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再見!“通心粉”西部片
1968年,意大利導演賽爾喬·萊昂內和美國演員亨利·方達西裝革履的出現在戛納電影節(jié)上,這里對于他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他不耐煩的回答著記者們的提問,當人們問起他的下一步西部片何時問世的時候,他顯得太不高興。
《西部往事》是萊昂內的第四部西部題材的影片,對于一個一生只拍攝過7部電影的萊昂內來說,西部片占據了他作品的大半部分,萊昂內并不高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不喜歡重復自己,這讓他對于這一題材的厭倦顯得順理成章。
“通心粉西部片”給萊昂內帶來了巨大的聲望和無盡的財富,他留著大胡子,挺著將軍肚的樣子已經在向世人宣告自己早已成為一位備受尊重的電影大師了。但這卻也給他帶來了很多無形的壓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萊昂內需要做出改變,他不想要躺在西部片的功勞簿上吃一輩子老本,他要不斷的給人們創(chuàng)造驚喜。
從市場的變化上來看,此時的萊昂內早已經將“通心粉西部片”植入到美國人的血液當中,他引發(fā)了整個美國西部片的革命,觀眾們的口味發(fā)生了變化,傳統(tǒng)的西部片風格遭到冷落。
從《荒野大鏢客》到《西部往事》的這四年時間里已經有超過240部跟風作品問世,他們邯鄲學步,拙劣的模仿著萊昂內的風格,從配樂到演員,無不力求成為萊昂內作品的“雙胞胎兄弟”。
這些電影成本普遍很低,粗制濫造,主要市場是在一些鄉(xiāng)下小影院,它們以賣弄精致的兵器為噱頭,以瘋狂的墨西哥人為反面人物,情節(jié)主要以復仇為主。甚至片中的演員為了能瞞天過海,還山寨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鏢客三部曲中的男主角)的名字。
其中,恩佐·巴爾博尼導演的《他們叫我快槍神》只用了《西部往事》制作成本的一個零頭就超過了后者的票房成績。
萊昂內受夠了,他對身邊的人說:“結束了,都結束了,西部片的風潮到《快槍神》為止就算結束了,巴爾博尼的本能就是展現意大利西部片里常見的人物,但觀眾們已經看了400場這樣惡心的電影了。只有這一次,輪到他往他們臉上吐痰了,戲弄他們,忽視他們。然而他們卻讓導演巴爾博尼成功了。這個惡作劇該結束了”。
有人認為萊昂內的話里帶有一些醋意,因為《快槍神》撼動了萊昂內西部片之王的地位,但不管怎么說,這些作品都是萊昂內電影的衍生品,而萊昂內也將徹底拋棄這一題材。
此后他將下一步電影的重心放在了政治題材上面,成長在大時代背景下的萊昂內經歷過很多政治事件,法西斯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墨索里尼被吊死等等。
這些大事件影響著萊昂內的政治觀,他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他要將自己的政治觀點通過自己的電影傳達給觀眾。
一場對于個人風格的“革命”
劇本的會議經常在上午11點鐘準時召開,萊昂內的時間觀念并不強,通常會來的晚一些,在人們吃過午飯以后他會利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將所有的片段都實踐一遍,他會站在房間的中央,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詞。
在場的人們很熟悉萊昂內的表達方式,通過萊昂內的演示,大家便知道導演想要他們做些什么。當他把所有的細節(jié)都演示過之后,他疲憊地倒在椅子上,一口一口地喘著粗氣,眼神中帶著無盡的期許,他恨不能眨眼間就將自己腦中這些畫面投射在幕布上。
銀幕上將會出現一張巨大的美國地圖,鏡頭拉近搞得人眼花繚亂,直到最終只留下墨西哥孤獨的邊境線,隨之整條線突然燃起了火焰。
接著是萊昂內極具象征意義的陳設,仙人掌、山川、沙漠。一個臟兮兮的農民在貧瘠的土地上耕作,他的身后出現了一條白色的繩子,像蛇一樣在田野上蔓延。
這條繩子會定格在一只巨大的手掌下面,而白繩子連接的是一部爆破器的手柄。
