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他曾是一名抗日的游擊隊員,到了香港后,卻陰差陽錯,成為黑道中的傳奇人物,江湖人稱“黑道戰(zhàn)神”,在他逝世時,超過三千人送他最后一程;
他一手締造出“香港第一社團”,社團內百分之八十的成員都是他的徒子徒孫,晚年還不忘養(yǎng)育他的故鄉(xiāng),為家鄉(xiāng)做慈善。
他就是和勝和社團的第一任坐館,江湖人稱“第一老頂”的甄國龍。

甄國龍生于1926年,出生在廣東臺山海宴鎮(zhèn)的鼠山村,家庭條件不錯。他自幼就喜歡跟著村口的武師練拳,練就一身不俗的武藝,靠著這一身本事,在村里頭眾位孩童中的孩子王,并且從不欺凌弱小,反而是喜好抱打不平。
不過從一九三七年開始,內地就戰(zhàn)亂不斷,臺山也連續(xù)幾年都遭到了戰(zhàn)火。在無情的戰(zhàn)火面前,很多人流離失所,無論是富裕還是貧窮的家庭,都難以幸免。

甄國龍一家也是如此,眼看著自己的幸福生活遭到破壞,甄國龍跟著不少熱血青年義憤填膺地站起來反抗。
甄國龍就是在那個時期,參加了“濱??谷沼螕絷牎薄S捎谀菚r候國家實在太過弱小,根本不可能與日寇硬碰硬,他們只能是以游擊的戰(zhàn)術,對他們進行襲擾,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游擊人員和古代的斥候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最講究的是臨場應變,確保自己生命安全的同時,還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隨時對局勢做出判斷。
幾年的游擊生涯下來,甄國龍不僅練就了一身武藝,還學得不少戰(zhàn)術。
到了50年代初,風雨飄搖之下,出現(xiàn)了一股“逃港潮”,也在此時,甄國龍隨父親移居到了香港,在深水埗河北街定居。
很多名人都是在那時候來到香港的,比如葉問,他是1949年來到香港定居的,同時也在這兒把詠春拳發(fā)揚光大。

當時的深水埗是一個貧民區(qū),大部分內地到香港的難民都是在這兒生活,比如14k第一任“龍頭”葛肇煌,開山元老“大鼻登”、陳仲英、“二路元帥”陳清華等人,都是在這兒生活,并且他們常年盤踞在深水埗的九江街,因此九江街才有了“惡人谷”的稱呼。
甄國龍剛到這兒,手里頭沒有特別的技術,只有一身力氣,因此到碼頭當起了苦力。

雖然說靠著使不完的力氣,暫時解決了衣食住行的問題,但是這種社會底層的工作,始終難有出頭之日。
那時候由于官府管理不善,外來人口又多,普通人沒有社團的背景,難免會遭人欺凌,只有投靠社團抱團取暖,才能得到庇護。而原先抱團是為了避免被人欺凌,后來壯大了,社團成員就變成了仗勢欺人的那幫人,這也就是為什么港澳黑道組織這么多的根本原因。
在碼頭,這些搬運貨物的工人看上去就像是幾十幾百個普通的壯漢,但實際上都不簡單,這些人也是有門派之分的。

其實從古至今,很多運輸行業(yè)都會有一些江湖性質,比如古時候的快遞公司“鏢局”,為了送貨,就得壯大實力,與各大山頭的寨主攀交情或者斗智斗勇;又比如著名的“青幫”,香港電視劇《苗翠花》中的李巴山是做船運的,與手底下人號稱“漕幫”,事實上“青幫”最早就是由做漕運的人組織起來的。
到了后來,青幫逐漸演變,而近代青幫廣為人知的人物,得數(shù)當年的上海灘霸主,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三位。

甄國龍所在的碼頭則盤踞著各大社團,其中就有“和勝和”社團。由于甄國龍常與和勝和的人打交道,又幫過他們社團成員的忙,因此在朋友的引薦下,成為當時和勝和大佬姜唐的門生。
姜唐當時在碼頭可是一方大佬,也可以說是甄國龍江湖路上的貴人。
因為甄國龍性格穩(wěn)重,加上聰明機智,姜唐很賞識他,讓他在江湖中嶄露頭角,很快就有了“國龍”的名頭。

