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要說最近大火的電視劇,非《三十而已》莫屬。該劇劇情合理接地氣,演員自然不做作。劇中人物情感的分分合合,也都貼近生活,并不狗血。顧佳、鐘曉芹、王漫妮三個閨蜜的友情令我感動,內(nèi)心暖暖。但此劇最打動我的,卻還是親情。
三位女主人公,鐘曉芹和王漫妮的父母都健在,只有顧佳母親早逝。但無論是父親,還是父母雙親,無論何時何地,平安還是困頓,他們都會堅定地站在兒女身旁。平安時,他們在身后默默看著你。困頓時,他們擋在身前護著你。就像生活中的每一位父母,就像我們自己的父母。
顧佳的母親早逝,楊立新飾演的顧爸爸獨自撫養(yǎng)女兒,一直沒有再婚。后來女兒長大,事業(yè)有成,住著大房子,按說顧爸爸跟著女兒享幾天福也是理所應(yīng)當,但是他堅持要自己住。為了不讓女兒擔心,他又選擇去養(yǎng)老院,但堅決不去女兒給他找的高檔養(yǎng)老院,他不想給女兒一家增加負擔。
沈杰的父親多少有點 “作”,在兒子沈杰的煙花公司出事以后,沈父有些消沉,破罐破摔。沈杰是顧佳丈夫陳嶼的鐵哥們,沈杰人在獄中,窮困潦倒的沈父被顧佳接到養(yǎng)老院與顧爸爸同住。顧爸爸對沈爸爸說的一番話,讓熒屏之外的我感動到淚眼婆娑。他說:“兒女就是咱前世的債??!沒本事,咱就當好那渡人的船,閉眼之前能送到哪兒就送到哪兒。有本事,他們自己就是那條大船,那咱們也得當好那上邊的救生艇,萬一出事,咱就是那個最后把他們送上岸的人。 ”
這段臺詞那么樸素,卻又那么飽含哲理。楊立新老師的演技自然而又真誠,他的兒子楊玏在劇中飾演陳嶼,也許他在說這段臺詞的時候,心里想著的就是自己的兒子楊玏吧,所以才那么動情動心,真實自然。演員有生活,編劇亦有生活,這番話真的是道出了天下父母心。
想想,天底下哪個父母不是這樣做的呢?即便是有點“作”的沈爸爸,聽了顧爸爸這番話之后,也默默地收拾起東西回了老家。臨走時他對顧佳表示,以后他兒子的事情,全部交由他自己來處理。這個有些落后的爸爸,終于成長了,主動擔起了做父親的責任。
后來顧佳的婚姻出現(xiàn)問題,最先有所察覺的也是父親。他說:“你爸爸在養(yǎng)老院還沒死呢,有什么事有你爸爸呢。我告訴你,挺直了腰桿兒過日子。 ”這段話,同樣讓我鼻子一酸,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我想起了早逝的父親,要是我的爸爸還在,那該多好啊。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中碰到怎樣的糟心事煩心事,我盡可以向爸爸傾訴。即便他不能為我解決,但只要他站在那里,就是我強大的依靠,讓我無比踏實。
到北京與客戶洽談合作的許幻山,鬼使神差地被心機女林有有引誘出軌。但愛情這東西,大概只能存在于某一段時間。長的,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了親情,會維持一輩子,讓人有了愛情天長地久的幻覺。短的,會很快破碎,讓人感到愛情的虛無。親情就不一樣,它會一直都在,陪你經(jīng)風歷雨,生老病死,尤其是父母對子女的疼愛之情。
顧佳投資茶山遇到困難舉步維艱,又不想再跟許幻山開口,打電話告訴爸爸需要15萬應(yīng)急。顧爸爸想都沒想就說:“好,那一會兒我取出來。 ”接著,又充滿焦慮地說:“你和幻山?jīng)]事吧? ”父親是敏感的,希望女兒幸福,堅定地支持女兒,最怕女兒受委屈。再后來,許幻山因藍色煙花爆炸造成工人傷亡而入獄,顧佳賣房賠錢還債,處理完一切事務(wù),帶著兒子去了茶山,顧爸爸也來到女兒和外孫身旁:“我就在這兒陪著你們倆。 ”
孩子幸福時,父母默默退后,當孩子們需要時,父母挺身而出。不僅顧爸爸,王漫妮和鐘曉芹的父母也都是如此。該劇并沒有夸張離奇的情節(jié),只是還原了生活的本來面目,實實在在地打動了觀眾,打動了人心。其實,藝術(shù)的感人就在于真實,而不是狗血劇情或者天馬行空。
王漫妮的父母希望女兒能留在家鄉(xiāng)小鎮(zhèn),安穩(wěn)地生活。但當女兒堅定地選擇去上海打拼,他們還是默默地拿出全部的積蓄讓女兒帶上。鐘曉芹的父母盡管女兒已經(jīng)出嫁,但他們還是經(jīng)常跑到女兒家做菜、煲湯,盡可能多地照顧女兒的生活。后來鐘曉芹離婚,他們傷心不已,他們念著女婿的好,希望女兒與陳嶼復(fù)合。
劇中的父母就像我們的父母,《三十而已》的成功,就在于演繹出了真實的生活,不矯揉造作,不胡謅野扯。我們從中看到了我們自己,也看到了我們的父母,看到了我們真實的生活。我們?yōu)閯∏楦袆?,也為我們自己感動?/P>
想起一首曾經(jīng)風靡網(wǎng)絡(luò)的小詩《你還在我身旁》:“瀑布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種子從遠處飄回,聚成傘的模樣。太陽從西方升起,落回東方。子彈退回槍膛。運動員回到起跑線上。我交回錄取通知書,忘了十年寒窗。從廚房飄來飯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簽好名字,關(guān)掉電視,幫我把書包背上。你還在我身旁。 ”
看完《三十而已》,我想對天下所有的父母說:“愿歲月靜好,愿時光不老。不怕世事蒼茫,只要,你還在我身旁。 ”
作者簡介:李風玲,高級教師,媒體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