“快趴下,傻瓜!”隨后一聲巨響,爆炸后的硝煙覆蓋了整個山脈。當這一切都褪去,鏡頭里出現的是一個扁平的天際線。
這個時候,一個畏首畏尾的貧農從石頭堆后面走出來,他謹慎的環(huán)顧著四周,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隨后聳了聳肩低頭繼續(xù)耕作,就像剛才這一切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這便是塞爾喬·萊昂內導演的第六部電影《革命往事》。
意大利大師與美國影帝的“對決”
這部電影此后成為了壓斷萊昂內生命稻草的兩部電影之一(萊昂內在《美國往事》上映五年后去世),片中飾演男一號的羅德·斯泰格當時剛剛拿過影帝,意氣風發(fā),人也顯得比以往更加傲慢,一向在拍攝過程當中說一不二的“獨裁”導演萊昂內和羅德·斯泰格爆發(fā)過很多不愉快的沖突。
有一場戲是在距阿爾梅里亞50千米的高山上拍攝的,人們沒有吃飯,連續(xù)拍攝了13個小時的時間,當時萊昂內正在給男二號詹姆斯·柯本講戲,斯泰格突然怒氣沖沖的跑過來對萊昂內說:“我不希望我們超時工作,我認為我們該收工了”。
萊昂內根本不留一點溝通的余地:“我想拍多久就拍多久,這里我說了算”。
斯泰格也不甘示弱,他指著山下的一輛奔馳車說道:“我想我會讓你看著我走進車里,然后回家”。
萊昂內徹底爆發(fā)了:“聽著,我才不管你的名字是不是叫羅德·斯泰格,你就是個一錢不值的垃圾,根本配不上奧斯卡獎,趕緊從我眼前消失吧”。
萊昂內想要讓在場的所有人知道,在片場沒有人可以挑戰(zhàn)他的權威。好在在其他人的斡旋之下,斯泰格最終向萊昂內道了歉。
但兩人的針尖對麥芒使得片場的氣氛極為緊張,兩個人時常在暗中較勁,尤其是萊昂內在處理一場戰(zhàn)斗場面的時候,他堅持要使用木彈頭的子彈。他們在攝像師和攝像機前面放了一塊三合板來擋子彈。
斯泰格對萊昂內說:“我不認為這樣行得通”。
而萊昂內卻說:“這當然能行得通”。
結果,那顆子彈果然出了問題,它擊穿了防護板,并打中了攝像師,這導致了攝像師的腿部受了一些擦傷。
為此,斯泰格非常的生氣,兩個人更加互相看不順眼了。
萊昂內拍電影有個特點,他會設置一個樂隊,讓他們在拍攝現場演奏片中的背景音樂,以此讓演員能夠有代入感,迅速進入角色和劇情。
但斯泰格偏偏討厭這樣的做法,他公開表示:“我不需要跟著旋律演戲”。
這樣的沖突常常出現在片場,這里儼然成為了一個戰(zhàn)場,對決的兩人一個是來自意大利的大師級別導演,另一個是來自美國的奧斯卡影帝級別的演員。
一瓶最美味的香檳酒
在喜歡萊昂內的人眼里,他是個完美主義者,而在厭惡他的人眼里看來,他則是個自以為是的偏執(zhí)狂。
這部電影除了在拍攝過程當中步履維艱,在上映的時候也是命運多舛。在美國上映時由于愚蠢的片方將片名篡改為了《趴下!你個傻瓜》而導致票房慘敗,這讓萊昂內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苦果。萊昂內步履蹣跚的翻開了自己電影的新篇章,這一步他邁的如此艱難,卻也讓他徹底與西部片分道揚鑣,他不再只是個西部片導演。
萊昂內曾說過:“這部電影讓我吃盡了苦頭,我對它的感情就像一個人對待自己殘疾孩子的憐愛”
但在業(yè)內的專業(yè)人士看來,《革命往事》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在歐洲它得到很多影評人和觀眾的贊揚。最令萊昂內感動的是《革命往事》在巴黎上映幾天后,他在一家餐館里收到了一份觀眾的禮物。
那天晚上,那個陌生人送給了他一瓶香檳酒,他坐在萊昂內桌旁對他講了一個故事。
“萊昂內先生,我有兩個兒子,一個22歲,一個20歲,他們對政治都很狂熱,并且完全反對我的政治觀點,為此我們經常爭吵,后來他們選擇離開家,并且很多年沒有回來過了,直到他們看了你的電影《革命往事》,現在他們重新回到了我的身旁,他們再也不走了,您的電影讓他們看清了自己是多么執(zhí)迷不悟,這就是我為何如此喜歡您電影的原因。”
萊昂內喝下一口香檳酒后回答:“我今天喝到了最美味的香檳酒,也聽到了對我電影最好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