姜唐在旺角和深水埗等地方,擁有好多個賭檔,他便是靠著這些賭檔發(fā)家致富的。而姜唐把甄國龍收入門下后,最開始便是讓甄國龍到賭檔里負責看場。
賭檔里有不少三教九流之輩,烏煙瘴氣,常有人輸多了就開始鬧事,或者與其他社團為了利益而沖突。
不過,畢竟甄國龍曾經(jīng)是個游擊隊員,經(jīng)歷過尸山血海。他的戰(zhàn)斗力超強,每次火并的時候,都是沖在最前面,普通混混在他面前根本就沒有一合之將,再加上他腰間那把四十米大砍刀,一掏出來就無堅不摧,殺得對方聞之色變。

很快,甄國龍就成了小頭目,社團里的人對他心悅誠服。并且他還對自己手底下的馬仔進行“軍事化”管理,日常不僅得訓練,還得學習戰(zhàn)術打法。
有了這些戰(zhàn)術組合,再遇到其他社團,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只知道拼“人多”、“拼誰比較能打”,更多的是靠配合來打擊對手,只用最小的力氣就能得到最大的勝利,實際上靠的更多的是智力,而非武力。
久而久之,甄國龍在江湖中聲名日盛,更多的馬仔加入了和勝和社團,甄國龍帶著這幫人迅速占據(jù)大片地盤,打得本土這幫只懂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地痞流氓聞風喪膽。

就這樣,別說是社團內部的人對甄國龍極為敬仰,在江湖上的大佬們也都對他刮目相看,江湖人稱其為“黑道戰(zhàn)神”。
除了身經(jīng)百戰(zhàn),為社團拿下大片地盤之外,甄國龍為人還很正直,并不在乎錢財,這也讓他在社團中擁有極高的威望。
到了六十年代末,甄國龍成為了二戰(zhàn)之后“和勝和”社團的首任坐館。甄國龍一聲令下,原本零零散散的社團成員,開始齊心協(xié)力有了歸屬感。

作為社團的龍頭老大,他的身份已經(jīng)今非昔比,不少商人都想討好他,因為那個年代,社團的作用在很多時候都比白道還大,這讓甄國龍的人脈更加廣闊。
不過,甄國龍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不想像別的社團一樣去做見不得人的生意,而是把目光放在更遠的地方,他開設了好幾家有正規(guī)營業(yè)執(zhí)照的麻將館。

那時候在香港,麻將館是一種很受歡迎的休閑場所,并且有正規(guī)牌照也不用東躲西藏。
麻將館是龍蛇混雜之地,而甄國龍是社團的老大,親自帶著馬仔看場,沒人敢來惹事,不但可以自己賺錢,還能讓手底下這些人吃飽喝足,簡直就是一箭雙雕。這實際上就是和后來新義安社團“以場養(yǎng)兵”一個道理。
甄國龍憑借著自己的實力,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麻將王國”。在過去,有“紅寶石麻將館”,有“綠寶石麻將館”,有“鉆石麻將館”,有“大利麻將館”,有“松山麻將館”,有“龍鳳麻將館”,有“大好彩麻將館”,有很多香港人都知道。

在最巔峰的時候,甄國龍手下有17家麻將館,分布在深水埗和旺角一帶。
像這樣三教九流的聚集地,只要沒人來找麻煩,生意肯定是越做越好。
甄國龍有位得意門生,叫做黎國華,黎國華在甄國龍的麻將館里做事,處理事情井井有條,是甄國龍很看重的門生。在后來,黎國華還被稱為和勝和“造王者”。

七十年代,為了門生黎國華,甄國龍與人大動干戈。原來,聯(lián)英社的“歪嘴能”把黎國華給砍成重傷,如今黎國華的臉上還能看到一道十多厘米長的刀疤。
黎國華早年曾與“歪嘴能”因為“女人街”的地盤有過利益沖突,“歪嘴能”那時候在佐敦一帶頗有勢力,早就派出馬仔暗中盯上了黎國華。
在一次黎國華路過佐敦時,“歪嘴能”帶著馬仔偷襲了黎國華,黎國華遭到重創(chuàng),臉上被“歪嘴能”重重地砍了一刀。

