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這段時間毒藥君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
優(yōu)秀的紀錄片好像都約好了,一個接一個地扎堆上線。
國外的,像《藍色星球》第2季,豆瓣9.9分。
《地球脈動2:奇跡世界》,豆瓣9.8分。
國內(nèi)也是不甘人后,《生門》,豆瓣9.3分。
前一陣子央視又有一部大型西藏人文紀錄片新鮮出爐,趁熱拿出來給大家嘗嘗鮮。
就是這部——
《極地》
extreme road
光看到這張海報,就有一種醉氧般的微醺感。
天空像一潭純凈到極致的水,云朵仿佛是暈開在水中的墨,倒立升騰著,從藍到白再到深藍,最后與蒼茫無垠的大地銜接。一個懷抱著羊羔的藏族姑娘,就立在這片純凈的天地之間。
用兩個關(guān)鍵詞形容這張海報——純凈和希望。
純凈,是高原上廣袤的天空和土地。
希望,是臉上帶著笑容的藏族女孩,她和懷里的小羊羔象征著生命的希望,也是極地未來的希望。
單從這張海報來看,豆瓣9.5的評分就感覺值。
影片中隨手截一張圖都能直接拿來當壁紙,美輪美奐,處處彰顯藏地的神圣和雄偉。
西藏,被稱作北極和南極以外的“第三極”,是唯一有著人類豐富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
但我想,極地大概也還有一點“極樂之地”的概念。
哦對了,極樂,在梵語中是指幸福所在之處。
為什么這么說呢,看看就知道了。
《極地》一共7集,單集片長30多分鐘,每一集都會講述3個人的故事。他們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也各不相同。但看完之后,再想把每個人都完全區(qū)分開會很難,他們在這部影片里成了一個無法分割的整體。
果加村的次仁旺青是一個頗具朋克風的“鹽人”,歪戴著毛線帽,頭上架著一副太陽鏡。平日里他以放牧為生,每到春季都會進山到鹽湖采鹽,對他們來說那是豐收的日子。
▲老大爺朋克范十足
每一次進山采鹽,都是一次艱苦卓絕的旅途。駝鹽者結(jié)伴而行,趕著幾十頭牦牛浩浩蕩蕩地奔赴深山中的鹽湖。
藏北牧區(qū)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駝鹽的苦,就是要經(jīng)歷死以外的所有艱辛。
采鹽的路途極遠,通常要走上幾天幾夜。高原的風雪說來就來,夜晚的嚴寒甚至能凍死牦牛。
但你無法在鹽人們的臉上看出一絲痛苦或者煎熬,半路休息時的一碗熱茶、一頓飽飯就足以平復這趟艱難旅途帶給他們的所有傷痛。
鹽人們還給自己建立了嚴格的行為規(guī)范和懲罰制度。保證在采鹽的途中,所有人的行為和心靈都足夠潔凈。
到了鹽湖也不能立刻揮鎬開工,在采鹽前,他們要舉行簡單卻不失莊嚴的儀式。
采鹽時還會唱著古老的頌歌。
如此莊重的對待這趟采鹽之旅,是因為鹽人們的信仰——鹽湖女神。
在古老的鹽人傳說中,鹽湖女神是守護著這片高原的神靈。從鹽湖中采起的每一粒鹽,都是鹽湖女神的慷慨饋贈。
為了避免鹽湖女神惱怒,馱鹽隊由清一色的男人組成,男人們還要使用一種獨特的鹽語交流。
采鹽之路,更像是一次朝圣。
在鹽湖女神的護佑下,鹽人們這次收獲頗豐。采到的鹽交換成其它生活物資,足夠一個牧民家庭一年的開銷。
有一個細節(jié)給人感觸很深。
次仁旺青在采鹽時叮囑隨行的孫子:采鹽不可以貪得無厭,夠自己用的就好。如果我們都拿走了,別人就沒有了。
在社會的殘酷競爭中,既得利益者才是贏家,所以每個人都在拼命的獲取和搶奪。桌子上擺滿了美酒佳肴,伸向盤子的手稍微慢上一點,就只能吃別人牙縫里剔出的殘渣。
搶占市場、搶占資源,大概是每一個奮斗在寫字樓格子間中的我們聽到的最多的話吧。
貧富的兩極分化讓貧窮的人拼命向上攀爬,也讓既得利益者瘋狂的追求更多利益。
別人怎么辦?關(guān)我屁事。
鹽湖女神是位圣潔的神靈,她帶給牧民生的希望。
次仁旺青有一顆圣潔的心,他把生的希望分享給別人。
2017年12月,紀錄片還未播出,老人次仁旺青去世了,從此世上少了一位駝鹽者。
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位可愛的藏族婆婆。
托林村的白瑪曲珍、次仁曲珍和曲美卓嘎是相伴了65年的好閨蜜。她們經(jīng)常結(jié)伴到離家100公里以外的山坡上采集一種叫做普爾姆的草藥,熬制成防曬的膏藥。
