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極不平凡的2020年9月1日,萬千學子在上海迎來了自己和家長們期盼已久的新學期開學典禮。這天上午,地處徐匯濱江的南洋中學更是以深厚的校史文化底蘊和精心布局,在學校黨委的統(tǒng)籌謀劃下為師生們奉獻了一臺心靈盛宴。
這場別開生面的開學典禮,由來自高二(7)班的孫沛菁同學主持。在奏唱國歌的莊嚴儀式之后,孫沛菁向齊聚在學校植善堂參加歡迎儀式的新同學說道,上海市南洋中學經(jīng)歷百年滄桑,歷史文化深厚,學校被贊譽為“國人自主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式中學”。在館臧豐富的校史博物館背后,還坐落著一座氣勢恢弘、音質(zhì)淳厚的青銅掛鐘。今天的開學典禮,也將圍繞這一座有故事的南洋校鐘展開。
原來這座青銅精制的南洋校鐘一直沒有名字,王圣春校長和學校班子成員在今年以來舉行的四史主題學習和征求專家意見調(diào)研中,形成了校園文化發(fā)展和凝聚力建設的最新思路。為了更好地緬懷南洋中學的杰出校友、新中國文化史上的巨匠巴金先生,決定在秋季新學期開學第一課儀式上,將該鐘命名為“《團圓》鐘”。
▲ 高中二年級五班團支部成為南洋團圓鐘護衛(wèi)支部
需要說明的是:現(xiàn)在南洋中學的學子們,最早也是2003左右出生的,他們的家長基本上都知道巴金,但和他們的孩子一樣,很少有機會去誦讀巴金先生的代表作。目前,后浪們的閱讀習慣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在和熟悉學生工作的南洋中學黨委副書記鄭蓉老師交流時也感知到:巴金《家》《春》《秋》等以往人們津津樂道的反封建題材文學巨著,精讀者已是學校巴金文學社對其作品特別癡迷的同學了。同時,今年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70周年,巴金先生曾兩度投入朝鮮戰(zhàn)場,并在1961年完成了中篇小說《團圓》,其影響更廣泛!
這部不朽著作一改巴金先生以前的文風,后來被拍成了著名影片《英雄兒女》,并極大地鼓舞了幾代中國人的愛國主義豪情。
▲ 巴金先生的中篇小說《團圓》被拍攝成經(jīng)典影片《英雄兒女》
那么,《團圓》本身是怎么誕生的呢?受王圣春校長的委托,暑假里我和南洋中學校史博物館的講解員、熟悉巴金作品的宗之涵同學一起進行了詳細的考證。開學之前,我們基本上理清了脈絡。
原來,1952年,另一位著名作家曹禺受當時的中宣部文藝處處長丁玲之托寫信給巴金,動員他參加全國文聯(lián)組織的赴朝創(chuàng)作組。這年冬天,以巴金為組長的全國文聯(lián)赴朝創(chuàng)作人員踏上了滿目瘡痍的朝鮮大地。在朝鮮戰(zhàn)場上,巴金與創(chuàng)作人員一同深入到志愿軍中采訪戰(zhàn)斗事跡。巴金同創(chuàng)作組成員在朝鮮一待就是半年,但回國后,當聽到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在板門店簽字時,他決定再次赴朝體驗生活。
▲ 時年49歲的巴金先生(左二)在朝鮮前線實地采訪中
此后,他準備創(chuàng)作抗美援朝中、長篇小說的設想逐漸在心中有了雛形。他在信中告訴夫人蕭珊:“要寫出一部像樣的作品,我得吃很多苦,下很多功夫……我還想在上海仔細地讀兩本蘇聯(lián)戰(zhàn)爭小說,看別人怎樣寫戰(zhàn)爭,好好學習一下……”1961年,經(jīng)過多年的沉淀,巴金終于在杭州的休假期間完成了中篇小說《團圓》,發(fā)表在同年8月號的《上海文學》上。在這部小說中,巴金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即用“我”的耳聞目睹,向讀者們講述了發(fā)生在朝鮮戰(zhàn)場上的英勇故事。
這些脈絡理清之后,也就成了南洋中學新學期開學第一課的主線索。于是在開學典禮上,王圣春校長和新生代表、來自高一(8)班的龔禹齊同學,共同敲響新學期的“團圓”鐘聲!同時,由三位來自高中不同年級的同學共同完成了舞臺上的《團圓鐘、巴金贊、南洋情》故事講述。這樣,這座氣質(zhì)悠揚的《團圓》鐘,就成了南洋學子新學期的精神符號。之后,南洋師生觀看了影片《英雄兒女》。
▲ 王圣春校長和南洋中學高一年級新生代表敲響團圓鐘
