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同名人》[美]裘帕?拉希莉 著
吳冰青 盧肖慧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蔡震)普利策文學獎得主裘帕?拉希莉的長篇小說處女作《同名人》,近日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引進出版。拉希莉是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鐘愛的作家,她攬獲了諸多文學獎項,包括普利策文學獎、歐?亨利短篇小說獎、美國筆會/海明威文學獎年度最佳虛構處女作等?!锻恕分v述的是一個印度家庭來到美國建立新生活的歷史,也是他們在異域走過的心靈歷程。通過姓名這個線索,《同名人》講述了在細流無聲的日子里,兩代人的愛與孤獨,每個人都在經歷的尋找與錯失。小說因人氣甚佳,于2006年被改編為電影,感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

得知名字背后故事后深為自責
小說主人公果戈理的父親艾修克年輕時遭遇一場火車脫軌事故,因為一本《果戈理小說集》而幸免于難。這個偶然事件,改變了一切。死里逃生的經歷讓他毅然離開故土,憑借努力與才智在美國扎下了根。相親、成婚、生子,因感念果戈理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他給兒子起名“果戈理”。
同中國習俗類似,孟加拉家庭會給孩子起小名。果戈理原本是小名,但因為寫有長輩起好大名的信件意外丟失,陰差陽錯成了他的大名,也成了他的心病。名字是他身份的象征,既不是孟加拉的,也不是美國的。果戈理想擺脫印度文化的束縛,融入美國文化,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于是他改了名,離開家,疏遠父母,然而得知名字背后的故事后,又深為自責、后悔。他要跳出印度人的圈子,可是經歷了與幾位異國女子的不成功的戀愛后,最終還是回到了印度女子身邊。是這些偶然造就了他,決定了他的人生。他想糾正這些偶然,卻終究不能,只能用一生去回味、思考、接受、詮釋、理解。
孟加拉人的姓名都有各自的含義。果戈理的父親名叫艾修克,意為“超越悲傷的人”;母親名叫阿西瑪,乃是“無限無極的女子”;果戈理改名后叫尼基爾,意為“完全而包容萬有之人”;妹妹名叫索娜麗,意為“金一樣的女子”;妻子名叫毛舒米,意為“西南來微風,潤濕而清和”。每個人的命運,也許就寫在名字里。

要逃離自己的本源總是很難的
名字,究竟是什么?一次就本書的采訪中,拉希莉說:“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意識到他(果戈理)終究要接受自己的名字,我也明白了父母賦予你的東西是無法逃避的。這本書并不關乎名字本身。更多的是關于我們從父母身上繼承的東西——特定的理念,特定的價值觀,特定的基因——每個人從父母那里繼承的一整套東西,還有就是,無論我們如何創(chuàng)建自己的生活,如何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要逃離自己的本源總是很難的?!?/p>
果戈理,這個名字代表了父母對他的愛與期待,也包含了移民無所歸屬的疏離感。這種感覺將伴隨他一生。盡管同屬一個家庭,果戈理和父母卻是完全不同的兩代人。一代是移民;一代不是移民。一個從一國遷徙到另一國,失去了原來的生活,重建新的生活,經歷了相當的變化,伴隨著的是隔膜、孤獨;一個生在這個國家,長在這個國家,沒有生活的失落和再創(chuàng),只是在他們的背景里隱隱約約有那些異域文化的影子罷了,然而,面對“你從哪里來”這樣的問題,他們充滿困惑。這兩代人的歸屬感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導致了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和互不理解。改名是果戈理的逃離,只是如拉希莉所說,逃離本源總是很難。故事結尾處,我們也看到果戈理開始閱讀《外套》,這個他一生都在抗拒的俄國同名人的小說。

作者刻意回避情感的大起大落
拉希莉一出道就以筆法純熟著稱,這首部長篇小說同樣沉靜克制。拉希莉輕描淡寫地述說日常、描寫細節(jié),甚至會刻意回避情感的大起大落。小說一開始就是孕中的阿西瑪自制一種印度常見的雜拌零食,脆米牌麥片、花生加紅皮洋蔥,拌上鹽、檸檬汁和青辣椒絲,但一如往常,總覺得味道缺了點什么。也是這種缺了點什么味道的小吃,讓她在日后意識到,“身為外國人,本身就是某種終生未了的妊娠——一種永無休止的等待,一種無法擺脫的負擔,一種長相伴隨的郁悶?!辈粍勇暽臅鴮懀瑓s以文字之下暗流涌動的豐沛情感,毫無預兆地將你擊中。
裘帕?拉希莉,美國作家,祖籍印度加爾各答,出生在倫敦。她以處女作《解說疾病的人》獲得2000年度的普利策文學獎,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獲獎者。她的作品有短篇小說集《解說疾病的人》(1999)與《不適之地》(2008),長篇小說《同名人》(2003)、《低地》(2013)和《我在何處》(2018),以及隨筆集《另行言之》(2015)與《書之衣》(2016)?!兜偷亍愤M入了布克獎短名單(2013),提名美國國家圖書獎(2013),入圍橘子獎短名單(2014),并斬獲dsc南亞文學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