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今天,我們家里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對于噠噠來說非常大的事情,事情是這樣的:
早上,我們準備去逛街,當一切都準備好要出門的時候,噠噠突然跑回臥室,他再出現(xiàn)的時候,手里拿著一件衣服——“媽媽衣服”!
說起“媽媽衣服”的來歷,那就是一個非常溫暖的故事了,簡單說來就是我曾經(jīng)的一件睡衣,一件很舊的睡衣。
噠噠出生在夏天,那時候我總是晚上會穿著這件衣服抱著他,哄他睡覺,陪他玩耍。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躺在床上的噠噠總是用他柔軟的小手捏著睡衣的一角,漸漸地噠噠長大了,也順利的斷奶了,可是我發(fā)現(xiàn)噠噠總是要求我在睡覺的時候穿固定的一件衣服,他稱為“媽媽衣服”。
再后來,這件衣服就變成了噠噠的專屬寶貝!是的,寶貝!一個被他稱為弟弟的“媽媽衣服”,他不允許任何人抱著,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拿著,睡覺、吃飯、看電視、去幼兒園!
每次出門之前,他會很認真的和“媽媽衣服”道別,太長時間沒有回家,他會說“我的寶貝一定想哥哥了,它會哭的!”
就是這件寶貝的“媽媽衣服”,在噠噠帶出去之后,丟了!
當我們走到小區(qū)門口的時候,噠噠突然說:“我的媽媽衣服呢?”
因為一直是他自己抱在懷里的,所以我和爸爸被問懵了,我們這才發(fā)現(xiàn)噠噠手里空空的。找了所有的包,終于確定“媽媽衣服”真的丟了!
那一瞬間,噠噠崩潰了,他的眼淚毫無預警地開始流,然后放聲大哭。
“我是不是再也見不到我的媽媽衣服了?”
“媽媽,怎么辦?怎么辦呀?”
“我要我的媽媽衣服!”
孩子一邊哭一邊跺腳,前所未有的焦急。我忙著安慰孩子,希望他能夠冷靜地想一想把衣服丟在哪里了,爸爸馬上表示他現(xiàn)在返回去找。
于是,我?guī)е⒆踊丶遥职衷贩祷貙ふ摇皨寢屢路保?/p>
一路上,我一直在安慰孩子,一邊告訴他爸爸已經(jīng)去找了,一邊給他打預防針,萬一找不到我們應該怎么辦?我?guī)缀跸氡M了所有的辦法,可是都被噠噠否定了。雖然我也知道不可能再有一件衣服能夠代替媽媽衣服,但我還是希望能把傷害降低到最??!
到家后,噠噠一進門就開始哭,我知道他一定是想到了每次進門后他第一時間就會去抱媽媽衣服。后來他不哭了,但是坐在門口不說話,直到爸爸按門鈴,并且說已經(jīng)找到了,噠噠才重新展現(xiàn)笑容。
我相信,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件專屬于自己的寶貝!安慰奶嘴、小毛毯、舊玩偶,甚至是媽媽的耳朵、肚子、乳房,其實這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同等的意義。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過渡性客體,說白了它就是孩子心中“媽媽的替代品”!
“過渡性客體”并不是成年人給予的,也不是媽媽為他準備的。而是孩子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情況下,自己“發(fā)現(xiàn)”或者“創(chuàng)造”的。就像噠噠的“媽媽衣服”,從命名到專屬,我們都沒有進行過外力的干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發(fā)生的。
我曾經(jīng)開玩笑地問他,是更喜歡媽媽,還是更喜歡“媽媽衣服”!
噠噠壞笑一下,對我說:“我喜歡媽媽,也喜歡媽媽衣服!”
是的,這些物品,在某些時候,對于孩子來說,是比媽媽更重要的存在,是他們“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溫尼科特曾經(jīng)通過對6萬對母嬰進行咨詢,然后總結(jié)出:這些過渡性客體在某一階段代替了母親的作用,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需要,對兒童的成長是必須的、有積極作用的!
在動畫短片《幸福是一條溫暖的毛毯》中,就講述了這樣一位小男孩,他有一條鐘愛的藍色舊毛毯。
在lucy暴力的戒斷毛毯過程中,發(fā)生了一系列令人感動又溫馨的故事,小男孩多次對毯子失而復得,在這個過程中,他甚至喊出:
“沒有這條毛毯,你讓我如何手無寸鐵地面對生活!”這樣撕心裂肺又極富哲理的吶喊。
為了拿到被鎖在柜子中的毛毯,他用自己的指甲摳門。
聽說毯子被埋在花園里,他用鏟子奮力挖土。
毯子被做成風箏飛走了,他日夜遙望星空,期待毯子的回歸!
被強行戒掉毛毯的小男孩傷心、焦慮、無助、不安、夜不能寐。因為他的安全感被搶走了,他的依賴被搶走了,可想而知,孩子是多么的難過和無助。
整個短片傳遞著這樣一個溫暖的信號:外面的世界太冷酷了,我們總要依靠點什么東西來獲得安全感,才更有勇氣去面對美好的明天。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必過度擔心,只需要適當引導,多多陪伴,幫著孩子順利度過這一過渡期即可。如果孩子長大依然有比較嚴重的“戀物”行為,并且影響到了孩子的社交和正常發(fā)展,父母可以通過選擇“替代”或者“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幫助孩子戒掉。但是千萬不要通過暴力手段阻斷孩子的依戀哦!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孩子的“毛毯”,相信孩子能夠順利渡過這個階段并且逐漸走向更加獨立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