得知自己的愛徒受了如此重傷,甄國龍立馬抄起祖?zhèn)鞯乃氖状罂车?,帶著一百多個手下人來到佐敦,把“歪嘴能”的大本營團團圍住。

“歪嘴能”見到甄國龍親自出馬,被嚇得冷汗直流,知道自己今天如果不“割肉”這事過不去。
于是還未等甄國龍開口,“歪嘴能”就跑到甄國龍的面前磕頭道歉,另外還答應給黎國華十萬塊的醫(yī)藥費賠償。
那年頭的十萬塊絕對是一筆巨款,可以在香港買樓!
在一般人眼中,下跪道歉無疑是一種恥辱,而作為江湖人下跪道歉,以后在小弟們面前如何抬得起頭,可以算是斷送自己的江湖路。可見當時甄國龍的威懾力有多大。
甄國龍看“歪嘴能”道歉的態(tài)度這么真誠,也就不再追問了。江湖就是這么回事,做事太絕也不好。

從這事不難看出,甄國龍對門生極為護短,當然主要還是在江湖上有超然的地位,并且還很會做人。
七十年代末期,隨著時間的推移,甄國龍已經(jīng)五六十歲,他知道再下去是年輕人的天下,所以果斷地決定“退出江湖”。開始將手頭的麻將館要么低價賣出、要么贈與門生,只留下自己住所附近的“黃金麻將館”安度晚年,這也側面證明了甄國龍和馬云一樣對錢沒有興趣,更多的是幾分豪氣。

在甄國龍退隱之前,和勝和社團內部分為兩大派,一邊就是甄國龍,另一邊是“尤伯”。
“尤伯”這邊的人才大多數(shù)是“白紙扇”出身,也就是做文職的軍師一類人才;而甄國龍則包羅萬象,有文武兼?zhèn)涞?、有打手出身的、也有“白紙扇”出身的人才?/p>
除了黎國華,甄國龍的另一個門生“三萬”也是和勝和社團的頂尖大佬,到后來的“上海仔”、“雞腳黑”、“大飛”這些人,雖然在江湖上叱咤風云,但都是甄國龍的徒孫。

在那個以武力為尊的年代,能打能拼是上位的關鍵,因此和勝和大多時候都是由甄國龍來領導,在最鼎盛的時候,出自他門下的人占據(jù)了八成左右。
雖然甄國龍已經(jīng)退休,但他依然是和勝和社團的精神領袖,依然保持著超然的地位。很多大事社團內大佬做不了主,最終都會來和甄國龍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甄國龍平易近人,與這些比自己還小的年輕一代也是談笑風生。

也正因如此,甄國龍家中的客廳,成了和勝和社團有分量的大佬們的聚會之地,社團要辦大事多數(shù)時候會在此處由甄國龍拍板定下。
在名義上,社團坐館這個職位算是社團的老大,而坐館人選經(jīng)常會由甄國龍來指定,只要是他開口推薦的人,就不會有人有異議,可以說是一言九鼎。
甄國龍雖然已經(jīng)有了這樣的成就,但他并沒有忘了生養(yǎng)自己的故鄉(xiāng),他經(jīng)常參加家鄉(xiāng)的公益活動,修建了很多公園和學院,在家鄉(xiāng)的不少地方都能見到國龍的“身影”,當?shù)厝藢λ苁歉屑ぁ?/p> "
甄國龍雖然在江湖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但是在教育方面,他還是很重視的。
他不希望自己的后人重蹈覆轍,嚴禁自己的孩子走他的老路。他一生共娶了三個妻子,子孫加起來就有三十九個。
自己當初踏上江湖之路,也是迫于生計,江湖兇險,稍有不慎,就會身死道消,能像他安享晚年的大佬,寥寥無幾。
甄國龍于2016年在香港仁安病逝,因其在江湖中的威望,在和勝和社團里又是身份最崇高的存在,和勝和社團專門召開一次會議,一方面是為了展示社團成員尊師重道,另一方面是為了展示社團實力,舉行了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喪事。

單單喪葬費用就用了兩百多萬,三場高規(guī)格的法事下來,就得花掉六十來萬。
葬禮當天,人山人海,從殯儀館內擠到殯儀館外,到場的江湖大佬就超過三千人,為甄國龍扶靈的八人則是和勝和社團里的叔父輩,個個都是德高望重的大佬。

回想甄國龍的人生,當真是一段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人生,他迫于無奈選擇了加入地下勢力,在他最輝煌的時候,他將自己的位置交給了年輕一代,轉身回到家鄉(xiāng)為家鄉(xiāng)人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