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俄劇《戰(zhàn)斗民族養(yǎng)成記》。
有人愛俄劇的自黑到底,有人愛泰劇的瓊瑤式劇情加景濤式“咆哮”,也有人愛法劇的“污”得移不開眼睛。近些年,小語種劇在國內(nèi)悄然流行,以往只看英、美、日、韓劇的洋劇迷既可以通過它們換換口味,也能在劇中發(fā)現(xiàn)這些國家人們?nèi)粘I畹闹虢z馬跡。
文/羅嶼
誰也沒有想到,一部名為《戰(zhàn)斗民族養(yǎng)成記》(以下簡稱《戰(zhàn)斗民族》)的俄劇會在中國掀起觀看熱潮。
這部由俄羅斯ctc電視臺拍攝的電視劇,講述了一個名叫阿列克斯的美國記者在俄羅斯發(fā)生的各種搞笑經(jīng)歷。劇中,作為耿直boy的他由于在報道里吐槽諷刺當政美國議員惹出官司,被社長告知去國外避避風頭。他本以為自己會被派到什么旅游勝地,沒想到卻被派往“人人皆戰(zhàn)士”的熱血俄羅斯。
阿列克斯帶著對俄羅斯野熊遍地、坦克開上街頭的想象踏上此地,先后遇到假扮董事的報社司機、冷酷高傲的美女社長等一眾難搞俄羅斯人。阿列克斯因為他們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行為備受折磨,不由得感慨:為什么俄羅斯的一切都如此不正常?為此,他開了一個私人博客,每天都試圖回答同一個問題:做個俄羅斯人意味著什么?

莫斯科街景。
《戰(zhàn)斗民族》每集只有20多分鐘,短小精悍、笑點密集,片中出現(xiàn)的女星無論主角還是配角,哪怕只有兩三秒鏡頭的路人均顏值極高,這或許就是這部劇能在中國獲得好評的原因。
俄羅斯社會種種缺點,在劇中都被當作笑料不卑不亢地探討。
然而,《戰(zhàn)斗民族》能夠在中國網(wǎng)絡爆紅,并不是僅靠演員顏值與簡單搞笑。有人評價,《戰(zhàn)斗民族》全劇有一種“批判現(xiàn)實主義”色彩,對于社會現(xiàn)實,它不只描寫好的,更不避諱壞的,俄羅斯社會種種缺點,在劇中都被當作笑料不卑不亢地探討。
熟悉俄劇的人都知道,在俄劇中開政治玩笑很常見,因為俄羅斯一向是善于自黑的民族,政府貪腐受賄又是眾所周知的黑點,因而在劇中沒有什么可避諱。在《戰(zhàn)斗民族》之前,已有不少影視劇,如《利維坦》《危樓愚夫》《警界黑幕》等,通過自黑反映俄羅斯社會陰暗面。在《危樓愚夫》中,觀眾可以看到,劇中官員對一棟年久失修、可能隨時倒塌讓800多人喪命的民宅毫不關(guān)心,整日沉溺于花天酒地,當危機發(fā)生時他們又相互推諉互揭老底,讓人對這個官僚政府心生絕望。

《危樓愚夫》海報。
《戰(zhàn)斗民族》同樣將自黑貫徹到底。劇中一幕,阿列克斯去俄羅斯房管所找修房子的工人,那天又適逢俄羅斯公休。值班大媽略作暗示,男主懂了后用現(xiàn)金折了一只小紙船遞給大媽。大媽卻說:“休息日,如果你要把修理工請出來,是不是至少該給我兩只小船?”還有一幕是,為討好女上司,阿列克斯買了八朵康乃馨送給她。這些劇情反映的正是現(xiàn)實情境:在賄賂成風的俄羅斯,人們似乎已經(jīng)把送禮辦事當成理所當然的社交禮節(jié)。不過送花給領(lǐng)導的阿列克斯并沒討得對方歡心,因為他不懂,在俄羅斯雙數(shù)花只能送給逝者。
《戰(zhàn)斗民族》除了把上至總統(tǒng)下至房管所公務員全黑一遍,俄羅斯人酗酒鬧事、上班不務正業(yè)等社會亂象也在劇中被一一呈現(xiàn)。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ctc電視臺是寡頭烏斯馬諾夫占75%股份的電視臺,可是劇中對寡頭階層的調(diào)侃同樣毫不留情。
除了自黑,俄羅斯人同樣善于黑別人。和很多俄劇一樣,《戰(zhàn)斗民族》也常常有意無意地黑一下美式民主,不過那些橋段多是并無惡意的調(diào)侃,或是無傷大雅的挑釁。比如劇中一集,作為美國青年的男主角,在睡著后腦袋被人貼上了“我愛普京”的便利貼;還有一集,小販售賣的俄羅斯套娃,奧巴馬的小套娃被更大的普京大套娃套住了。

