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如果說,喜歡《午夜巴黎》,是因為伍迪·艾倫的那一點靈氣。
那么這部《流浪巴黎》,會讓你更加熱愛巴黎。
《流浪巴黎》
在這部喜劇片中,多米尼克·阿貝爾和菲奧娜·戈登這對搭檔,依舊延續(xù)了《仙女》與《倫巴》的風格。
(仙女、倫巴)
他們的風格復古,用最原始的搞笑方式、肢體去表達喜劇效果,這是默片的常規(guī)武器。
無論電影如何進化,幽默和浪漫是永恒的。
當我們被帶回那最初狀態(tài),久違的歡笑就不自覺的回來了。
這種喜劇非常高級。
法國喜劇把幽默作為事件,不刻意渲染場景,這在默片中非常明顯。
電影中,女主幾次落水,每一次都很搞笑的,盡管甚至都沒有特寫,但依舊讓人忍俊不禁。
影片的主題其實只有兩個字——尋找。
女主尋找親人,因為思念;男主尋找愛人,因為長時間空虛地活著;老奶奶尋找青春,因為即將離開人世。
每座城市,每個人都在尋找。
當老奶奶在鐵塔上俯瞰巴黎這座城市的時候,她看到了什么呢?
也許她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也許她看到了翩翩起舞的自己,也許她看見了那個同樣年輕的諾曼在向自己招手。
要找的東西已經(jīng)找到了,她原以為自己只是想離開那個房間,后來她發(fā)現(xiàn),自己找的是久違的浪漫。
左邊坐著想象的諾曼,右邊坐著自己的親人,前面是星光燦爛的夜色,沒有遺憾了。
老奶奶的瘋癲和快樂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貌似回光返照,其實,這是她給自己一生的最后一點浪漫。
必須要說一下飾演老奶奶的?,旀ぁ愅?。
1959年在阿倫·雷乃導演的著名影片《廣島之戀》中擔任女主角,并憑借該片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女演員(提名)。
1962年,憑借影片《寂寞的心靈》榮獲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
2012年,更是憑借邁克爾·哈內(nèi)克的影片《愛》獲得2012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獎。
本片是她的遺作,難以想象90歲高齡的她還能在影片里裝瘋賣傻,魅力四射地挑戰(zhàn)這個古怪的角色。
老曾祖母的敬業(yè)精神讓人目瞪口呆!
電影是那么好笑,但在某一個瞬間我哭了。
諾曼對護工說:
“我見過她,在很多年前,她跳著舞看著我的時候。”
正因為如此,兩個老人在墓地那段舞蹈才會如此讓人動容。
在我老去的年華里,其實你是凝固的,你只在那支永不凋零的舞蹈里。
這大概就是巴黎的浪漫。
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就像巴黎這座城市,迷離香艷,充滿了變數(shù),也充滿了各種可能。
故事不復雜,卻講出了不一樣的風采。
導演打亂了故事次序,將幾個人的相遇穿插在一起,手法并不奇特,在這樣一部主打默片感的電影里,卻格外珍貴。
將自己對巴黎的理解濃縮在想象中,呈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風采。
電影呈現(xiàn)出的怪誕的影像風格可與《布達佩斯大酒店》相提并論。
紅色的包、黃色的衣服、巴黎的自由女神,還有那間帳篷,都充滿了荒誕。
然而,這才是巴黎,讓人信服。
在巴黎,什么事情都會發(fā)生的。
而巴黎人卻只關(guān)心自己的那只襪子。
如果說到這部電影的主題,其實尋找的是巴黎的包容。
影片的一部分笑料是點在法語和英語的口音差別上,以我的語言水平還看不懂其中的樂趣。
但我們能看懂的是這座城市的包容,無論是外鄉(xiāng)人,還是身流浪漢,都有可能被愛上,只因為游船上那一支曼妙的舞蹈。
無數(shù)的過客在此相遇、分離,交錯,但就是忘不了巴黎。
說到底,浪漫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城市里的那些人。
真正的喜劇往往是悲劇。
荒誕的故事中,每個人順著命運漂流。
就像是老人最后的春宵一刻,她抽著一支煙,凝視著對面的河,那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無論這座城市有多少可能,該結(jié)束的事情,誰都無法避免。
更虛無的是,當女主初來這座城市的時候,有了一場童話里該有的邂逅。
可是,在一無所有的時候,遇到一個一無所有的流浪漢,不也是童話嗎。
巴黎給了每一個人接受愛情的機會,該擦肩而過還是會擦肩而過,該互相糾纏的也永遠不會閑著。
她只是一座城市,一座被我們賦予了太多意義的城市。
你總是要看《流浪巴黎》的。
無論你在哪里流浪,哪里不就是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