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我已經(jīng)愛過了你為之獻身的貧瘠的土地?!?/strong>
1987年電影《同齡女友》由廣西電影制片廠攝制,吳海燕、鄭振瑤、寇振海、蔣大為等主演。電影根據(jù)胡辛小說《四個四十歲的女人》改編,由戴宗安、康戎編劇,戴宗安、鄧如琢導演。電影通過60年代的4位閨蜜20年后再相聚時重話舊事時的點點滴滴來反映各自的人生悲歡。尤為值得稱道的是電影對女性地位的反思與精神世界的關注。
“同學會”式題材
80年代,國內外都出現(xiàn)了很多“同學會”題材的電影。比如84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那部石曉華《二十年后再相會》(錢勇夫、朱琳、高飛、劉子楓主演), 83年勞倫斯卡斯丹的《大寒》(the big chill,提名了第56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女配角,由奧斯卡影帝威廉赫特、格倫克羅斯等主演)。
此類題材電影有個共同之處,即是通過多個人物或是多組人物不同的人生際遇和事業(yè)軌跡來反映時代給人刻上的烙印以及同代人的普遍心理。同學會題材電影通常是講述社會發(fā)展、人事變遷之類普世意義的故事,按說會引起觀眾的深刻共鳴。但,此類電影通常由于人物過多、情節(jié)松散,難以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顯得過于寡淡。(《二十年后再相會》的主要人物雖然只有4個,但是刻畫得并不集中,而《大寒》中的主要角色多達8個,即便是最終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格倫克羅斯也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個四十歲女人的故事
《同齡女友》改編自《四個四十歲的女人》,顧名思義,主角即是這四個人。本片中的四個女主角的人生經(jīng)歷與道路選擇也十分值得思考,她們是曾經(jīng)用俄語一起唱《再見吧,媽媽》的文化女青年,人生之路卻大相徑庭。她們有些安于平淡,有些則在繼續(xù)與生活抗爭。
郭綺飾演的蔡淑華是區(qū)婦聯(lián)干事,她工作熱心、待人嚴謹,事業(yè)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卻難得丈夫與兒子的諒解。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在別人家的事情上,而丈夫開始嫌棄他厚人薄己,兒子更是認為她關心不夠。
吳海燕飾演的錢葉蕓則是本片重點刻畫得角色之一。她是個演員,專心事業(yè),只想好好演戲,卻經(jīng)歷了三段婚姻,其中兩段以失敗告終。
寇振海飾演的小孫便是其一,看似志同道合,卻沒想到對方是不折不扣的“媽寶男”,婚后的錢葉蕓淪為生孩子的機器,還因為一直生不出男孩遭到丈母娘白眼。第二段婚姻對象是個大男子主義的家暴男,試圖離婚不成還遭到對方的詆毀攻擊。
戴宗安飾演的魏玲玲本是幾個人中思想最為前衛(wèi)的,她抱著“終身不婚”的打算,最終卻向顯示頭像。她很快遭到了排擠,無奈之下遠嫁海外歌唱家莫為(蔣大為飾),安心做一名家庭主婦。
莫為是個家喻戶曉的歌手,代表作《在那桂花飄香的時節(jié)》連三歲孩子都會哼幾句(所以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魏玲玲對事業(yè)的理想最終以家庭主婦的方式終結。
鄭振瑤飾演的柳青是本片中詳加刻畫的女一號,她下鄉(xiāng)支教十多年,任勞任怨卻默默無聞。她心愛的王醫(yī)生不幸身亡,她獨身一人拖著負病的身軀仍在不斷地工作著。
女性地位的反思
本片中的四位女性都是在事業(yè)上有想法、有追求的,但囿于現(xiàn)實她們不得不妥協(xié)。
蔡淑華(郭綺)的丈夫兒子迫于傳統(tǒng)觀念,以家庭之責向她問罪。魏玲玲(戴宗安)則是因為丈夫過于耀眼,不得不做綠葉,慶幸的是她得到了丈夫的體貼與理解。
錢葉蕓(吳海燕)的悲劇最有代表性,一方面丈夫拿“名聲”問題來攻擊壓迫這一方面是因為傳統(tǒng)男權社會中女性處于被審視的位置,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婦女解放后人們固有觀念中她仍舊是個不受尊敬的“唱戲的”。
柳青(鄭振瑤)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她不斷燃燒自己獲得了大家的尊敬與認同。她與王醫(yī)生的愛也是出自彼此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雖然電影里王醫(yī)生的意外離世使得柳青的未來少了一抹亮色,但她的努力仍舊為她贏得了尊嚴。
在刻畫一代人的青春與理想之時,電影或許意在呼喚人們對女性的尊重與關懷。無論放在當時與現(xiàn)在,電影的這一點都難能可貴。
? 本文版權歸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