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一、
華語影壇有一位特殊的導演,既能陽春白雪,又可下里巴人,他的作品兼具雅俗共賞的特性,他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好萊塢的電影形式無縫銜接,形成了獨特的電影風格,他就是最會講故事的導演—李安。
我不想去評析李安的奧斯卡獲獎影片,相較之下,我更喜歡他充滿煙火氣的《家庭三部曲》:1991年的《推手》、1993年的《喜宴》和1994年的《飲食男女》。這三部電影直接將李安推上了華語影壇的翹楚地位,它們結束了李安不被人知的迷惘過去,讓李安的電影得以從美國出發(fā),傳揚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從而走上了奧斯卡的星光大道。

將民族的變成世界的,李安做到了,他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關親情問題的解讀,揭示了五千年華夏文化的家庭根基:無論社會文明到何種程度,“傳宗接代”永遠是傳承不滅的堅定信仰。
《喜宴》無疑是《家庭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緣于它在一個尚處于閉塞的時代,大膽地揭露了家庭的傷疤。讓一對中國父母接受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這需要的不僅僅是寬容,還有夢想破碎后重拾的勇氣。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時光已過二十七載,《喜宴》依然是同類命題電影的佼佼者。有人說,如果你想對自己的父母“出柜”,就和他們一起看《喜宴》,但我想這需要足夠的勇氣。

二、
高偉同是定居美國的華人,且在美國發(fā)展的不錯,他和同性戀人西蒙過著幸福平靜的生活。然而一天夜里,來自老家的電話打破了寧靜。原來是高母的日常關懷,只是這一次帶有催婚的暗示,讓高偉同和西蒙苦惱不已。
在這間房子里,還有一個租客,是來自上海的女畫家顧威威。雖說是畫家卻始終沒賣出一幅畫,威威只好靠刷盤子謀生。最讓威威惶惶不安的是,她是非法移民,隨時可能要被遣返。大概同是中國人的關系,偉同和西蒙一直對威威很好。
本以為高母只是隨口提到的相親,沒想到她介紹的一位女博士漂洋過海地來到了美國和偉同見面。無奈之下,偉同不僅接了機,還請這位女博士吃了頓飯。沒想到威威正在偉同選定的飯店當服務員,她誤以為偉同對不起西蒙,便對偉同破口大罵,結果她被辭退了。
沒想到遇見這個場景后的女博士卻松了口氣,原來她有個白人戀人,礙于家里的壓力只好被迫相親。

這一段非常讓人玩味,同性戀不敢跟家里坦白,異性戀同樣也充滿著阻礙。這就是中國的家庭文化,含蓄的情感表達讓溝通也變得復雜。
因為誤會讓威威丟了工作,她渴望拿到綠卡的愿望越來越遙不可及。這時西蒙突然有了主意,如果偉同和威威結婚,不僅解決了綠卡問題,還可以完美地給父母一個交代,簡直一舉雙得。
三個人達成一致后,偉同將要結婚的消息告訴了父母,沒想到高父高母竟然飛到了美國來。

偉同三人迅速地給家里變了一番模樣,和西蒙的情侶照變成了偉同的軍裝照,各種壁畫變成了中國的書法,家里迅速充滿了中國風。同時,三個人的身份也進行了變換,西蒙變成了房東。
這一通的捯飭讓進家門后的高父非常滿意,而懂藝術的威威對書法的見解更是深得高父的心。經過幾天相處,高父高母已經認可了威威這個兒媳婦。
本想簡單登記結婚的偉同引起了高父強烈的不滿,最終不得不按中國人的習俗舉辦了一場婚宴。
喜宴上,一向內斂的中國人鬧起了婚禮,大膽開放地甚至讓西方人咋舌。朋友們鬧到最后,讓蓋在被子下的新婚夫妻脫光了衣服才肯離去。可能是喝了太多酒的關系,洞房花燭之夜,威威竟然大膽地騎上了偉同的身,兩個人一夜纏綿之后,威威毫無意外地懷上了孩子。

隨后一日在早餐的飯桌上,高母第一個發(fā)現了威威懷孕的事,西蒙大受打擊,便和偉同、威威大吵了起來,高父卻突然中風倒地了。
醫(yī)院的長廊里,偉同向母親坦白了自己的愛人其實是西蒙,傷心之余的母親只求大家繼續(xù)瞞著高父。

從醫(yī)院康復回家的高父得到了西蒙的悉心照料,一天,高父和西蒙單獨相處時,高父突然給了西蒙一個紅包,原來他聽懂了那天早上的爭吵,他也知道了西蒙的真實身份,但是他希望這個秘密可以繼續(xù)守口如瓶,不要破壞當下的生活。高父接受了西蒙,也希望能留住高家的子孫。
在高母的懇求下,威威決定留下肚子里的孩子。偉同帶著威威想要跟西蒙商量,偉同對西蒙說:“你愿意做這個孩子的爸爸嗎?”本打算離開這個家的西蒙深受感動,和威威、偉同擁抱在了一起。

