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作者:姜波
穿著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衣褲,循規(guī)蹈矩地重復著枯燥的生活,假期生活實在憋屈,雖然沒有工作任務,但總被一些瑣事束縛著。
行走在混凝土路上,欣賞著那幾棵灰頭土臉的行道樹,穿梭于彎曲的小巷中,前面是墻后面也是墻,滿眼鱗次櫛比的樓房。一日三餐雷打不動,一部手機形影不離。放棄了時間觀念,睡覺壓得腦勺疼,無所事事去晨練,偶爾去小賭館里消遣,打破規(guī)律的生活太無聊,豎直耳朵四處打探新奇事。
我有幸回故鄉(xiāng)艾好峁村散心,心中倍感愉悅,突然間有一種脫籠之感,全身心得到了釋放。我們驅車駛出縣城,行進在鄉(xiāng)間的水泥路上,每當踏上這條路,我就感到特別親切,這條歷經(jīng)幾十年變遷的路,留有我?guī)资N不同的感受,也留有我千層底的腳印。
漸近故鄉(xiāng),寬敞的水泥路暢通無阻,跟記憶中鄉(xiāng)村土路上行車的艱難形成鮮明對比。僅僅二三十年時間,國家在振興鄉(xiāng)村建設上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跡,堪稱新中國建設的又一豐功偉績。從前誰曾想過羊腸小道會變成水泥路?誰曾想過開上小車逛故鄉(xiāng)?簡直異想天開的狂妄,故鄉(xiāng)脫胎換骨的變遷!
我用余光觀注著道旁,濃濃的綠意令我分心,為了安全我減速、再減速,這已不再是單純的行車,而是我的鄉(xiāng)村旅行。
綠,超凡脫俗的綠,深綠,淺綠,淡黃綠,淺紫綠,灰白綠;綠的質地,綠的展示,綠的神韻,六月的故鄉(xiāng)被綠色所渲染。
香,瓜果飄香六月天,遮窗閉戶難拒斂。我索性將車停在道旁,徑直去尋找誘人的香源,三五步來到一片小菜園邊,西瓜,香瓜,西紅柿,茄子,辣子……都滿負荷地靜立在土地上。這是一戶人家的小菜園,旁邊就有一口旱井,一應抽水設備齊全。家鄉(xiāng)的土質肥沃,只要有水澆灌,一般蔬菜瓜果都可以種,而且產(chǎn)量高,農(nóng)產(chǎn)品的品質受人追捧。這些蔬菜瓜果拿到市場上都是搶手貨,在這里卻順手拈來,鄉(xiāng)村生活悠閑自在。近年來我疏遠了故鄉(xiāng),沒想到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
同行的朋友大聲呵斥我:“你怎么竄進人家瓜園?讓人家怎么說你,趕快出來!”我沒有多想,沒把自己當成外人,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我了解家鄉(xiāng)人的憨厚樸實,現(xiàn)在的隨意光顧與曾經(jīng)偷瓜果梨桃的感覺截然不同,此時我也有了足夠的自信。
我正在搜尋瓜果,“小子,你哪里起身?”玉米林中閃出一個高大個子,他就站在我面前,伸出右手迎接我,我趕忙握住他粗壯的、長滿厚厚老繭的手,面相有點兒生疏,但聲音似曾相識,略微思考一下,我終于記起來了,他是吳寶軍大叔,也算多年未曾謀面的熟人。
他大手一揮坦然地說:“自己挑得摘,今年這些東西不缺?!蔽姨袅艘粋€鼓著青筋的西瓜,足有十多斤,無需清洗,農(nóng)村小園瓜果都是綠色食品。沒有刀具案板,他掰了一根木棍子在瓜皮上到處亂劃幾下,抱起西瓜在地上一搗,“嘣”,西瓜四分五裂,這是農(nóng)村人慣用的切瓜土法子。鮮紅的瓜壤暴露無余,大家順手抓一塊啃食起來,西瓜甘甜清爽,香味沁人心脾。大家一陣狼吞虎咽,我站起來舒松一下肚皮,掏出紙巾擦擦嘴,肚飽眼饞。還剩余一塊沒人吃了,吳寶軍大叔將那塊西瓜和瓜皮撿在一起,用自己的上衣包起來,估計準備帶回家喂豬羊。這就是純樸、實在的農(nóng)村人,在他們眼中沒有廢品,農(nóng)民的光景也就這么磨出來的,我只品嘗到了農(nóng)村生活的滋潤,卻忘了農(nóng)村人的辛酸和節(jié)儉。
