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伊莎貝爾的生活中走馬觀花般地出現(xiàn)了很多男人,他們年齡不一,職業(yè)各異,性格當然也大相徑庭。年過五旬的她在異性之間周旋,像一個小女孩一般尋求慰藉。她希望在某一些男人身上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陽光,讓自己的生活重新明媚起來。法國女導演克萊爾·德尼,在這部名為《心靈暖陽》的小品式電影文本中,通過一位巴黎女性日常的情感體驗,討論與每一個個體都相關(guān)的永恒的話題:兩性關(guān)系中的幸福究竟為何?
克萊爾·德尼總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孜孜不倦討論著人生洶涌而來的危機,她2022年的最新的作品《雙刃劍》用一對愛戀至深,卻終日相互嘶吼的中年情侶對親密關(guān)系進行了歇斯底里的解構(gòu)。這部一針見血,甚至讓人看后心有戚戚焉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jié)一舉斬獲最佳導演大獎。相比《雙刃劍》的用力,五年前的《心靈暖陽》則更像是一次隨機的真性情揮灑。在導演本人的創(chuàng)作的履歷中,這兩部作品也隱約透露著她嘗試新創(chuàng)作方法的野心。
如果說德尼絕大多數(shù)的創(chuàng)作都在描繪愛情發(fā)生、離開時的氛圍,從2017年《心靈暖陽》開始,她更加關(guān)注于女性對于情感的具體思辨。影片中求愛而不得的伊莎貝爾,成為導演的化身,與觀眾一起在一道道愛情之門前叩問、哭泣,時而端莊迷人,時而花容失色。
朱麗葉·比諾什扮演的藝術(shù)家并非通常人們慣常想象中的“中年婦女”,她并未在這個應(yīng)當成熟的年歲中展現(xiàn)出所謂的看破紅塵。相反,孤獨的她比任何人都渴望情感的到來。這種對于親密關(guān)系的饑餓感,更加加劇了其日常情緒的波動,也時常讓她的行為有些過火。這構(gòu)成了觀看《心靈暖陽》的第一道門檻。伊莎貝爾多少有些擰巴的性格,容易讓人詬病她的行為處事。她似乎永遠也得不到滿足,在從一個男人到另一個男人的巡游中,她不斷嘗到心碎的滋味,卻又無法決然拋卻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德尼正是通過這個角色,不斷挑戰(zhàn)著觀者的耐心——想要與這個少許有些極端的角色感同身受,觀眾首先要做的便是對自己“去道德化”,忘記社會施加在個體上的各種成規(guī),成為一個真正只關(guān)注自身幸福的個體。在這個意義上,伊莎貝爾盡管因沒有找尋到真命天子而惴惴不安,但至少她享有不斷試錯的自由。
《心靈暖陽》的第二道觀影門檻,在于它的“平庸”。極度常見的生活即景,魚鋪買菜、餐廳午飯、酒吧買醉……盡管時常出入精英階層才會光顧的場所,伊莎貝爾的日常與我們并無不同,導演有意對其藝術(shù)家的身份進行祛魅,甚至將她周圍那些所謂的社會精英知識分子男性,都進行了一番諷刺和鞭撻——他們自視甚高,中年油膩,沉迷于對女性評頭論足,卻無法體恤她們的困境。主要由對話構(gòu)成的場景,在簡單的正反打中,不斷迫使觀眾關(guān)注伊莎貝爾的情緒變動。近景的大量使用,讓這種微妙的動態(tài)更為具體可感。溝通不暢時的尷尬、爭執(zhí)四起時的火藥味,每一個時刻都是如此真實。
伊莎貝爾追求愛情而不得的狀態(tài),也許我們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當影片的最后,她坐在“大鼻子情圣”德帕東飾演的算命師前,聽聞情人有一天會回心轉(zhuǎn)意,想要再度和她見面時,她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這是電影中她為數(shù)不多的心花綻放的時刻,也許在這個瞬間,她窺見了從心中烏云的罅隙中照射出來的那一束陽光。
更多內(nèi)容請下載21財經(jīng)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