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1981年,由上譯廠譯制的《卡桑德拉大橋》首次在中國上映,整整40年過去了,它仍然是一部令人難忘的電影,而隨著當下全球疫情的爆發(fā)和蔓延,人們又不禁為這部影片的前瞻性發(fā)出由衷的感嘆。
《卡桑德拉大橋》拍攝于1976年,當時正值災(zāi)難片大行其道,《火燒摩天樓》《國際機場》等在全球?qū)覄?chuàng)票房佳績,意大利著名制片人卡洛·龐蒂決定搭上這輛順風(fēng)車,于是說服歐洲媒體大亨、英國聯(lián)合電視網(wǎng)掌門人盧·格拉德出資,共同打造這部全明星陣容的災(zāi)難電影。
影片的創(chuàng)意來自導(dǎo)演喬治·p·科斯馬圖斯,他是出生在意大利的希臘人,兒時經(jīng)歷過1947年的埃及霍亂大爆發(fā)?!皩ξ襾碚f,傳染病似乎要比地震、火災(zāi)、甚至炸彈更具毀滅性,而人為地制造傳染病是最卑劣的罪行。我們是自己最兇惡的敵人,因為我們用所謂的科技進步殘害自身?!?/p>
科斯馬圖斯找來了老搭檔羅伯特·卡茲創(chuàng)作劇本,他們合作的上一部電影《屠殺令》取材于1944年羅馬大屠殺的真實事件,因為片中有羅馬教皇默認德軍對意大利平民采取報復(fù)行動的情節(jié),上映后曾引起軒然大波。這一回,他們又觸及到一個敏感話題:美國秘密研制生化武器的丑聞。
1966年,美國爆出軍方將芽孢桿菌釋放到紐約地鐵隧道中以進行“乘客對生物制劑秘密攻擊的脆弱性研究”,這一丑聞令全社會頗為震驚,雖然6年后聯(lián)合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生效,明確禁止研發(fā)、生產(chǎn)和貯存生物毒素武器,但并沒有主管部門來實施相關(guān)措施。于是,羅伯特·卡茲作了一個大膽的假設(shè),他不僅把美國陸軍進行生化武器秘密研究當作影片的災(zāi)難的源頭,而且地點竟然是在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部的實驗室里。
故事講述兩名想要炸毀世界衛(wèi)生組織實驗中心的恐怖分子,因行動失敗,逃亡中打翻實驗室的肺鼠疫惡性傳染病菌的瓶子而感染,一名被擊斃當場潰爛,另一名帶著病菌逃上了開往瑞典的火車,引起火車上的人群受到感染。
為了不讓美國秘密研制生化武器的丑聞泄露,確保病菌不被擴散,國際警局下令封死列車,并讓列車改道開往年久失修的卡桑德拉大橋,制造人為翻車事故以掩蓋真相。
為了自救,車上乘客與軍方展開一場生死存亡的抗爭,他們消除宗教的對立、文化的隔膜、貧富的差異,最后一起面對共同的敵人,終于贏得大部分人逃出生天的結(jié)局。
《卡桑德拉大橋》也是制片人卡洛·龐蒂為紀念結(jié)婚10周年送給明星妻子索菲婭·羅蘭的生日禮物,最初的安排是索菲婭·羅蘭飾演女作家詹妮弗(丁建華配音),英國明星彼得·奧圖爾飾演她的丈夫、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張伯倫(畢克配音)。
卡洛·龐蒂有言:“就男主角而論,索菲婭的問題在于她在銀幕上往往表現(xiàn)出強烈的性格,因此給她配對手是不容易的,她可以用半杯水,輕而易舉地把好萊塢的男主角給吞下去。能夠與索菲婭在銀幕上匹配的,并在必要時能處于支配地位的男演員只有少數(shù)幾個。加里·格蘭特是一個,還有馬斯特羅亞尼、理查德·伯頓、彼得·奧圖爾、馬龍·白蘭度、克拉克·蓋博和格里高利·派克。”
