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原標題:看秀的時候,我們在看什么?
時尚往往與電影一樣是在講故事。只不過前者用光影創(chuàng)造夢中奇想,后者則用針線將想象變?yōu)楝F(xiàn)實。而且以電影作為靈感的時裝秀不在少數(shù)。因此不如“換種方式看時裝”,看設計師們如何在過往的電影中尋求發(fā)現(xiàn)靈感,并用布料重新詮釋。
《jaws》
《jaws》
向來喜歡將時尚與各種藝術形式相結合的raf simons,這一次將服裝與電影做了個深度結合,并選擇好萊塢鯊魚電影的開山之作《jaws》作為calvin klein2019春夏系列的靈感來源之一。《jaws》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執(zhí)導的第一部描繪怪物類的影片,當時29歲的他借助這部電影向人們證明了自己營造緊張感和懸念的能力。該影片導致播出后的3年內美國海灘旅游業(yè)生意慘淡。
calvin klein ss 2019
即使現(xiàn)在來看,憑借30年前的特效技術,這部驚悚的好萊塢大片仍堪稱經典。斯皮爾伯格對細節(jié)講究至極,僅一個鯊魚模型的制作就耗時3個月。就像raf simons在calvin klein 2019春夏系列發(fā)布中對這部電影的理解——“不是一味的殘忍,有粗暴但那也是精致的。”
calvin klein ss 2019
秀場在布置上別有新意,整個空間都縈繞著紅色的光。模特腳踩一片赭紅相繼而出,伴隨著海底的回聲,讓人感受到空氣中所隱藏的不安與躁動。拉近鏡頭,上衣宛如《jaws》海報一樣被鮮血濺紅,百褶裙也仿若被鯊魚撕咬掉一角。這種危機四伏的美讓人無法忽視,它們既象征著典型的美式叛逆,同時反映了越軌和掠食者的思維,以及對權威的根本性質疑。
《a clockwork orange》
《a clockwork orange》
老倫敦人喜歡用“發(fā)條橙”(clockwork orange)來比喻怪異得無可復加的事物。而在電影《發(fā)條橙》中,無論是主人公alex,還是故事情節(jié)本身,都如“發(fā)條橙”一樣怪。電影用基本的“三段論”來敘事,分別是:alex接受治療前的暴力荒淫、治愈所遭受的痛苦以及最后變?yōu)闇S喪自由的“惡魔”。影片里充斥著原罪,幀幀都在提醒我們對自由、體制、與人性本身的思考。
《a clockwork orange》
同時本部電影的服裝也值得探究,純真的白色布料與男主及同伴的放蕩不羈和原始暴力形成鮮明對比。無論是面具還是時刻戴著的鐘形圓禮帽都成為了發(fā)條橙的經典元素。sacai在2017春夏的首次男裝設計中就以這部電影為靈感。設計師chitose abe把低拉禮貌式的帽子以及nadsat單詞表中的“oddy-knocky”和“horrow show”印上t恤,再用紫色和綠色點綴白色的套裝,并用面料混搭反映出主人公最后混亂的狀態(tài)。
sacai ss 2017
《the shining》
the shining
童年陰影的深刻,說的或許就是《閃靈》,這個邪惡又危險的戲劇世界,縱然是沒有可怖猙獰的畫面,也能通過氛圍的營造,讓人毛骨悚然。
解讀《閃靈》的關鍵在于牢牢抓住影片中主線的邏輯,即作家杰克·托蘭斯由慈父演變?yōu)榭衲У谋瘎?,這種人性兩面的強烈對比構成了整部電影的視覺主題。
the shining
undercover ss 2018
高橋盾帶著設計師的本能,用服裝語言在自己品牌undercover 2018春夏發(fā)布會中為我們呈現(xiàn)了這部電影的精彩瞬間。從五十年代學生風到雞尾酒會禮服裙,熟悉的元素不斷重現(xiàn),《閃靈》中人性的兩面反映在設計里即是每件造型看似不同又完全可逆。模特們用影片中雙胞胎姐妹手牽手的出場方式,重新演繹了影片中的經典橋段,代入感十足。
《 elespíritu de la colmena》
el espi?ritude la colmena
西班牙盛產美酒佳釀,連藝術都被酒精熏陶的香甜醇厚,就電影來說當屬維克多·艾里斯的《蜂巢幽靈》( el espíritude la colmena)。影片探討的是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在復雜的家庭組織中突然有一個“幽靈”身份介入,打破了原來的寧靜。電影中很多細節(jié)都值得琢磨,比如油畫里的骷髏頭或者是蜂巢般的窗戶,這種危險且異于常態(tài)的元素,似乎都預示著結局的撲朔迷離。
rodarte ss 2017
而對藝術極為敏感的rodarte設計師kate mulleavy和laura mulleavy,從這部意義深奧的電影獲取靈感,并在品牌2017年春夏發(fā)布中,用女式的柔情演繹了這部影片。鏤空質地的面料成了這個系列于電影的紐帶,珠片和蕾絲被制成蜂巢形狀,并用蕾絲和褶皺重新演繹了電影中具有童真感的服飾。
el espi?ritude la colmena
rodarte ss 2017
《picnic at hanging rock》
picnic at hangingrock
關于失蹤,令人不寒而栗的正是消失本身。少女失蹤案,五個字足以吊起所有人胃口。導演 peter wier在1975年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成《picnic at hanging rock》。懸崖上代表著男權社會的粗獷巖石反襯著被壓抑女性的孤立無援。raf simons設計的christian dior 2016年春夏系列以這部電影為靈感,做出了在職期間的最后一場時裝發(fā)布,他說“我想簡化并專注于表達女性氣質與脆弱而敏感的主題,同時又不乏女性力量和影響力。”
picnic at hangingrock
raf simons從電影中吸收了大量元素,將維多利亞時代的繁瑣裝飾精簡,增添了面料的變化與多樣。懸崖上的少女早已迷失方向,但對43年前的那抹白色我們依然過目難忘。
christian dior ss 2016
picnic at hanging rock
christian dior ss 2016
這就是故事的魅力,它會被反復提起,通過不同載體重現(xiàn),而它的內涵也根據(jù)語境與時代變遷而變得豐富多彩,常講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