影片《英雄兒女》中的主題曲《英雄贊歌》最為打動人——“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我受此感染,為學子們就此主題曲旋律重新填詞了《南洋贊歌》。其中點明了新時代的追求和南洋三杰即巴金、顧維鈞、郎靜山這三位杰出校友,他們無疑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 初中二年級雷經(jīng)天班頌唱《南洋贊歌》
重新填詞的《南洋贊歌》,由學校初二年級雷經(jīng)天班的楊承齡同學領唱。值得指出的是,南洋中學一貫注重紅色基因的傳承,并不斷在實踐中加以創(chuàng)新。如雷經(jīng)天就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著名將領,參加了北伐、南昌起義和長征,參與領導廣州起義和百色起義,是陜甘寧邊區(qū)和新中國法制建設的主要奠基人,也是上海社會科學院首任院長。去年9月30日即國家烈士紀念日當天,在上海社科院文明辦和天平街道黨工委以及居住在天平社區(qū)的雷經(jīng)天之子雷炳堅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南洋中學掛牌成立了雷經(jīng)天班,旨在聯(lián)合探索思政課的新路徑。雷經(jīng)天同志曾經(jīng)是南寧學生運動的領袖,非常喜愛巴金先生的《家》《春》《秋》。他生前的最后五年是在上海度過的,他看到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全面勝利,在上海的公共文化集會中也和巴金先生有過交流,不過他沒能看到影片《英雄兒女》的公映。
▲ 王圣春校長在開學典禮上發(fā)表寄語
新學期的開學典禮上,其他形式的內(nèi)容也十分豐富。在應屆畢業(yè)生代表和新生代表相繼發(fā)言之后,南洋中學黨委書記、校長王圣春同志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她對全體新生們寄語:“我首先要代表南洋大家庭歡迎你們的加入,也代表全體老師和你們的學長學姐們送上南洋人最溫暖的祝福,希望你們從這里啟程,披荊斬棘成就未來更好的自己。”她還特地指出——“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今天我們也在這里,一起追憶歷史,以史為師、以史為鑒、以史明志。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開赴朝鮮戰(zhàn)場,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號召和帶領下,這場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最終取得了勝利,也極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P>
▲ 南洋中學頒發(fā)以首任校長英名命名的王培孫獎學金
因此,她要求全體學子——“回看新中國崢嶸歲月,在追憶歷史、致敬英雄的同時,更不要忘記努力學習和發(fā)揚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牢記一顆自己入校的初心,堅守一份矢志奮斗的毅力,在學校紅色基因的熏陶中,在南洋人奮斗精神的感召下,成就非凡青春……南洋人不僅要關注自我成長,更要心懷家國天下,用所知所學推動民族和社會的發(fā)展。團圓鐘已然敲響,讓我們一起伴著鐘聲,用自己的勤勉和實干,告慰先賢、致敬英雄!”
▲ 左起:鄭蓉、楊承齡、作者和王圣春校長交流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主題后留影
南洋贊歌
王泠一
濱江灣灣歌南洋
百年學府育英才、育英才
南洋三杰垂青史
為國楨干熱血頌
桃李芬芳滿天崖
師風師德美名揚
為什么校園如旭日
先烈的豐功捍衛(wèi)了她
為什么祖國如巨輪
我們的后浪乘新風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王泠一(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經(jīng)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攝 影 | 趙 卿
編 輯 | 梁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