger mcguinn,tom petty,neil young,eric clapton,bob dylan,george harrison)合唱完my back pages后,所有音樂人走上臺來,眾星捧月地合唱了這首knockin' on heaven's door。期間有趣的是迪倫本人貌似不在演出狀態(tài),除了my back pages唱得最難聽,后來出版唱片是重新錄制了的,在大合唱中多次走神,忘了去唱。還要滾石樂隊的ronnie wood給他打手勢--“該去唱了!”但是這個版本仍然是最為經(jīng)典的一版。這首歌后,大家散場,留下迪倫老頭自己,在大家向他致敬后,演唱了song to woody向自己的偶像woody guthrie致敬,然后又獨唱了一首“東北大妞”(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演唱會落幕。
這首歌后來被無數(shù)各種音樂人翻唱,也賦予了新的意義,成為了搖滾樂的代表曲目之一,被美國西部作家組織western writers of america評選為“最偉大的西部歌曲一百首”之一。其中比較著名的翻唱版本有:1975年sandy denny在原版出版七個月后首次在演出中翻唱;1975年eric clapton改編的雷鬼風(fēng)格版;搖滾樂迷最熟悉的槍炮玫瑰guns n' roses版,在1987年槍炮玫瑰樂隊開始在演唱會中演唱,錄音室版分別在1990年和1991年出版;1999年周華健在其英文歌曲專輯《至愛吾愛》中翻唱,周華健在這首歌中展現(xiàn)了他搖滾的一面;2003年avril lavigne翻唱;2010年u2在他們首次俄羅斯演唱會上翻唱;2014年在國產(chǎn)音樂節(jié)目“我是歌手”第二季第三期,前指南針樂隊羅琦演唱,并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
這首歌最具有意義且不為人知的翻唱版本是1996年的鄧伯蘭完全中學(xué)校園版dunblane version。1996年3月13日,thomas hamilton槍殺蘇格蘭鄧伯蘭完全中學(xué)16名學(xué)生和一名教師,之后自殺。鄧伯蘭完全中學(xué)校園大屠殺(dunblane school massacre)是英國歷史上最致命的校園槍擊事件。事后社會大眾要求手槍管制,兩個新的槍支法案通過。蘇格蘭音樂家ted christopher為懷念在這次事件中犧牲的無辜生命,在knockin'on heaven's door的歌詞中添加了一段新的歌詞:“l(fā)ord these guns have caused too much pain.this town will never be the same.so for the bairns of dunblane.we ask please never again.”由鄧伯蘭的孩子們和聲,著名蘇格蘭音樂人dire straits的mark knopfler擔(dān)任主音吉他。這首歌1996年12月21日登上英國單曲排行榜首位。也是迪倫本人少數(shù)授權(quán)給別人修改他的歌曲之一。
總之,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初衷只是一個行將就木的人的懺悔和希冀,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被賦予了不同意義。無論是鑄劍為犁的反戰(zhàn)主題,還是槍支管制的反暴力主題,都借大師的經(jīng)典作品為呼吁社會良知做出了貢獻(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