吳寶軍大叔說:“哎呀,今年的莊稼太怕人,我沒見過這么好的莊稼,那些八九十歲的上年人也說他們沒見過這樣的莊稼!莊稼長好了人受累,今年莊戶人的苦實在不輕,沒明沒黑地干活,不過勞累也高興!”是的,這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看看漫山遍野的莊稼,真的應驗了他的話。
玉米剛冒出紅纓,每一棵都扛著兩個粗壯的棒子。谷子出齊了穗,遠看穗子白光光的一層。綠豆一簇一簇,黑豆一團一團,洋芋盛開白花,糜子開始滋生拔節(jié)……
幾乎看不到空地,野草瘋長,檸條發(fā)黑;山雞亮嗓,喜鵲調情;蚊蟲閑致,野兔狂歡……近年來,封山禁牧政策搞得卓有成效,消失多年的一些鳥重新回歸,為山野平添了生機和樂趣。
不遠處蓬蓽生輝的一處院落,那是村里的老爺廟,不時有香客出入。村民虔誠,老爺保佑,雨水調均,村民精耕細作勤管理,共同打造出這鬼斧神工般的畫卷。
倉廩實則民心安,我的記憶里不儲存當今農(nóng)民怡然自得的豪情,唯余農(nóng)村十窯九空的衰敗。此情此景改變了我的想法,改革創(chuàng)造出一個偉大的時代,時代改變了我的故鄉(xiāng),時代改變了農(nóng)村人。農(nóng)村人口外流是不爭的事實,但不否定還有無數(shù)農(nóng)民依然執(zhí)著地奮斗在黃土地上,打拼出這番別致的風景。據(jù)了解,近年來堅守故土的這些老實人,都成為光景殷實的富裕戶,而外出打拼的不少人成為依靠政策扶持的月光族。土地永遠是農(nóng)民發(fā)家致富的資本,沒本事外出打拼,不如老老實實守土養(yǎng)家。現(xiàn)在又出現(xiàn)了一個新趨勢——返鄉(xiāng)致富,未來可能會成為時代的新潮流。
我置身于故鄉(xiāng)的土地上,倍感一草一木親切,這里過去屬于我,現(xiàn)在沒有我的尺寸之功。這神奇的每一株莊稼根下,都留有腳印,都浸透著汗水。這片古老的土地,就是我們的米缸子、面袋子、菜籃子,我能不感到親切嗎?豐盛在望,父老鄉(xiāng)親即將喜獲一個豐收年,我與他們同喜同樂!
在這些山梁溝壑中,多少故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多少人已過世躲進了山頭,一些人搬離故土外出打拼,只有老實人堅守著故土,承受著守護家鄉(xiāng)的寂寞。農(nóng)民只有勞作才能養(yǎng)家糊口,只有勞作才能改變命運,一切并非神靈的恩賜。
家鄉(xiāng)的變遷令我欣喜,家鄉(xiāng)的豐收景象讓我流連忘返,情不自禁地傾吐我的祝福。我的家鄉(xiāng)我的情,但愿常相守。徜徉在神話般的故鄉(xiāng)中,也算別樣的幸福。
jakob rosen/photographer
作者簡介
姜波,1974年生,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qū)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愛好寫作。
壹點號一點寫作課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