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一部勁爆神劇,橫空出世。
你一定想不到,它來自巴基斯坦。
播出前,不被關(guān)注。
播出后,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甚至,在當?shù)卦饨?/span>
有人說,這部劇給巴基斯坦帶來的震蕩,不亞于一場革命。
這究竟是怎樣一部神???
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女巫》
churails
說得如此夸張,這劇真有那么神?
先看評分。
imdb8.6,豆瓣9.1,在國內(nèi)外都拿下了高分。
但。
和這部劇本身的內(nèi)容比起來,評分是最不值一提的。
簡單來說,《女巫》是一次明目張膽的「冒犯」。
它在巴基斯坦完成了拍攝和制作。
卻選擇在印度流媒體平臺zee5上線。
眾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關(guān)系緊張。
那為何要兜這個圈子呢?
因為《女巫》的題材,實在過于大膽。
它打破成見,將勇敢的女性作為故事主角——
她們化身「超級英雄」,穿著罩袍舉起武器,向父權(quán)社會宣戰(zhàn)。
這在巴基斯坦影視劇創(chuàng)作中是史無前例的。
可好景不長。
《女巫》還是遭到巴基斯坦當局封殺,在zee5下架。
消息一出,引起軒然大波。
導演asim abbasi連發(fā)三條推特,表示失望:
「太奇怪了,《女巫》在國際備受贊譽,卻在其原國被叫停。」
「藝術(shù)自由受到壓制,因為有人錯誤地認為藝術(shù)自由是一種道德威脅?!?/span>
「這不僅僅是我的損失,還是女性和邊緣人士的損失,是巴基斯坦所有演員、作家、導演、技術(shù)人員的損失。」
之后有越來越多的人請愿重新上架《女巫》。
一波三折,終于還是照常播出了。
這部劇之所以能引爆話題,是因為它幾乎拍出了巴基斯坦社會的每一個頑疾——
恐同、童婚、厭女情緒、家庭暴力、階級分化…
《女巫》的片頭首先讓人眼前一亮。
詭譎的畫風,動感的嘻哈樂,暗藏的隱喻。
注意看這個鏡頭:
長著鹿頭的男人,將女人當作提線木偶操縱。
隨后這個鹿頭被撕裂成兩半。
這恰是整部劇的一個注腳。
有人說,《女巫》是巴基斯坦版的《致命女人》。
形式的確有點相似,都采用倒敘的方式。
一開始,只見幾個女人被關(guān)在監(jiān)獄。
在她們的訴說中,入獄前的遭遇漸漸清晰。
主角共有四個女人——
阿祖,是個學生。
放學后瞞著父母偷偷練習拳擊,還交了一個男朋友。
她有一個愛打小報告的弟弟,每天護送她上下學。
名為保護,實為替父親監(jiān)視。
阿祖不得不定期給弟弟封口費。
阿金,成功的婚禮策劃人。
因為一次婚禮現(xiàn)場事故,砸了金字招牌。
丟了事業(yè)后,終日酗酒,醉生夢死。
薩拉,豪門太太。
原本是一名律師,婚后相夫教子,成為全職太太。
她是丈夫眼中的「完美妻子」。
但卻對這個身份日漸生厭。
巴圖,有個禽獸丈夫。
二十年前,丈夫企圖猥褻他們的女兒。
為保護女兒,巴圖用電熨斗殺死了丈夫,后被送進監(jiān)獄。
出獄后,她在婚禮策劃師阿金家中當保姆。
四個女人,在出身、階級、性格等各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差異。
可她們都有同一個身份——
巴基斯坦父權(quán)社會的受害者。
阿祖練習拳擊的事情被父親發(fā)現(xiàn)。
同樣被發(fā)現(xiàn)的,還有手機里男友赤裸上身的照片。
等待她的,是父親的一頓毒打。
此情此景,恰好被隔壁的巴圖目睹。
巴圖幫助阿祖逃離家門,還帶她來到主人阿金家中落腳。
巧的是,阿金的好閨蜜薩拉,也因為發(fā)現(xiàn)丈夫出軌,前來找她求助。
風雨交加的夜晚,四個各懷心事的女人,就這樣聚到了一起。
僅用一集,《女巫》就利落地交代了每一個人物的背景。
這四個女主角,一點也不完美。
她們被當作真實的、有缺陷的人來塑造。
有脆弱和自私的時刻,也會因觀點不和鬧內(nèi)訌,當然這些都是后話。
她們聯(lián)手開了一家「清真時裝館」。
給人一種經(jīng)營正當生意的感覺。
畢竟在巴基斯坦的父權(quán)社會里,著裝是對女性的第一層定義。
然而,在時裝館底下隱藏著的,卻是一個神秘組織——「女巫」。
她們的目標是懲罰那些不忠的男人。
在阿祖的黑客男友的幫助下,「女巫」招募到了更多的女性加入。
她們皆是社會的邊緣人群。
包括有前科的罪犯、跨性別者、性工作者等。
「致命女人」們,集結(jié)完畢。
照《致命女人》的思路,接下去,是不是該輪到酣暢淋漓的復仇戲碼了?
