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爛番茄評分:83%
豆瓣評分:7.0
個人評價:
畫面精美度 ★★★
劇情緊湊度 ★★
情感細膩度 ★★★★(結(jié)尾女主cover的marlene dietrich1930年的歌曲《falling in love again》有加分)
綜合推薦指數(shù) 8.5/10
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精神科醫(yī)生太田博昭提出“巴黎綜合癥”的概念,指當日本人身處巴黎,因為現(xiàn)實不符合想象而導致的一種精神紊亂狀態(tài)。
去年上映的黑白電影《奧林匹亞街區(qū)》,估計也能讓沉醉于幻想的日本人呼叫救護車。除了在片名上就開門見山地指出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巴黎十三區(qū)的奧林匹亞街區(qū)——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特別需要“巴黎”的存在必要。唐人街、大學、房地產(chǎn)店鋪、高層公寓房間……在世界上任何一個種族混合的現(xiàn)代城市里,都能找到一模一樣的場景。
故事中人,也可以是我們身旁此時路過的任何一個人,甚至我們自己。emilie,生活在巴黎的華裔,政治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后,成為了一個電話接線員,日常中最常做的事是逃避家人的期望。camille,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非裔,為了住在離大學近的街區(qū)成為了emilie的房客兼室友。nora,只身搬來巴黎打算完成中斷的學業(yè)的白人女性,已過而立卻被幼稚的大學同學霸凌。
在黑白光影流轉(zhuǎn)的城市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生,同樣住在這個街區(qū)的也遠遠不止他們?nèi)?。屬于都市青年的孤獨,日復一日面對自己,尚且算不上沒救,卻也爬不上更高一階的失望,像失去色彩的黑影一樣吞噬著向往。
這樣的孤獨,放在任何一個城市都妥帖,說不定正是你我的生活。果不其然,《奧林匹亞街區(qū)》改編自adrian tomine的三部漫畫作品,導演jacques audiard和另外三位編劇兼導演lea mysius(代表著《阿瓦》)、celine sciamma(《燃燒女子的畫像》)、nicolas livecchi(《完美保姆》)一起把發(fā)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故事搬到了巴黎第十三區(qū)。


至于audiard為何選擇讓這個現(xiàn)代故事在熒屏上失去色彩,我們尚且不得而知。2018年金獅獎得主,同樣是黑白影片的《羅馬》,導演阿方索·夸龍表示,他想拍一部能夠讓觀眾回望過去的現(xiàn)代電影。伍迪·艾倫1979年的黑白影片《曼哈頓》,則是源于導演收集的一組黑白老照片。而在《奧林匹亞街區(qū)》里,黑,白,以及它們之間成千上萬種灰,再度模糊了“巴黎”的身份。
如影片接近結(jié)尾時,來到emilie的公寓看房的租客說的一句話:“這里有點像上海?!?/p> "淺劇透一下:所有人都he~
你也是在諾大的城市里孤單漂泊的一份子嗎?在評論里和我分享你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