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yōu)質內容。
文 | 黎夢旅人
編輯 | 黎夢旅人
?——【·前言·】——?
黑色電影在電影類型學范疇中,是一個極為特殊和復雜的電影類別。
它借鑒了偵探片、警匪片的框架、以20 世紀30年代的硬漢小說作為文學溯源,使用德國表現(xiàn)主義的攝影風格和法國存在主義思想。
對于黑色電影是一種風格還是一種類型,學界在幾十年來一直爭論不休。
回溯黑色電影的起源地美國,關注經(jīng)典好來塢時期的黑色電影,試圖對其敘事特點和影像風格進行探究,對于深入研究黑色電影有一定裨益。
?——【·黑色電影概述·】——?
黑色電影大體上是指描繪陰暗的危機四伏的城市街道、犯罪與墮落的天地的那些 20世紀40 年代和50年代初期的好萊塢影片。
黑色電影這個名詞,最早出現(xiàn)于1946年戛納電影節(jié),二戰(zhàn)后法國淪陷,造成好萊塢電影連續(xù)六七年沒有在法國上映。
直到1946年,美國選送了四部影片前往戛納參展,法國影評家尼諾·弗蘭克認為二戰(zhàn)后美國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電影類型。
受黑色小說這個詞的啟發(fā)而創(chuàng)造“黑色電影 flm noi”,noir 在法語中是黑色、黑暗的、憂郁的意思,這也契合了這類電影中存在很多下雨、煙霧、陰影場面,燈光灰暗。
它以大量的街道為背景、表現(xiàn)主義的視覺風格,偵探、犯罪一類的題材和陰暗、悲觀、恐懼情緒。
?——【·社會學源流·】——?
20世紀30年代美國遭遇經(jīng)濟大蕭條,經(jīng)濟、就業(yè)的不景氣,以及犯罪率的增長使得美國工人階級開始對社會和自己的價值產(chǎn)生懷疑。
對奮斗的信念產(chǎn)生動搖,城市雖然給予了他們生存的空間,但也像巨大的牢籠一樣讓他們失去上升的空間,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更無法實現(xiàn)美國夢中描繪的種種美好。
正是因為這樣,30年代硬漢派位探小說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為十年后黑色電影的蓬勃發(fā)展提供了廣泛的受眾基礎。
在40年代的黑色電影中大約有 20% 是直接改編自偵探小說和短篇故事,同時有很多典型的情節(jié)以及對經(jīng)典黑色電影普遍看法也是來自于大條時期的偵探小說。
由于二戰(zhàn)爆發(fā)后缺少勞動力,女性紛紛走出家門,進入車間、公司等職位替代了男性的角色,證明了女性也可以獨立進入社會、勝任工作。
女性渴望改變社會賦予她們傳統(tǒng)家庭婦女的角色,但二戰(zhàn)結束后男性歸家,女性又被號召“回歸家庭”,變成男性的附屬角色,導致了女權主義運動的興起。
在經(jīng)典黑色電影中,外表美艷心如蛇蝎,為了達到自己目的不擇手段的蛇蝎美女的人物設置與女權主義運動的興起有直接關系。
?——【·敘事風格探究·】——?