但《女巫》沒有這么做。
因為它不只是一部簡單的爽劇。
清真時裝館開張后,成員們上街發(fā)傳單。
針對男人,發(fā)的是服飾廣告;
而針對女人,發(fā)的是「女巫」廣告。
不少女人會默默收下,這些都是潛在客戶。
她們在城里噴上涂鴉:「受苦吧,男人們?!?/span>
在時裝館門口寫著:「男人與寵物不得入內(nèi)?!?/span>
為整部劇的嚴肅基調(diào),增添了幾分黑色幽默。
前期宣傳結(jié)束后,時裝館的名聲漸漸打響。
每一位前來尋求幫助的女人,都會帶來一樁案件。
這里也成了一切問題的源頭。
由此可見,《女巫》無意成為一部發(fā)泄情緒的爽劇。
而是通過解決女性的問題,帶出對現(xiàn)實的反思。
往往在最戲劇性的時刻,都會伴隨恰到好處的冷靜。
舉幾個例子。
第一位前來咨詢的客人,是一個把丈夫神化的妻子。
她懷疑丈夫出軌,所以拜托「女巫」組織進行調(diào)查。
可在得知真相后,她留下這么一句話:
「你們在毀壞家庭,會下地獄的。」
犯錯的是丈夫,她是受害者,卻怪罪于告訴她真相的人。
因為比起真相,她更在乎丈夫在心目中的地位。
妻子對丈夫的出軌視而不見,縱容了很多巴基斯坦男性繼續(xù)為所欲為。
就如薩拉所說的:「也許女人喜歡被蒙在鼓里?!?/span>
另一位客戶,說自己的母親被債主殺害。
「女巫」進一步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其實她母親是自殺的。
因為無力償還欠款,她想到用這種方式嫁禍于人。
受理此事的薩拉沒有揭發(fā)她,反倒助她一臂之力,從債主那里訛到了一筆錢。
這個案件的出現(xiàn),說明「女巫」組織絕非圣人。
有時候在殘酷的生存狀況下,真相也變得沒有那么重要。
因為真正的惡根,是無處求援。
還有一位客戶,懷疑丈夫搞外遇。
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她丈夫幽會的對象竟是一名男人。
這讓「女巫」組織措手不及。
考慮到同志群體的生存環(huán)境本就狹窄,她們猶豫是否要公開真相。
可妻子后來還是知道了真相。
她親手殺死了丈夫,并且割下他的一條腿烹食。
這算是全劇中最高能的一個片段。
它強調(diào)了,一個對性少數(shù)群體不友好的社會,是如何讓受害者別無選擇。
除此之外,還有關(guān)于兒童性教育的探討:
薩拉的兒子摸了女人的屁股。
丈夫卻不以為然,還覺得好笑,說這是「男孩本色」。
這種對女性缺乏尊重的社會風氣,讓孩子從小便浸淫其中,貽害無窮。
還有關(guān)于童婚現(xiàn)象:
阿祖回到家后,被父母強行安排嫁給一個男人。
好在「女巫」組織及時趕到。
她們用超市買來的假槍,嚇退了前來迎親的人,成功救走了阿祖。
不過正所謂,樹大招風。
在那名客戶殺死出軌丈夫后,事態(tài)往失控的邊緣擴散。
經(jīng)警方盤問,她把錯都推給「女巫」組織,說是受到指使才會痛下殺手。
警方即刻上門搜查清真時裝館。
成員們不得不連夜銷毀證據(jù)。
城里的男人知道這件事后,開始集體到清真時裝館門口抗議。
甚至趁深夜放火燒了清真時裝館,連帶不少成員都受了重傷。
至此,背地里的斗狠較勁結(jié)束了。
真刀真槍的正面對抗,即將開始…
現(xiàn)在,回到開頭的那句話——
《女巫》給巴基斯坦帶來的震蕩,不亞于一場革命。
此話從何談起?
