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去年看到鄭州信息的早上,不知哪里飛來的一只蟬,突然用鋼絲般的高聲撕裂了窗外清晨。百花之王牡丹已經(jīng)過了盛開的季節(jié),那片土地上的人們,因千年不遇的暴雨而受難,距離鄭州80公里的少林寺還是龍門浸水……
日本最早的災害文學是日本三大隨筆之一的《方丈記》,鴨長明完成于平安時代末期的1212年3月末的800年前的這本書,在東日本大地震后的日本熱銷,到底是什么原因?讀了小說家高橋源一郎版本,前半部分是用極其簡潔的素描手法,紀實了當時首都的京都的災難。
關(guān)于饑荒,餓死的人有多少呢,四月與五月,光是他自己去首都東邊查數(shù),就有4萬2300人,……“總是愛得更深的一方先死,因為會把好不容易弄到的食物給了對方”……
關(guān)于地震,“人因為沒有羽毛,不能飛上天,因為不是龍,不能騰云,震災告訴人們自己有多么無力?!馂倪^后,人們看上去有所改變,覺醒……但是什么也沒有變,時間一過,人們就把自己說過的話忘得干干凈凈……”。
當然,那時鴨長明沒有認知地球氣候變暖與人類的經(jīng)濟活動密不可分,但他選擇去京都南邊山間,蓋一個只有自己以前居住面積百分之一的四張半榻榻米的小庵(見下圖右角),有地方讀書,有地方睡覺,自己的手腳給自己的心做奴隸,想起來就走到宇治河邊,彈琴……
天災防不勝防,總是令人措手不及,黑澤明的《七武士》里有句臺詞,敵人總是在我們放心時突襲,據(jù)unisdr(聯(lián)合國國際防災戰(zhàn)略機構(gòu))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自然災害的災民達6000萬人。但與“人定勝天”相比,天災多發(fā)的日本,其自然觀與其他文化相比特殊,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已走遠的梅雨期的深夜記憶又被喚起,雨聲砸在房頂如石子般,夢里剛開始描畫奔流涌進城市的暗渠與明渠,就一次次被市政發(fā)來的手機避難警報叫醒,再去確認所在地區(qū)的災害預測地圖。
去年日本熱海的滑坡突然奪去市民生命,之后是媒體與市政面對“如果有足夠的森林吸水……”的國民,沒完沒了地追究非法路堤不透水等人禍犯罪因素。
多年前居住過的瀨戶內(nèi)海城市,臺風過后,騎過一條街,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日常干凈的街面突然曬出了很多的榻榻米與電器,泥巴,……
每次天災人禍的不可抗力都會留下有關(guān)日?;驹O施或信息的傳遞等作業(yè),會看到日本的大舉行政篩查,除了這次熱海的非法路堤,2018年,因地震校墻倒塌讓小學女生成犧牲者后,馬上有法規(guī)與篩查;川震的2008年以后,日本著手的公立中小學的耐震率已經(jīng)超過99%,并儲藏有足夠提供給附近居民避難時的食品與飲料,我參加過的一次京都防災志愿人員活動上,市長說在他的防災計劃上,現(xiàn)在有一百多個項目待辦。
被聯(lián)合國定為世界海嘯日的11月5日,是為紀念東日本大地震里兩萬逝者與江戶時代以點燃稻垛的方式拯救了居民的事跡,英雄浜口梧陵是位老字號的經(jīng)營者。黃河九曲十八彎,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河南古以來頻發(fā)澇災,1975年8月8日河南駐馬店特大暴雨的死者數(shù)字到底有多少人,這次給人們留下的心靈傷痛會持續(xù)多久……
諏訪敦彥導演在《風之電話》(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國際評委特別獎)里,描寫了11歲時因海嘯失去家人的女孩,八年后依舊失去活下去的意志,她踏上已成廢墟的家的旅程,一路上遇到的人給了她生的活力,她抵達了巖手縣大槌浪板海岸的風之電話,現(xiàn)實中,大地震后有三萬多國內(nèi)外人抵達的潔白的電話亭,撥通給去世親人的電話。
人們都背負著自己的痛,彼此給予力量,那些天我看到河南的奮力民間自救,互救,各界伸出的有力援助之手。自古堅韌的人們,一定會在災后篩查防災課題,銘記逝者與英雄的名字,在大躍進時期被砍伐的森林里繼續(xù)植樹,清理河道,為子孫治山治水,建造諾亞方舟。
聽說自古的夏季煙花,為疫情與災區(qū)的逝者鎮(zhèn)魂,給苦惱的生者帶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