經(jīng)典好萊塢時期的黑色電影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敘事模式。
它借鑒偵探片的敘事模式,經(jīng)常以一樁死亡案件作為敘事的起點。
先將結局拋給觀眾,往往通過男主人公類似懺悔式的獨白或旁白來進入對過去的回憶中。
這使得故事的結局不再重要,而是讓觀眾關注案件的偵破過程,沉浸在黑色世界的氛圍中。
男主角往往會與一個性感艷麗,卻又詭計多端的“蛇蝎美女”產(chǎn)生戀情,難以抵抗面一步步走向深淵。
當男性發(fā)覺時已經(jīng)無法挽回造成最后的悲慘結局,營造出一個表現(xiàn)黑暗城市的罪惡黑色世界。
在比利·懷爾德導演的黑色電影《雙重賠償》中,影片開頭是整個案件的最后,男主角沃爾特即將被捕,進行著低沉的自述。
之后故事隨著他的自述進入過去時空,講述了一個成功的保險推銷員沃爾特,愛上了他客戶的妻子以及性感美艷的菲利斯。
在她的引誘下沃爾特沉迷于菲利斯的美貌,同情并堅信她受到“變態(tài)”丈夫的虐待,于是決定“英雄救美”。
兩人密謀制造了一場“火車事故”將她的丈夫殺死,準備拿著十萬美元雙停保險賠償遠走高飛,但沃特的同事凱斯發(fā)現(xiàn)了事件的破綻。
隨著凱斯的懷疑,沃特最終意識到只有菲利斯一人涉及雙重賠償?shù)暮锰?,而自己一直是被利用的?/strong>
菲利斯的美麗面具在她向沃爾特開槍時被揭露無遺,沃爾特最終走上了槍殺情人、自己重傷,等待著被速捕的悲劇。
故事采用一個環(huán)形結構,通過男主角的自述回憶和回憶中蛇蝎美女的步步引誘,來完成整個故事架構。
相同的敘事結構也出現(xiàn)在邁克爾·柯蒂英的《欲海情魔》、奧托·普雷明格的《羅拉秘史》、比利·懷爾德的《日落大道》等經(jīng)典黑色電影中,從而形成了整個經(jīng)典好萊塢時期黑色電影的敘事模式。
在影片中,男主人公渴望改變隨落的環(huán)境,渴望掙脫枷鎖,走出黑色世界,但在經(jīng)過一番努力后卻被打回殘酷的現(xiàn)實,繼續(xù)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抑或遭遇悲刷。
在雅克·特納導演的電影渦之外中,男主角杰弗是一名私家偵探,受懷特委托尋找懷特的情婦一一凱西和她所卷走了的四萬美元。
杰弗在尋找的過程中,被凱西的魅力所吸引,二人很快墜入愛河,杰夫為了愛情背叛了雇主,最終事情敗露,凱西開槍打死了杰夫,自己也死于車禍。
而在約瑟夫·劉易斯的《槍瘋》中,男主角巴特從小對槍十分著迷,十四歲時就因盜竊槍支被送入少年教養(yǎng)院。
直到長大成為一名健壯的成年人,他還是對槍械非常癡迷,甚至可以說到了“戀槍癖”的程度,在一次偶然中,巴特結識了馬戲團中槍法精湛的洛里。
愛好相同的兩人,遭到了同樣喜歡洛里的馬戲團老板的驅逐,失去工作的二人沒有了經(jīng)濟來源。
洛里提出通過搶劫來維持生活與破敗不堪的愛情,而洛里在搶劫中開槍殺了人,巴特雖續(xù)發(fā)覺事情不妙,但木已成舟,沒有了回頭路。
他倆在不斷躲避警察的追捕中又進行了新的搶劫,二人最終逃到山中,在臨死掙扎時,心狠手辣的洛里甚至還想開槍殺死追捕的警察,最終雙雙斃命,在經(jīng)典黑色電影中,往往男性憤世嫉俗。
為了幫助女性或追求愛情,在女性的引誘下看到了所謂美好生活和逃離虛無世界的希望,但逐步陷入了女性控制的陷阱中,被女性利用。
給予觀眾一種明知道故事的結局,但卻無力改變的宿命感和極其晦暗、悲觀的敘事主題。
在電影中的敘事地位是高于男性的,男性往往是被利用的,而促使男性卷入黑暗世界的原因正是女人和性的誘惑。
女性角色往往也是與犯罪、死亡、權力、金錢這些詞語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人,故女性才是經(jīng)典黑色電影中陰謀詭計的中心。
通過女主角來一步步地推動劇情的發(fā)展,像《槍瘋》《雙重賠償》《夜長夢多》等電影都有相似的人物設置。
經(jīng)典黑色電影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一般為一男一女,通常為受誘惑的男人和心如蛇蝎的美女。
男性角色往往是一個獨來獨往的私家偵探,或者是在敘事作用上與私家偵探,相似作用的相似職業(yè)( 保險推銷員 )。
他是一個游離于法律邊緣的人物,徘徊在警察與罪犯之間,與觸犯法律的女性角色接觸,經(jīng)受不住女性的誘惑而產(chǎn)生戀情。
被女主角利用后陷入兩難的境地,等到男主角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為時已晚,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經(jīng)典黑色電影中的男性角色與黑幫片的人物設置不同,不是代表邪惡的黑幫勢力或是正義的使者而是一個從事普通職業(yè)的有野心的普通人。
在電影中,往往由一個正常人,受女性誘惑變得有野心,但最后墮落回歸現(xiàn)實的過程。
蛇蝎美女善良女性、家庭女性這三種人物形象共同構成了,經(jīng)典黑色電影中女性的人物圖譜。
電影中女性角色的出場時的,穿著、體態(tài)、表情、語言都是極富誘惑力的,經(jīng)常以女性敏感部位的特寫出場,鏡頭采用表現(xiàn)主義的構圖方式來,表現(xiàn)女性富有挑逗意味的動作。
也正是從第一次見面開始男性,就開始逐漸喪失理智,墜入女性角色的陷阱,所以說,經(jīng)典好萊塢時期黑色電影的敘事動力,是女性角色的誘惑。
?——【·電影視覺特點分析·】——?