當我們在觀看《女巫》的時候,有些人看到了爽劇,有些人看到了神劇。
而對于巴基斯坦人來說,他們看到的更是現(xiàn)實與未來。
現(xiàn)實中的巴基斯坦,女性的地位極低。
包括從政、就業(yè)、受教育等機會,都遠低于男性。
《紐約時報》11月曾刊登一篇文章,講述了巴基斯坦女性的困境。
文中指出:全世界167個國家中,巴基斯坦的「女性安全指數(shù)」排名第164位,僅略高于也門、阿富汗和敘利亞。
其中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巴基斯坦至今仍存在的「榮譽處決」。
如果女性存在被侵犯、不接受指派婚約、企圖離婚(配偶有虐待行為)等行為。
她們不僅不會被當成受害者得到公正對待,甚至會被視作家族污點除掉。
這種處決是犯罪,卻在巴基斯坦被默許。
《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
2016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講述的就是「榮譽處決」——
在巴基斯坦,每年都有約1000名婦女因此被殺害。
《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
不斷有人在為提升女性的地位而努力。
最具代表性的是已故巴基斯坦前女總理貝娜齊爾·布托。
以及為女童爭取受教育權(quán)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馬拉拉。
紀錄片《他叫我馬拉拉》劇照
如今《女巫》這部劇的出現(xiàn),也正式加入到為女性發(fā)聲的行列中。
女性在進行個人斗爭,并盡其所能做出改變。
利用影視作品的影響力,把這種聲音傳遞出去。
過去幾年,女權(quán)運動浪潮席卷了巴基斯坦。
《女巫》的出現(xiàn)就像是一次總結(jié)。
它解釋了女權(quán)運動的意義,以及女權(quán)主義者正在進行怎樣的斗爭。
這就是為什么,《女巫》在巴基斯坦的影響力,已然不亞于一場革命。
《女巫》在流媒體平臺被下架后。
巴基斯坦多名公眾人物,第一時間為其發(fā)聲。
著名演員烏斯曼發(fā)文說:
「《女巫》被禁了?恭喜。那么現(xiàn)在請把憤怒聚焦于警察沒能逮捕高速公路強奸案罪犯這件事上吧。」
女演員薩納姆也表達了類似的失望情緒:
「禁止這些舞蹈廣告、敢于直言的電影、電視劇,并不會消除強奸案的發(fā)生。那為什么我們要如此虛偽呢?」
巴基斯坦著名的播客主持人尤努斯寫道:
「在一個色情節(jié)目收視率最高的國家,男人竟然對《女巫》里的劇情有異議。這突顯了女性所必須面對的嚴酷現(xiàn)實?!?/span>
他們的發(fā)聲帶動了輿論的聲勢。
最終讓《女巫》得以重新上架。
這個可喜的結(jié)果讓魚叔想起婁燁的一句話:
「審查是對話,對話不是對抗,對話沒有勝負,對話沒有敵人?!?/span>
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他們做到了。
這部劇所講的內(nèi)容是抗爭。
而它的播出過程,同樣也是一場抗爭。
無形中的呼應,奠定了神劇的底色。
戲里戲外的故事,都令人敬佩。
《女巫》,不僅僅是一個巴基斯坦故事。
更是這個世界殘酷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
它告訴我們,即使身處泥潭,也別忘了吶喊。
就算力量單薄,可無數(shù)微弱的聲音匯聚,總會被人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