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明代宗藩枝葉茂盛,在數(shù)量眾多的親郡藩王中,存在著為數(shù)不少的追封藩王。
他們或死在超長待機的父親前面,或熬死父親卻又在對朝廷冊封的翹首以盼中亡故,最終沒有坐上藩王之位。還好留下子孫,得以襲封王爵,并為他們請封,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在明代宗藩中,那些被追封的眾多藩王們,分為三種類型:
其一,親王世子世孫、郡王長子長孫,因早死沒有襲爵,被襲爵的兒子孫子或者弟弟請封,而獲得的追封。
其二,親王、郡王們沒有獲得世子、長子封爵、但應該襲爵的兒子們,一般都是庶長子群體,沒有襲爵就卒了,被后來襲爵的兒子或孫子請封,因而被追封。
其三,親、郡王們的旁支,因為兒子入繼藩王大宗,而父以子貴,獲得的追封。
鑒于篇幅問題,本文就先聊聊前兩種類型,早亡世子和沒等來冊封的應襲者,旁支追封另外開篇。
01,第一種,早亡的世子、長子們:
這個群體很好理解,就是各個藩府的宗子們,出生就贏在起跑線的人,但由于疾病或者意外,導致過早亡故沒有襲爵,但幸運的是,爵位依舊由兒孫們承襲。
a-1,獲得追封的早亡宗子們(簡單列舉,可不是全部)
①代藩悼戾世子、追封代戾王朱遜煓(tuān)——正統(tǒng)十三年被兒子代隱王朱仕壥(chán)請封(獲得追封的首例)
朱遜煓是代簡王朱桂的嫡長子,永樂二年(1404)四月初四被冊封為代世子,永樂十六年(1418)十月初三薨于位,謚號悼戾。
正統(tǒng)十三年(1448)正月初八,朱遜煓的兒子代世孫朱仕壥被冊封為代王。同年九月十四,朱遜煓被追封為代戾王。
②魯藩安丘府長子、追封安丘莊簡王朱陽鐆(suì)——成化十二年被兒子安丘榮順王朱當澻(suì)請封(郡爵首例)
朱陽鐆是魯靖王朱肇輝的孫子,安丘靖恭王朱泰坾(zhù)的嫡長子,景泰二年(1451)五月初三,被立為安丘府長子,成化三年(1467)卒。
成化十二年(1476)三月十九,他的嫡長子朱當澻(suì)襲封安丘王,為其請封,同年十一月十七,被追封安丘莊簡王。
③魯藩東阿府長子、追封東阿悼和王朱陽鐔(tán)——弘治十三年被弟弟朱陽鏢請封
朱陽鐔是魯靖王朱肇輝的孫子,東阿端懿王朱泰壄(yě)的嫡長子,成化元年(1465)被立為東阿府長子,成化十九年(1483)卒。
他有個嫡長子叫朱當涂,成化九年(1473)四月十九被賜名,可能沒有長大就夭折。
弘治八年(1495),朱泰壄薨,次子鎮(zhèn)國將軍朱陽鏢于弘治十二年(1499)襲爵,為兄長請封,因此,朱陽鐔被追封為東阿悼和王。
④晉藩靖和世子、追封晉靖王朱奇源,世孫、追封晉懷王朱表榮——弘治十六年被子孫晉端王朱知烊(yáng)請封
朱奇源是晉莊王朱鐘鉉的嫡長子,朱表榮是朱奇源的嫡長子。
天順三年(1459)七月初九,朱奇源被冊為晉世子。成化十四年(1478),朱表榮被冊為世孫。
弘治六年(1493)十二月十一,朱表榮卒,年25歲。弘治十年(1497)四月初四,朱奇源薨,年48歲,謚號靖和。
弘治十五年(1502)正月十四,晉王朱鐘鉉薨,次年(1503),世孫朱表榮的兒子世曾孫朱知烊(yáng)襲爵,為父親、祖父請封。
弘治十六年(1503)五月二十九,朱奇源、朱表榮父子都被追封晉王。
⑤淮藩安懿世子、追封淮安王朱見濂——弘治十八年被侄子淮定王朱祐棨(qǐ)請封
朱見濂是淮康王朱祁銓的嫡長子,成化十六年(1480)四月初二被封為淮世子,弘治六年(1493)五月初六薨,謚安懿。沒有子嗣。
弘治十五年(1502)八月初八,淮王朱祁銓薨,九月二十八,他奉命管理府事的嫡次子清江王朱見淀也薨了。
弘治十七年(1504)十二月十九,朱見淀的嫡長子朱祐棨襲封淮王,為伯父朱見濂請封入廟。弘治十八年(1505)十二月初六,朱見濂被追封淮安王。
⑥晉藩寧化府長子、追封寧化悼康王朱奇<氵隱>——嘉靖九年被兒子寧化康和王朱表樔(cháo)請封