縱觀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好萊塢影片,絕大多數(shù)影片采用的常規(guī)布光方法是三點布光法。
其中主光是一個鏡頭的基本光源,通常從攝影機的一側,采用較高的光位直接打在被攝主體的身上,主光光質較硬,能夠產(chǎn)生明顯的影子,輔光在攝影機的一側,用光質較軟、較為柔和的漫射光線。
將主光產(chǎn)生的陰影部分打亮,而逆光則是從被攝主體后方照亮演員,有著將被攝主體與背景分離開來、增強空間感和縱深感的作用。
采用典型三點布光法的畫面較為高調、光比較小,能夠勾勒人物的面部細節(jié)。
畫面中沒有很夸張或很不自然的光區(qū),給人以舒適、真實的感覺,但好萊塢時期黑色電影的照明風格是一種反傳統(tǒng)的、極其極端的手法。
黑色“照明”的整體風格是采用低調照明,光質硬、光位極低,造成明部和暗部的強烈對比。人物產(chǎn)生巨大的陰影。
經(jīng)典好萊塢時期黑色電影的外景采用“夜拍夜"的方法,即晚上的戲晚上拍。
但在當時以及 20 世紀40 年代之前好萊塢電影的夜景場面,大多采用“日拍夜”的手法,即通過減少攝影機進光量或在攝影機前放置減光鏡來創(chuàng)造出夜景的效果。
在攝影風格方面,經(jīng)典黑色電影因需要通過控制進光量,來實現(xiàn)低調拍攝和“夜拍夜”的攝影方法。
所以經(jīng)常采用廣角鏡頭來獲得所要求的進一步的大景深,影片中大景深與廣角鏡頭具有很突出的類型化特點。
大景別畫面中,畫面焦點位于畫面深處的背景中,即畫面中所有平面都是清晰的,給予所有物體和人物同樣的重要性。
人物與背景幾乎融為一體,前景中的雜亂讓觀眾很難注意到背景中處于陰影里的人物。
人物在構圖中的重要性被降到最低,使得人物變成整個環(huán)境中極不起眼的附庸品,通過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大景深的大景別畫面,來表現(xiàn)人物的虛無。
在近景、特寫鏡頭中,同樣會使用大量的大景深廣角鏡頭,廣角鏡頭的使用使得人物面部發(fā)生桶形崎變,讓人物面部變得夸張、膨脹、凸出,增強面孔的可怕模樣,從而表現(xiàn)出人物扭曲的內心。
在《四海本色》中,廣角特寫鏡頭使得主人公哈瑞的臉進一步變形,強烈的直射光從右側打來,在他的左臉上產(chǎn)生濃重的陰影,使之帶有陰險、邪惡的內涵,通過廣角鏡頭所帶來的視覺效果,進一步表現(xiàn)在影片主題上。
?——【·結語·】——?
20世紀40年代,二線電影興盛,眾多電影院采用一部正片加一部b級片的一晚兩場放映模式。
而到了50年代,隨著電視的興起,人們只對正片感興趣,再加上弧形寬銀幕、彩色拍攝等新技術的出現(xiàn),作為黑色電影的二線電影隨之式微。
但黑色電影夜景內景多,以黑白兩色拍攝,新型銀幕給予的幫助也非常有限,并不能跟隨當時彩色“大銀幕”的潮流。
而黑色電影人物少,敘事卻十分復雜,以查案為主,也無法迎合當時的文化消費模式。
于 1958 年奧斯威爾遜導演的《歷劫佳人》,標志這個電影類型的結束,經(jīng)典好萊塢時期的黑色電影在其視覺特征和敘事手法上,都具有極高的類型化特征。
所以在1941年一1958年間的黑色電影,筆者認為可以算作一種電影類型,而20世紀60年代后,繼承經(jīng)典黑色電影內容的新黑色電影興起。
因社會和時代背景的變化,新黑色電影在敘事和視覺特點上,均有所創(chuàng)新與改變,但表現(xiàn)出的濃重的黑色幽暗意識,是此類型中從一而終不曾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