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jīng)看了很多關(guān)于無限循環(huán)的電影。
這類電影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主題是化解遺憾、完成夢想。
《源代碼》是為了制止爆炸拯救無辜生命;《蝴蝶效應(yīng)》是為了彌補童年種種過失給他人帶來的傷害;《一天》是為了讓女兒免于車禍喪生;最近比較火的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第一個故事《媽媽的遙控器》則是為了讓兒子好好學(xué)習(xí),考上好大學(xué),成為人中之龍。
不過,今天我要說的這部循環(huán)電影與它們不同,它的主題是逃離。
《無盡》
the endless
《無盡》由賈斯汀·本森和艾倫·穆爾黑德自導(dǎo)自演,其中賈斯汀·本森同時擔(dān)任本片的編劇。
這倆人拍攝的都是低成本的獨立電影,本片與他們的長片處女作《決案》有著一脈相承的神秘主義和邪惡恐怖,但故事更加引人入勝。
▲左賈斯汀·本森,右艾倫·穆爾黑德
爛番茄新鮮度97%,就是對這部片子最直觀的肯定。
為了更好地方便大家理解,我還是先簡單介紹下電影劇情。
影片的主角是兩個生活很慘淡的哥倆,扮演者就是本片那倆導(dǎo)演。
怎么個慘淡法呢?跟我們很多人差不多。
都是泡面度日。區(qū)別之在于,我們吃沒有酸菜也沒有牛肉的酸菜牛肉面。他們是鮮蝦排骨面或者紅燒牛肉面,偶爾加個鹵蛋加個腸算改善伙食。
妹子,不存在的,見了他們都繞道而行。
錢,好像有不少,但可惜是負數(shù),信用卡花唄了解一下。
這種日子,你是不是經(jīng)常會覺得過夠了?
這哥倆也是這么想的。
在收到一份神秘錄像帶之后,弟弟要求回到十年前逃離的大本營,他對那有的只是孩提和青春期的美好記憶。哥哥答應(yīng)他可以去,但只能待兩天。
▲弟弟懷念在大本營的生活。
剛看到大本營中種種跡象之時,你會以為這是一部關(guān)于邪教如何洗腦的政治寓言片。
▲慢鏡頭加上詭異的音樂,配合著飛翔的烏鴉,營造出了絕佳的驚悚氛圍。
人們在那里工作,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彼此相互關(guān)愛,沒有爾虞我詐,怎么看怎么像一個烏托邦。
讓我疑惑的是,大本營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個人,那么大個地,如何實現(xiàn)資源的充足供給呢?頭目必須一邊灌輸觀念,一邊進行非人的勾當才可以啊。就像《女兒國的杰基》中,在分配給民眾的資源有限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吃自己的便便形成自循環(huán)。
然而,在《無盡》中一個看上去像是大本營boss的男人(以下簡稱boss男)說,他們正在生產(chǎn)啤酒,將來能賺一大筆。然而,就是沒有相關(guān)方面的論證。
于此同時,大本營里怪事頻出,人們行為怪異,做的游戲也十分離奇。
▲這游戲看上去是用繩子拉月亮一樣。
看到這里時,我又覺得該片是部懸疑片,接下來的重點應(yīng)該是一步步挖出頭目經(jīng)營大本營的暗黑與邪惡。
然而,我錯了。
咔嚓一閃,照片從天而降,誰拍的?
帳房外,鐘表針始終在10秒內(nèi)擺動;帳房里,一個老頭反復(fù)出現(xiàn)又消失,唱片機卡帶一直唱著一句唱不完的話。
影片在此開始走向神秘主義,也向觀眾正式宣告:我們是玩奇幻的,一切都是超自然力量在主宰。
boss男告訴哥哥:這里根本沒有領(lǐng)袖。
接著,天上出現(xiàn)了兩個月亮。
▲此處@村上春樹
那么,超自然力量到底是什么?兩個月亮又是怎么回事?