夜幕下的紅場。
有人在分析《戰(zhàn)斗民族》為何能一炮而紅時,將其解讀為:這部劇可以更好地幫助觀眾了解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日常,無異于一本俄羅斯文化入門小手冊。劇中除了會告訴你送花不能送雙數(shù),還會告訴你俄羅斯人的解宿醉良方:喝腌番茄泡菜的酸水。
其實,這些年很多俄劇都和《戰(zhàn)斗民族》一樣,走爆笑路線,情節(jié)之精致、笑料之密集,并不在英、美劇之下。
比如《實習醫(yī)生》,猛一看它和日本醫(yī)療劇《白色巨塔》一樣一本正經(jīng),實際卻分分鐘爆冷笑話。通過這部劇,你對俄羅斯醫(yī)生可能有些初步認知:他也許看似正經(jīng),實則毒舌小心眼;他不會輕易被病人襲擊;他袖子下沒準藏著兩條紋了身的花臂。

《體育老師》海報。
至于《體育老師》,劇中強壯、魯莽、缺根筋的男主角福馬,讓人體會到的是戰(zhàn)斗民族的暴力幽默。福馬原本是黑幫頭目瑪瑪伊身邊的保鏢,由于脾氣太過火爆,情緒太過激動,被瑪瑪伊炒了魷魚。被趕走后的福馬不肯死心,一心想回到老板身邊,于是心生一計:到老板孩子所在的中學當體育老師,希望先討好孩子,再找機會回到雇主身邊。當這位黑幫保鏢撞上鬼馬中學生,他先是憑一張毒舌給每個學生起了外號:香蕉人、近視眼,還有肥婆。只是福馬并不知道,被他叫做肥婆、躲進廁所痛哭的姑娘正是東家的孩子。
類似這種梗,在《體育老師》中遍布各個角落。比如有一次,福馬因為不滿教務主任排的課表,但自己又排不出如此高難度的東西,竟跑到夜店請脫衣舞娘幫忙。還有一處,愛上年輕貌美女老師的福馬,為了追求人家,相當土豪地從兜里拿出一沓錢,讓女老師隨便買點什么。如此直白的求愛方式,也許只有戰(zhàn)斗民族才想得到、做得出。
看泰劇前,請把人類的邏輯思維使勁踩在腳下。
正是《戰(zhàn)斗民族》的火爆,讓不少人發(fā)現(xiàn),近些年一些小語種電視劇已經(jīng)在國內(nèi)悄然流行。有些人喜歡泰國電視劇的勾心斗角,也有人喜歡法國電視劇的華麗陰謀。傳統(tǒng)的英、美、日、韓劇已經(jīng)不能滿足中國的洋劇迷。

泰劇《出逃的公主》。
和目前仍略顯小眾的俄劇相比,泰劇在國內(nèi)的擁躉顯然更多。泰劇進入內(nèi)地熒屏可以追溯到2003年。當年央視八套的《俏女傭》是首部在內(nèi)地播出的泰劇,次年湖南衛(wèi)視播出《出逃的公主》引發(fā)收視熱潮。然而,泰劇在國內(nèi)真正流行,是在2009年左右,一部《天使之爭》在安徽衛(wèi)視播出四遍,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
有人總結(jié)泰劇圈粉的原因是:畫面精致充滿異域風情,劇情溫馨浪漫充滿幻想,演員全部是養(yǎng)眼的帥哥美女。總之就是將夢幻和言情發(fā)揮到極致。比如,2014年泰版《浪漫滿屋》在中國播出時,好評度甚至高過宋慧喬、rain主演的韓劇原版,其火爆程度不輸同時期播出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在中國視頻網(wǎng)站上獲得破億次點播量。