朱奇<氵隱>是寧化廢王朱鐘鈵的嫡長子,弘治三年(1490)封寧化府長子,弘治四年(1491)十一月初五,其父朱鐘鈵因犯罪被革去冠帶祿米,就以長子身份管理府事。
弘治八年(1495)十一月初六,繼續(xù)作惡的朱鐘鈵被降為庶人,送到鳳陽幽禁,倒沒有牽連到朱奇<氵隱>身上,最終以長子身份卒。
朱奇<氵隱>的兒子朱表樔不甘心失去爵位,一直申請襲封郡爵,武宗不允許,只封他為輔國將軍。經(jīng)過他的屢次陳乞,終于在嘉靖七年(1528)六月二十一獲準承襲。
嘉靖八年(1529)十月初六,朱表樔被冊封為寧化王,隨即為父親請封,朱奇<氵隱>也被追封寧化悼康王。
a-2,沒有獲得追封的早亡宗子們(嘉靖前的全部)
①蜀藩悼莊世子朱悅熑(lián)——兒子蜀靖王朱友堉(yù)永樂二十二年襲爵,沒被追封
朱悅熑是蜀獻王朱椿的嫡長子,十歲立為蜀世子,永樂七年(1409)薨,謚號悼莊。
永樂二十一年(1423)二月十一,蜀王朱椿薨,次年(1424)十月十一,新皇仁宗遣使冊封朱椿的嫡孫、朱悅熑的嫡長子朱友堉襲封蜀王,并沒有追封朱悅熑為王。
②蜀藩內江府長子朱申鉘(fú)——兒子內江康靖王朱賓沚(zhǐ)正德十三年襲爵,沒被追封
朱申鉘是內江莊懿王朱友墦(fán)的嫡長子,成化三年(1467)封內江府長子,弘治十年(1497)早亡,他的兒子朱賓沚在正德十三年(1518)六月初六襲爵,并沒有追封朱申鉘為王。
a-3,小結
明代宗藩在嘉靖以前,只要是早亡在世子或長子位上、兒子正常襲封的,基本都獲得追封,唯獨蜀藩這兩例是例外。
在嘉靖之后,由于朝廷對宗藩事務的懈怠以及種種原因,早亡的世子長子們開始出現(xiàn)得不到追封的現(xiàn)象。
比如岷藩的僖靖世子朱斡跬(kuǐ)、岷世孫朱企<钅?>父子倆,韓藩的敬安世子朱璟浤(hóng)、世孫朱逵杞父子倆,周藩鄢陵府長子朱勤炡(zhēng)、柘(zhè)城府長子朱在鍲(mín)、修武府長子朱在<钅胃>等等等,數(shù)量幾乎能夠和獲得追封的世子長子數(shù)量持平。
另外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其他宗藩不提嘉靖以后,在嘉靖以前早亡的世子長子,均能得到追封,唯獨蜀藩,不管是嘉靖前、后,都沒有追封的現(xiàn)象。
哦不,有一例,就是華陽府的長子朱讓核,他是華陽恭順王朱賓泟(chēng)的嫡長子,早亡,其子華陽莊靖王朱承爝(jué)在嘉靖十三年(1534)十二月初九襲封,為他請封,追封華陽康僖王。
其他諸如內江府長子朱讓枌(fén)、汶川府長子朱讓杝(yí),都沒有得到兒孫的請封。
因此,猴格有點懷疑,蜀藩是不是沒有為早亡世子長子請封的習慣,所以才讓朱悅熑和朱申鉘,成為嘉靖以前唯二沒有獲得追封的世子長子。
02,第二種,沒有獲得世子長子稱號的應襲者:
應襲者是指宗藩中那些庶長子們,以及世子、長子早亡后,靠兄終弟及遞補而上的群體們。
b-1,獲得追封的應襲者(簡單列舉,不是全部)
①伊藩洛陽安惠王、追封伊安王朱勉塣(zhèng)——成化二年被兒子伊悼王朱諟釩(shì fán)請封(首例應襲者追封)
朱勉塣是伊簡王朱颙炔(quē)的庶長子,正統(tǒng)八年(1443)五月初一封洛陽王。
天順六年(1462)七月十一,伊王朱颙炔薨,朱勉塣主理喪事管理府事,但沒等來天使冊封,就于天順八年(1464)九月初八薨。
他的嫡長子朱諟釩于成化二年(1466)襲爵伊王,為朱勉塣請封,遂被追封伊安王。
②周藩內鄉(xiāng)府鎮(zhèn)國將軍、追封內鄉(xiāng)懷靖王朱子<土戔>——成化四年被兒子內鄉(xiāng)溫穆王朱同<钅具>請封(郡爵首例追封)
朱子<土戔>是周定王朱橚(sù)的孫子,內鄉(xiāng)恭莊王朱有炯的庶長子,封鎮(zhèn)國將軍,天順元年(1457)早卒。
成化元年(1465)九月十八,他的兒子朱同<钅具>襲封內鄉(xiāng)王,為父請封,成化四年(1468)三月初七,朱子<土戔>被追封為內鄉(xiāng)懷靖王。
③代藩懷仁府鎮(zhèn)國將軍、追封懷仁安僖王朱仕<土燎>——弘治八年被孫子懷仁溫惠王朱聰淑請封