boss男表示,當天上出現(xiàn)三個月亮之時,就是大本營民眾“靈魂升天”之日,如果想找到問題的答案,跳進湖里浮標所在處把浮標拿回來就能看到。
哥哥聽了boss男的話真的去了,結(jié)果嚇得半死地游回船上,他似乎在湖里看到了細思恐極的東西。
同時,他還拿到了一個類似于大本營給外界宣傳洗腦的錄像帶。
氣憤地boss男見狀讓哥哥滾,哥哥在“滾”的路上,遇到了更多匪夷所思的事。
一個自殺男說出了大本營所在地區(qū)的驚天秘密:這群人是被綁在無限循環(huán)上的囚犯,是那玩意的小白鼠。
▲不同人被那玩意設(shè)置的循環(huán)時間不同,有的長有的短。
顯然,他所說的那玩意,就是哥哥湖里見到的東西,盡管導(dǎo)演并沒有展示那玩意的具體形態(tài),比如是怪獸還是外星人。
但可以確定的是,那玩意有著操控自然時空的高超能力,非人類所能及。
影片的謎底在此基本解開,余下來就是如何逃離避免陷入循環(huán)了。在這個過程中,導(dǎo)演開掛的想象力徹底起飛。
▲全自動鬼畜,幾秒一個死循環(huán)。
哥哥、弟弟,以及所有人在大本營的所有行為,都被以一種全能上帝的視角拍攝出來。
在這個區(qū)域里,那玩意就是上帝。
驅(qū)車逃離大本營結(jié)界的那場戲,天昏地暗,雷光電火,黑云壓城之感氣勢磅礴。
至于這哥倆能不能成功出逃,老規(guī)矩,不劇透,自己去看。
其實,《無盡》這個片名已經(jīng)直接暴露了影片對于逃離的結(jié)論判定:沒完沒了,沒有盡頭。但我更喜歡臺灣翻譯的那個片名——《永劫》,沒錯,永遠的劫難。
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位高權(quán)重,還是卑微如塵,都已經(jīng)被資本主導(dǎo)的現(xiàn)代文明生活方式所收編,喪失了其他任何的一種可能性,馬爾庫塞所批判的工業(yè)社會單向度,發(fā)展到今天信息社會則變成了看似多元的繭房式牢籠。
也就是說,我們看似有多種人生選擇,其實都不過運行在同樣的體系之下。所謂的邊緣文化也不能避免吸納的命運,成為這個體系的一種有效補充,其邏輯依然是那一套。
每個朝九晚五(我就不說加班了)的日子,每個沒有希望的日復(fù)一日,我們佯裝著雞血的內(nèi)心早已漸漸枯萎,想要逃脫卻沒有勇氣。
因為,離開習(xí)慣的安逸地帶,只會產(chǎn)生更大的恐懼。就像《無盡》片頭引用的那句話: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
但是,總有一些人不甘心,想要怒放的生命,鼓起勇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叛逆。
出走的代價是顯而易見的,若不是找到了新的精神家園,勢必要再次回歸,繼續(xù)荒蕪的人生。所以,很多人旅行,其意義最終是對鋼鐵叢林麻木后的緩沖與補血,起到的多是調(diào)和作用,并非開拓新的疆域。
《無盡》中哥哥,十年前帶著弟弟離開大本營,是對平庸日常一眼望到頭的逃離;十年后帶著弟弟重返大本營,根本上講是對無望生活的二次逃離,兩者并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
哥哥形容大本營中的人是被閹割了的群體,因為他們不再向往另外的探索,不再抱有熱情和興趣,他們精神是淪陷的,他們對于喜怒哀樂的情緒也早已麻木。
這所說的,不正是我們身處在這個表面風(fēng)平浪靜,實則混亂不堪的美麗新世界的精神困境嗎?
當然,即便在被神秘力量操控的大本營,即便擺脫不了重復(fù)循環(huán)的命運,也同樣有人不甘心就此墮落。他們用一次又一次地自殺,為自己尋求依然活著的證據(jù)。
▲槍殺、自焚是他們的選擇。
這時候我們需要面對一個問題:在時代之輪的碾壓下,一個人的自主意識是否真的有效?
《無盡》中有人的循環(huán)時間超級短,也有人的時間相對長些,你可以選擇予以抗爭,也可以選擇順應(yīng)而為。
可是,結(jié)果呢?
從宏觀的視角來看,抵抗其實是無意義的。
人與人的區(qū)別就像片中的表達,從舊的循環(huán)墮入新的循環(huán),從細小的無可奈何進入深層的無能為力,不過是循環(huán)時空的大小不同而已,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
逃無可逃,沒有盡頭,這便是人生,這便是永遠的劫難。
那么,既然人生如此慘淡,干脆逆來順受,放棄一切反抗是不是就可以了?
不是。
我們之所以為人,是由于我們有著自我可以感知的獨立意志。對于很多人來說,要我徹底背叛這種意志,像行尸走肉一樣地活著,還不如要我去死。
因為,只有鮮活的才是生命。至于反抗有沒有意義,何必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