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翻閱2021#雖然這本書已經(jīng)發(fā)布很多年,但拿出來再去看的時候,仍然能讓人感受到那種深入骨髓的恨意,心里竟然隱藏著如此之深的惡意,以至于讓人一開始無法發(fā)覺,直到發(fā)現(xiàn)后讓人內心感受到冰涼刺骨的寒意。
文章中提到這么一句話”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的人格?!弊鳛樽x者,你細想這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而且這種心態(tài)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
這顯然和本人、社會、學校、家庭都或多或少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以至于讓野野口修為了不惜殺掉自己的恩人而精心策劃這起謀殺案,一開始用自己的手記內容誘導警官加賀認為他有不在場證明,但后來加賀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幾處疏漏,并且找到相關的證據(jù)以證明野野口修是兇手。
這只是剛開始,最關鍵的殺人動機卻不清楚,幾次問詢不了了之。后來警官加賀通過進一步的查找證據(jù)和走訪其社會關系,使得事情的真相逐漸明朗。
野野口修手記中的一切全是假的,編造的婚外情、和朋友妻子合謀殺夫、當死者的影子作家等。拍好錄像帶,藏好刀具,收好日高初美的照片,把旅游申請表和初美的圍裙放在自己家里,抄好日高邦彥寫過的每一本書,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以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想象力和營造力,孜孜不倦地進行著劇情的設計。他甚至提前毒死邦彥隔壁鄰居的貓,只為了讓大家相信,日高邦彥本就是一個視生命如草芥,殘忍又充滿惡意的人。
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彥從小住在同一個街區(qū),上了同一所小學和中學,野野口修被校園暴力折磨的不想出門的時候,日高邦彥每天找他結伴上學。邦彥很有原則和正義感,從小就敢直面校園暴力,而且為人謙和,待人禮貌;而野野口修,他很內向和膽小,為了逃避被欺凌,主動和班里的壞蛋交惡,參與欺負邦彥的行動。再加上野野口修的母親不喜歡那個在她看來很low的街道,她總是用一種不知名的優(yōu)越感鄙視著她的鄰居們說“如果不是丈夫的工作需要,絕對不會到這里來居??!”而這一切在幼小的野野口修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痕跡,與邦彥在一起的日子里,是他內心最無力的日子,邦彥對他所做的一切讓他的內心產(chǎn)生極度的自卑感,但自身軟弱的野野口修卻連痛恨自己都無法做到,于是只能將自身的一切過錯歸咎于邦彥。
即便如此,在邦彥成為暢銷小說作家之后,他仍然提攜想成為作家的野野口修,甚至在得到野野口修參與那次強奸事件的證據(jù)后,還幫助他隱瞞事情真相。于是一開始他暫時塵封心中的那份惡意,但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得上癌癥,自卑與絕望又涌上心頭,徹底讓自己心中的惡意爆發(fā)出來。
這里我再說一下關于校園暴力的事情,這些年一直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為什么這種現(xiàn)象一直存在呢?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必定有江湖。學校的管理制度或多或少的存在bug,班級里誕生各種小團體,學校的老師很多時候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很少去關心除了成績之外的其他事情。久而久之暴力的萌芽慢慢的生長,以至于給受害的學生造成心理和生理上雙重打擊。家長也是同樣,關注更多的也似乎只是成績,覺得別的學校的學生跳樓自殺,只是怪那個孩子內心脆弱,經(jīng)不起挫折,試問家長你上學的環(huán)境是否和現(xiàn)在的一樣呢?雖說教學環(huán)境和質量方面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現(xiàn)在這是個內卷化的時代,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包括學校里的孩子,很多人為了獲得更好的名次,拼盡全力但仍然不理想,而且很多家長一看孩子的成績不好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數(shù)落人家,本來自己內心很痛苦,再加上批評打擊就更難受了,這就是很多人患上不同程度抑郁癥的原因,未來將持續(xù)增加。
所以說無論上是家長還是老師,多去關注學生內心的感受,積極的去解決這其中的心結,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讓孩子多參加社會實踐,真正的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過度的保護只能讓孩子的內心逐漸扭曲以致變態(tài),就像文章中的野野口修一樣,毀滅于自己創(chuàng)造的黑暗之中,而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