泰國版《浪漫滿屋》劇照。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對泰劇買賬。有人就總結(jié)泰劇的特征是瓊瑤式劇情加“咆哮”式表演,男女地位懸殊卻苦苦相愛,女主角不管多窮,永遠穿得光鮮亮麗,男主角都有自己的小島、聯(lián)體別墅,或沙灘洋房。另外,泰劇還有一些慣用劇情:主角常有兩個仆人,要么圖謀不軌,要么忠心耿耿;遺囑總是被篡改;真相總是最后才被人知道,誤會可以維持好多年。
更讓國內(nèi)觀眾無法理解的是,泰劇中表達愛情的方式非常極端,毆打、綁架、槍殺,無所不用其極,讓觀眾在觸目驚心的同時,開始懷疑這個國家是否有法律。難怪所有泰劇“觀劇指南”中必提及這樣一句:看泰劇前,請把人類的邏輯思維使勁踩在腳下。
不過,這些年泰劇也在慢慢變化。另外,由于泰國是一個傳統(tǒng)保守和多元包容并存的社會,反映在影視劇中就是從不避諱性、人妖、墮胎、同性愛情等題材。2014年推出的泰劇《為愛所困》,講述的就是一所曼谷男校中兩個男孩之間青澀唯美的愛情,這部小成本電視劇出乎意料地在泰國乃至東南亞迅速躥紅,同時捧紅了兩位主演——captain和white。

泰國演員captain。
小語種劇成為人們走進這些國家,了解其生活日常的某種途徑。
和相對擁有群眾基礎(chǔ)的泰劇相比,法劇、意劇、德劇就顯得更為小眾。
2016年,法劇《凡爾賽》在網(wǎng)友中引發(fā)熱議。關(guān)于劇情,官方介紹是這樣的:故事發(fā)生在1667年,那年,路易十四只有28歲,尚未成為載入史冊的太陽王。經(jīng)歷了投石黨的打擊和皇族內(nèi)部的叛變,他思考將如何步步為營拿下統(tǒng)治實權(quán)。而行動的第一步,就是將父親的狩獵小屋——凡爾賽宮,修建成一座真正的皇宮,將全國貴族全都召集到宮里來居住。凡爾賽宮將成為皇權(quán)的中心,年輕的國王,漸漸嶄露頭角……看起來,這是一個大國崛起的故事。然而,真正看過此劇的人,對它的評價卻是這樣的:“污”到讓人移不開眼睛。

劇中展現(xiàn)路易十四時代奢華晚宴。
重口味的《凡爾賽》,劇中服裝也是相當美,它們?nèi)坑煞▏b設計師madeline fontaine親自操刀。據(jù)說為設計好這些衣服,madeline fontaine甚至研究了17世紀的法國文學和繪畫。另外,在布景和道具上《凡爾賽》也非常講究,劇組花費近3個月搭建內(nèi)景拍攝棚,消耗了1噸涂料以及60公斤鍍金。
相較于《凡爾賽》濃濃的法式浪漫,講述黑幫故事的意劇《格莫拉》則殘酷很多。有人評價,它像一部街頭版、粗糲范兒《教父》,殘忍又悲憫,囊括忠誠、道義、規(guī)則、利益、秩序等話題。另外,這部劇中呈現(xiàn)的意大利并不同于大多數(shù)人對這個國家的想象——美酒、晚宴和慵懶下午。劇中的意大利,是脫離管束的飛地,充斥著憤怒的目光和隨時發(fā)生的生殺予奪。
和《格莫拉》一樣讓人感覺“顛覆”的還有德劇《屌絲女士》,此劇完全顛覆了德國人長期在世人眼中刻板固執(zhí)的牢固形象。誰說德國人不懂幽默?劇中金發(fā)碧眼、身材修長的女主角,每天都在裝傻充愣灑狗血,對一切充滿變態(tài)般激情:她可以把漢堡扣在難纏的兒子的腦袋上;扮作母狗嚇跑對她進行騷擾的男人;為了找內(nèi)褲胯騎在男士臉上;上一分鐘還溫情脈脈對情人說來點音樂,下一分鐘就給cd機換上了搖滾樂,表情和動作瞬間扭曲得如羊癲瘋發(fā)作……

《屌絲女士》第二季。
據(jù)說《屌絲女士》在德國收視率并不高,但是在中國的視頻網(wǎng)站上卻擁有超過數(shù)百萬的點擊量,這讓制作方一度“受寵若驚”。洋劇迷們之所以開始關(guān)注這些小語種劇,或許是在看了太多商業(yè)化美劇、唯美韓劇,以及疏離孤傲的英劇后想要換些口味。另外,這些小語種劇一定程度上也會成為人們走進這些國家,了解其生活日常的某種途徑。
就像有人在分析《戰(zhàn)斗民族》為何爆紅時說,它不同于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所描繪的那個苦寒、堅忍、深重的俄國,它構(gòu)筑出一個更當代、更新鮮、更時髦的俄羅斯。這恐怕就是很多人追看它的原因。
本文首發(fā)于《新周刊》486期
點擊封面圖片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