朱仕<土燎>是代簡王朱桂的孫子,懷仁榮定王朱遜烠(huí)的庶長子,封鎮(zhèn)國將軍,弘治元年(1488)卒。
弘治三年(1490)八月二十八,懷仁王朱遜烠薨,朱仕<土燎>之子輔國將軍朱成鈀(pá)在次年(1491)襲封懷仁王;但隨即就在弘治五年(1492)六月二十九薨,謚號恭和。
弘治七年(1494)十月十三,朱成鈀的嫡長子、朱仕<土燎>的大孫子朱聰淑襲爵,才為祖父請封。
弘治八年(1495)四月十四,鎮(zhèn)國將軍朱仕<土燎>被追封懷仁王,謚號安僖。
④代藩革爵武邑懷隱王、追封代思王朱聰沫——弘治十五年被兒子代懿王朱俊杖請封
朱聰沫是代惠王朱成煉的庶長子,成化十年(1474)四月二十八,被封為武邑王。因有罪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被革爵。
弘治二年(1489)六月二十九,其父代惠王薨。同年八月十一,代藩長史申請讓改過自新的革爵武邑王復爵管理府事,被孝宗拒絕,只允許他攝事主祭。
朱聰沫并沒有借此機會咸魚翻身,而是在居喪期間就故態(tài)復萌,飲酒作樂招妓歌舞,極盡淫蕩,甚至打殺勸諫他的人。
弘治三年(1490)七月二十四,孝宗下詔貶黜朱聰沫為庶人,一家人遷居到太原城內居住,他二弟樂昌王朱聰涓(juān)攝管代藩府事。
朱聰沫老娘代惠王夫人王氏,懇求朝廷赦免年幼無知的孫子朱俊杖,讓他回代王府居住,弘治四年(1491)六月十二獲得孝宗的允許。
之后,王夫人以及代藩宗室屢次為朱聰沫求情,又為孫子朱俊杖請封,弘治五年(1492)四月十八,孝宗下詔,命朱聰沫為革爵武邑王,仍然在太原居住,其子朱俊杖封武邑王長子,管代藩府事,樂昌王朱聰涓回本府。
朱聰沫覺得孝宗有所松動,又繼續(xù)申請回府,同年十二月初四,被朝廷允許返回代王府閑住,弘治十一年(1498)三月十八,朱聰沫薨,追復王爵,賜謚懷隱。
弘治十一年(1498)五月十六,在老祖母王夫人的不懈努力下,管理府事的朱俊杖終于被朝廷冊封為代王。
弘治十五年(1502)十一月二十二,代王朱俊杖為其父朱聰沫請封,并乞求奉入代藩宗廟,孝宗準許他的請求,朱聰沫被追封代王入廟,謚號思。
⑤岷藩南渭府鎮(zhèn)國將軍、追封南渭懷簡王朱膺鉙(zhǎi)——正德十四年被兒子南渭安和王朱彥濱請封
朱膺鉙是南渭榮順王朱音<戠土,上下結構>的第二子,他大哥南渭府長子朱音<钅罷>有罪,被降庶人囚禁鳳陽,但妻子家眷仍留在郡府。
弘治五年(1492)六月初七,南渭王朱音<戠土>薨,老二鎮(zhèn)國將軍朱膺鉙管理府事,一直和大嫂互相攻訐,因此在弘治九年(1496)閏三月十五,還受到孝宗的斥責,被革去常祿十五,直到正德元年(1506)四月初四才恢復全祿。
他并沒等來冊封,就在正德十二年(1517)卒,由嫡長子輔國將軍朱彥濱繼續(xù)管理府事,被朝廷允許承爵,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九,朱膺鉙被追封為南渭懷簡王。
⑥沈藩福山恭和王、追封沈靖王朱勛<氵壯>,沈世孫、追封沈懷王朱胤榿(qī)——嘉靖十年被管理府事的宗室靈川王朱胤栘(yí)請封
朱勛<氵壯>是沈恭王朱詮鉦(zhèng)的庶長子,嘉靖元年(1522)十月十三,被封為福山王,嘉靖四年(1525)五月十四薨,謚號恭和。
嘉靖六年(1527)六月十一,沈王朱詮鉦薨,只有一個獨孫朱胤榿,才六歲,年齡太小還不能襲爵,由朱胤榿的再從兄靈川王朱胤栘(yí)代攝國政,等他長大襲爵。
不幸的是,嘉靖九年(1530)九月初六,9歲的朱胤榿夭折,沈藩絕嗣。由于朱勛<氵壯>、朱胤榿父子是沈藩正統(tǒng)繼承人,因此都被朝廷追封為沈王。
雖然不知道他父子具體是何時追封的,但從夏言的《明封爵以懲挾詐疏》中,對朱胤榿稱呼為沈懷王,對其母郄(qiè)氏稱呼為沈靖王妃可知,他爺倆早在嘉靖十年(1531)十月,夏言這篇奏疏出爐前,就已經(jīng)被追封了,可能是由管理府事的朱胤栘請封。
