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精彩的北京電臺《教育面對面》“英國布萊頓海濱文化”游學之旅8月1日展開旅程,同學們學得如何?玩得怎么樣?來看看營員們從英國布萊頓發(fā)回的報道:
以下圖片和文字均來自《教育面對面》“英國布萊頓海濱文化游學營”的同學們!
轉眼之間,我們在布萊頓的日子已經接近尾聲。對我們而言,這幾天的日子雖然短暫,卻異常珍貴。"
我們遇見了海濱城市可以入畫的風景。英皇閣位于布萊頓中心,外觀受到印度伊斯蘭建筑風格的強烈影響,內部裝飾和擺設則充滿中國情調,極致的奢華讓我們領略著歷史的輝煌,細微的雕琢又讓我們感嘆,真正的貴族不在于一擲千金地去揮霍,而在于對生活充滿熱愛地去品味。
海洋生物館營造出人與動物親密接觸的和諧氛圍,用手觸摸那些靈動的生物,讓人想起《海底總動員》里有愛的尼莫和多利,也讓人想起《大魚海棠》里的臺詞“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我們在了解海洋生物常識的同時也深有感觸:保護動物,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份責任,我們從來都不是自然的主宰者,呵護其他物種也是呵護我們自己。
布萊頓大學景致優(yōu)美,文化氛圍濃厚;布萊頓海濱的天和水都是不夾一點雜色的湛藍,純美動人。
布萊頓小鎮(zhèn)多彩的建筑、街頭藝人動情的演繹、噴泉池中別致的造型和水聲潺潺、時而飄蕩來的蛋糕甜香及一抬頭看到的可愛的海鷗都讓我們放不下、忘不掉。
布萊頓海濱
我們遇見了太多的外國人,可漸漸地,我們發(fā)現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國籍其實并不重要。布萊頓作為度假勝地和留學優(yōu)選,許許多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匯集于此,英語成了彼此溝通的紐帶,而心語則是必不可少的橋梁。
行程的第一天我們就在市政廳見到了布萊頓市長,他為我們介紹著他的城市,并耐心回答我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我們每一個同學都為市長送上了特意準備的中國風禮物,一場溫馨的會面象征著兩種文化的和諧交融。
市長蠻帥的
我們送給布萊頓市長的禮物
住家媽媽貼心的問候與照料以及每一天為我們做的美味佳肴讓我們在與帝都有7小時時差的地方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和住家媽媽一起做蛋糕
住家媽媽的愛心便當
和住家媽媽的合影
給住家媽媽的感謝卡
學校老師和同學們對新入學的我們非常熱情,和我們熱烈討論著彼此的國家、生活,以及課本上那些語法知識和社會熱點。
幾位本地導游帶著我們游覽了布萊頓的諸多景點,對同學們的疑問也是知無不言;還有超市里的收銀員、食堂里收飯票的小哥、海濱冰淇淋店制作甜點的姐姐、美甲店的華裔阿姨、公交車上和我們問好的司機、路上與我們擦肩而過卻留下微笑的路人甲乙,形形色色的人,各不相同的膚色和面孔,在布萊頓這座美麗的城市邂逅了,在對方的人生里打了個溫暖的醬油。"
我們遇見了年齡不同、性格各異卻非常合得來的隊友和領隊老師。群聊里每一天大家互道早安、晚安,“已到?!薄吧险n了”“食堂怎么走?”“別忘了集合時間”“我們回到住家了”,每一天有相似的套路和一致的溫情。一派和諧之外當然也少不了黑照和互損。"
我們用幾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朋友間的相遇、相識、相處、相知,風趣幽默的張爸爸(《教育面對面》主持人張錚)、高媽媽(《教育面對面》主持人高歌)和隨行的一位家長每一天都在關心著我們十幾個同學的衣食住行,確保我們的安全并最大限度地滿足我們的需要。"
我們遇見了和往日不太一樣的家長。龍應臺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p>
從家長群里每天熱烈的交流中我們不難想象家長們守在手機旁等待的心情。寶貝旅途中打來的電話,用微信發(fā)來的語音或者照片,亦或者只是諸如“起床了”“上學去了”之類的簡潔打卡都能讓父母知道,遠行的孩子一切安好,這就夠了。就像小時候放風箏,好想讓自己那繽紛絢麗的寶貝飛得更高、更遠,卻又生怕細線斷了,風箏無依無靠。兒行千里母擔憂,這話的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我們遇見了更美好的自己。清晨我們在自己設定好的鬧鈴聲中準點起床,收拾好背包搭乘公交車抵達學校,課堂上我們積極參與每一個問題的討論,游覽景點過程中我們認真地用眼看、用耳聽、用心記,晚上回到住家我們洗漱整理、完成作業(yè),我們慢慢習慣用英語表達,習慣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習慣獨立生活,習慣笑著say hello。
畢業(yè)典禮那天,布萊頓語言學校的校長為我們每一位同學頒發(fā)了畢業(yè)證書,《教育面對面》的兩位隨行主持人也為大家頒發(fā)了由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城市廣播和英國劍橋國際教育集團聯合授予的“中英跨文化交流小使者”證書。行程尚未結束,我們仍須努力。我們會帶著在布萊頓收獲的成長的驕傲繼續(xù)走訪英國的其他城市。
世界很大,人生很短,所以每一份遇見都是緣分。而這些日子,太多遇見被刻在心上。在異國他鄉(xiāng),有你們相伴,可真好呀!"
"
"
分享幾則投稿:
在布萊頓這些天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更是感受到了這里的風土人情。前幾天我和豆豆回家的時候,坐車坐反了方向,到了一個比較遠的地方。我們沒辦法只好攔了一輛路過的車問路,里面的女人聽了之后把車開到前面,停下車來告訴我們等她五分鐘收拾行李,然后出來幫我們指路,但我們已經問到了路,她再三確認了很多遍才略帶不放心地離開。一會兒打到車之后,里面的司機很耐心地幫我們解釋公交車的??课恢?,站名之類的事情,把我們送到了家。這里的人們都很熱情,很樂于助人,有這樣一段美好的出國經歷真是非常幸運又開心。
李婧伊
從中國
到英國
從北京t3
到倫敦希斯羅t3
我們出發(fā)了
從白天
到黑夜
從夏熱酷暑
到陰雨連綿
我們崩潰了
從陌生
到熟悉
從害怕問候,不敢聊天
到無話不說,歡樂與共
我們相識了
從家中寶
到小大人
從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到約會獨自一人承擔責任
我們成長了
從8.1到8.6
從那邊到這邊
一路上,
我們很快樂,很幸福(很布萊頓)
送給遠在那邊的爸爸媽媽,
以及就在這里的我們
任博涵
以上文字和圖片均來自《教育面對面》“英國布萊頓海濱文化游學營”的同學們!
文字:吳佩琳
圖片:任博涵、陳家良、蔣金豆、王涵、張紀宇、米爾莉、吳佩琳、張楷陽、李婧伊、李昕玥、王佳怡、王策媽媽
編輯:吳佩琳、米爾莉
指導老師:張錚、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