可是,彼得·奧圖爾并不領(lǐng)這個情,拒絕了這份邀約。最終飾演張伯倫的是愛爾蘭男星理查德·哈里斯,當時他剛剛結(jié)婚,妻子是比他小16歲的名模安·圖克爾。理查德·哈里斯接演這部戲的條件就是能讓安·圖克爾在片中飾演一個角色。
安·圖克爾的優(yōu)勢是曾接受過專業(yè)的歌唱訓(xùn)練,結(jié)果她不僅演了一個樂隊女歌手,還為影片演唱了一首鄉(xiāng)村風(fēng)格的插曲《我仍在途》——“太陽升起,太陽墜落,今天無法看見明天的風(fēng)景……”
為了節(jié)省開支,卡洛·龐蒂為該片組織了一支準全明星演出陣容,其中包括了已經(jīng)過氣的艾娃·加德納(軍火商妻子,蘇秀配音)、伯特·蘭卡斯特(美國陸軍情報部上校麥肯齊,富潤生配音),尚未走紅的馬丁·辛(毒品走私販納瓦羅,楊成純配音)以及不溫不火的約翰·菲利普·勞(美軍少校副官,童自榮配音)、英格麗·圖林(斯屈德納醫(yī)生,李梓配音)、萊昂內(nèi)爾·斯坦德(列車長,于鼎配音)此外還有橄欖球明星oj·辛普森(黑人神父探長,翁振新配音)和德尼羅、帕西諾等一眾明星的表演老師、“演員工作室”藝術(shù)總監(jiān)李·斯特拉斯伯格(猶太鐘表商卡普蘭,尚華配音)。
在沒有電腦高科技的時代,拍攝這樣一部高難度的電影需要的是特技替身的玩命付出和導(dǎo)演的奇思妙想,以下就是電影拍攝過程中的一些畫面——
在藍幕前拍攝跳車鏡頭
與實景合成后的畫面
特技替身表演真實的跳車
完成片中能清晰地看到跳車的并非演員本人
科斯馬圖斯是業(yè)界有名的“模型大師”,擅長用模型營造極為真實的效果
模型拍攝時用的是意大利玩具商lima生產(chǎn)的火車頭
實景拍攝時換成了瑞士鐵路公司提供的火車頭,這是影片中出現(xiàn)的一個瑕疵
在小河溝上搭建的卡桑德拉大橋模型,仿造的是法國的加拉比鐵路高架橋,它建成于1884年,是法國埃菲爾鐵塔設(shè)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早期杰作
在加拉比鐵路高架橋進行實拍
實拍的火車駛上大橋
用模型拍攝的火車墜橋,但墜入到河中的車廂明顯偏小
火車墜橋后的場面
影片對橋毀人亡的慘狀進行了大量的渲染,因為過度逼真而產(chǎn)生了血腥恐怖的效果。這對習(xí)慣了恐怖片的意大利觀眾算不了什么,但在美國則被定為限制級電影。如此說來,《卡桑德拉大橋》算得上是我國引進公映的第一部r級片,比成龍的《紅番區(qū)》早了10多年。
在美國上映時,該片倍遭冷落,美國影評人替它挑出了一堆毛病,涉及到了劇本、制作、演員等各個方面。其實,在這么多的批評中只有《紐約時報》說了真話,這篇發(fā)表于1977年2月10日的文章一上來就說——
“這完全是多疑病犯了,出于某種隱晦且不可告人的目的,《卡桑德拉大橋》實質(zhì)上是在進行反美宣傳,它給出了一個愚蠢的假設(shè),也終將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p>
然而,《卡桑德拉大橋》在全球除美國之外的國家均受到了歡迎,僅靠日本一地的票房收入就收回了成本,至今仍被排在電影史上十大人為災(zāi)難電影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