⑦秦藩永壽府鎮(zhèn)國將軍、追封永壽懷順王朱惟燿(yào)——嘉靖四十四年被孫子永壽王朱敬鏞請封
朱惟燿是永壽恭和王朱秉欓(dǎng)的庶長子,封鎮(zhèn)國將軍,嘉靖七年(1528)早亡。
嘉靖二十八年(1549)十二月十七,他的兒子朱懷墡(shàn)在和叔叔的相爭中獲勝,襲封永壽王,沒來得及為父親請封,就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薨。
嘉靖三十七年(1558)七月二十五,永壽榮靖王朱懷墡的嫡長子朱敬鏞襲封永壽王,才為祖父請封。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二十,朱惟燿被追封永壽懷順王。
⑧趙藩獲嘉昭定王、追封趙恭王朱載培,趙世孫、追封趙安王朱翊錙(zī)——嘉靖四十五年被子孫趙穆王朱常清請封
朱載培是趙康王朱厚煜的庶長子,嘉靖十年(1531)十一月二十五,被封獲嘉王,嘉靖十六年(1537)薨,謚號昭定。
嘉靖二十八年(1549)四月十九,他的嫡長子朱翊錙被立為趙世孫;嘉靖三十八年(1559)薨。
嘉靖三十九年(1560)十月二十五,趙康王自縊死;朱翊錙的兒子趙世曾孫朱常清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十月二十二,襲封趙王,為父祖請封。
嘉靖四十五年(1566)五月初八,朱載培、朱翊錙父子被追封趙恭王、趙安王。
b-2沒獲得追封的應襲者(嘉靖前僅此一例):
①晉藩臨泉府鎮(zhèn)國將軍朱表柃(líng)——應襲未襲而卒,兒子朱知炪(zhuō)未冊而卒。
朱表柃(líng)是臨泉榮穆王朱奇湒(jí)的庶長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封鎮(zhèn)國將軍。
正德九年(1514)七月初三,朱奇湒薨。而本該襲爵的朱表柃,還沒等來朝廷的批準就卒了。
他的庶長子輔國將軍朱知炪奉命管理府事,在正德十五年(1520)獲準襲封,但同樣沒等來冊命就薨了,被朝廷追封臨泉王,謚號莊靖。朱表柃則沒有兒子的運氣獲得追封。
朱表柃的次子輔國將軍朱知烓(wēi),請求按照兄終弟及原則襲爵,被朝廷以“無弟繼兄爵例”駁回,正德十六年(1521)十二月初五,奉命僅以本職奉祀管理府事。
b-3,小結
明代朝廷對應襲者的態(tài)度,基本和世子、長子們相同,他們只不過是沒有獲得宗子的稱號而已,是事實上的“為父后者”,所以,在子孫承襲后,都能得到朝廷的追封。
唯一一例例外晉藩臨泉府,也是因為朱表柃的兒子在位時間太短,自己都沒有獲得朝廷頒發(fā)的冊命就薨了,隨即無子國除,自然沒人為他請封。
在嘉靖之后,應襲者們和早亡的世子長子們一樣,也有能獲得追封的,也有沒有獲得追封的,故略過。
c,猴格說
從上述例子中可知,明代宗藩的世子長子多半都是嫡子,而應襲者多半都是庶子。
嫡子直接能請封世子長子,庶子則只能封郡爵或鎮(zhèn)國將軍,在嫡子亡故或者父親始終沒有生出嫡子的情況下,等待遞補。
不管是早亡的世子長子,還是應襲者,由于他們都是上承父親、下繼兒孫,是宗廟昭穆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所以后來被追封入廟,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和旁支被追封者有明顯的區(qū)別。
就是這樣。
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刪。圖表系猴格自制。
參考資料:《明實錄》、《禮部志稿》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脫離人文環(huán)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宗廟遷祧、后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