三、
看過以上劇情,大概可以判斷這是個溫暖又無奈的故事,然而我覺得它是一個傳承,是驕傲如父親一樣的人物能夠接受兒子性取向的深層原因挖掘,不僅是因為深藏的父愛,更多的是源于他的認同和理解。
整部影片沒有過多的沖突,卻在平和之間時刻埋著一顆定時炸彈,讓人始終處于惴惴不安的狀態(tài)之下。
高父是典型的中國嚴父形象,他因為曾經帶兵打仗反而比一般的父親更多了幾分嚴肅。正是因為他說一不二的大家長做派,才讓高偉同在父母面前對自己的性取向越發(fā)地難以啟齒。
然而即便曾經剛強如高父,在年老以后依然盼望著兒子可以傳宗接代。不管是什么樣的大人物,都有著共同的簡單的小心愿。

我在標題提到了一個詞:“傳承”,這里的傳承是指高氏父子性取向的傳承,這種隱晦的表達實際上正是李安的高明之處。
我們可以大膽地猜測,高父其實和高偉同一樣的性取向,而他的戀人就是影片提到過四次的“老張”。
首先,我個人不相信一個無關輕重的人物,會被無緣無故地提到四次,他雖然沒有出現卻一直存在,那就必然有他的合理性。
讓我們回顧下影片最初高母打電話時的內容,她說高父每天只知道欺負她和老張。老張是誰呢?他就是高父手底下的兵,退伍后跟著高父回了高家,心甘情愿地做了高家的廚子。
戰(zhàn)友情大概是這個世上最堅固的情誼,而我之所以堅定地認為高父和老張的特殊情誼,其實還有很多佐證。
高父坦誠自己是因為逃婚才去當了兵,而后又突然明白了家庭的責任,才選擇結了婚。我們可以大膽地猜測,高父逃避婚姻應該不只是一種叛逆。在高母給威威送上婚前禮物時,其中有一只金鐲子是老張送給威威的。作為叔父,送禮是情理之中,然而金鐲子在中國的禮儀中卻有著特殊的含義,通常是婆婆送給兒媳婦的禮物。
很多人批判李安將高父接受兒子這個過程拍攝的過于簡單,實際上,這是高父的無奈或者理解。我們來看,高父,高母和老張,其實不就是偉同,威威和西蒙嗎?
影片的最后,高父和高母走過長長的隧道,走到安檢口。在隧道陰影下,一位男士緩緩地與二老走到了平行位置,這位男士是不是就是老張的化身?

過安檢時,一輩子不服輸的高父緩慢地舉起了雙手,這“繳械”的姿態(tài)其實就是與兒子的妥協,更是他對于兩代人命運安排的一種認命態(tài)度。

《喜宴》最精彩的片段其實就在整場婚宴上,讓男士們逐一親吻新娘來猜新郎,將櫻桃放到新娘胸前讓蒙著眼的新郎挨個叼起,內斂的國人大膽露骨的鬧洞房是如此充滿風情。所以,當李安扮演的一個小角色適時地說出那句“你看到的是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時,這點睛之句讓整部電影隨之升華。

從對“性”避而不談,到對“性”毫不避諱,這段漫長的路途充斥著國人的性釋放。解放不易,接受更難,尤其是讓封閉的國人接受同性之愛,簡直難上加難。
即便高偉同和西蒙生活在開放的美國,鄰居們依然會投來不善的目光,更何況是在保守的國內呢?大概唯有“隱瞞”和“隱藏”才是最好的方式,就如同高父和老張。
高父理解這種一輩子不見光的委屈,才會在臨行前托付西蒙照顧偉同,卻感謝威威對高家做的一切。三人行的悲哀和無奈,是兩種觀念的不認同,更是大背景下的不公。
大概李安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且又深諳中國的文化之道,他更懂得如何把握情感的度。2005年,李安憑借同性影片《斷背山》斬獲了奧斯卡金像獎,然而相比之下,我依然欣賞《喜宴》的表達形式,唯有它才更符合國人的含蓄本性。
《喜宴》的成功在于它大膽地揭示了一種真實存在的狀態(tài),毫不遮掩地扯下了一塊遮羞布,讓人們產生一種思考。
這個世界有那么多反社會人格的危險分子存在,只是因為愛上了同性又何罪之有呢?我更關心的是威威的孩子該如何面對這個家庭,而這才是不認同和不理解之下的可悲所在。
可嘆的不是無法說出口的情感,而是在陽光之下還有多少家庭用這樣的方式掩飾同性之愛。這份難言之隱才是真正的苦不堪言,不怕坦白,最怕隱瞞。

四、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是父與子的和解,而非兩代人的委屈求全?!锻剖帧肥谴虿黄频募彝ジ裟?,《喜宴》是經久不衰的儀式感,《飲食男女》是家族喜樂苦悲。不予評述的家庭關系,沒有說教式的語言,只是將生活的點滴放在了陽光下,反而多了幾分打動人心的力量。
一直很喜歡《奇葩說》,有一期關于蔡康永出柜的話題,不知感動了多少人。其實,每一個個體都值得尊重,這和ta是什么身份無關。誠如我此前在《春光乍泄》的同性之愛,沒有你的世界,我的日子變成了黑白色 所說,我們可以不認同,但也應該給予尊重。
我希望這個世界是包容的,用文學或影視作品看穿生活的無奈,它允許差異的合理性,也接受大眾的期待。畢竟,生活本就是多元化的存在。

作者:雪憶柔
心中有點墨 故事藏山河
文字是墜入凡間的精靈
靈魂唯有在書海中方能自由
愿我的文字可以溫暖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