最近三位老婆婆想搞一件大事——創(chuàng)業(yè)。
可愛的婆婆們坐在灑滿陽光的山坡上,商量著想把用普魯姆制作成的防曬藥膏推廣出去,一瓶收5塊錢。每個人都涂上,每個人都會變成王子和公主。
話音剛落卻又連忙懺悔:佛啊,不該收錢,我錯了。佝僂的身軀里,是一顆藏地天湖般純真的心,我們常說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童心”,“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說起來容易,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婆婆們的可愛不止于此,熬藥時還會互相斗嘴。
▲“你已經(jīng)老暈了”
“你別罵她”
“你先管好自己吧,牙都沒了還說我”
看到這里忍不住哈哈哈哈,讓我想起小時候跟小朋友們無憂無慮追逐打鬧的日子。
藥膏制作完成后,三位婆婆來到村口的公路上,打算給每位過路人都涂上這種護膚品。
但由于黑乎乎的藥膏賣相實在不好,應(yīng)者寥寥。
婆婆們并沒有沮喪,繼續(xù)在公路上試圖攔下每一位過路的人,給人們分享自己用了一輩子的保養(yǎng)品,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王子公主。
▲“我長得漂亮,要不我來攔”哈哈哈哈,婆婆可愛死了
婆婆的堅持獲得了成功,一個、兩個,越來越多的人涂上了婆婆們的普爾姆藥膏。
普爾姆藥膏的推廣效果大概并不理想,但婆婆們和每一個過路的陌生人臉上的展露的笑容似乎更加重要。
坐下來閑聊時,婆婆們也會談到未來,就像對生活的容易滿足一樣,對于未來,她們的期望也同樣簡單——后年我們還在一起。
這大概是是世界上最純真的“閨蜜情”了。
三位婆婆的身世都算不上幸福,大卓嘎從小是個孤兒,白瑪曲珍丈夫早逝,次仁曲珍家境貧寒。
或許是因為同樣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讓她們的心走到一起,漫山遍野的普洱姆成了她們友誼的見證。現(xiàn)在,我們也成為了見證者。
蹉跎歲月和艱辛生活并沒有把她們的純真和熱情打磨掉,反而將所有的美好品質(zhì)都過濾了一遍,把最亮最熱的一部分永遠留在她們的身上。
在《極地》中,還有很多抱著同樣信仰,并對這片天地心存敬畏的人。
有常年在荒蕪高原上遷徙生活的野生動物保護員。
有承襲著藏族古老婚姻習俗的說婚人。
還有始終世代守候在深山中,不愿離去的僜人夫婦。
影片中的每一位主人公彼此并不相識,如果不是《極地》,可能永遠也不會產(chǎn)生交集。
但其實冥冥中始終有一樣東西將他們所有人都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股龐大到足以撐起整個高原的力量,那樣東西叫“信仰”。
在每集影片的最后都會有一段個人的采訪,問題大多是“心愿”和“遺憾”。在采訪中,有一個詞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來生。
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認為“來生還可以做人”是最大的福報,所以盡管生活貧困艱苦,卻依然克制欲望、規(guī)范言行,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
現(xiàn)代人對于信仰的界定大多是模糊或狹義的??萍己徒逃屓藗冎饾u成為堅定的“無神論者”,認為信仰都是宗教迷信,“來生”也只是宗教為了維護統(tǒng)治地位,控制信眾思想而編造的謊言。
對信仰的“深刻認識”成為人們轉(zhuǎn)投向金錢和權(quán)力的借口之一——別拿信仰騙我,信仰又不能當飯吃。但從廣義的信仰來說,對金錢和權(quán)利的欲望其實也是一種信仰,只是這種信仰更加直觀,也比較容易實現(xiàn)。
當我們在浮華的都市里奮力地追求虛無時,還有一群可愛的人生活在遙遠的第三極。明明雙腳踏著同一片土地,卻仿佛生活在兩個世界。
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去審視這部紀錄片,是欲望和信仰的碰撞,沖擊著我們?nèi)找媛槟镜男摹?/p>
在笑和淚中仿佛能看到西藏皚皚的雪山和清澈的湖泊;仿佛能看到那片極地上升騰起的一股力量,撐起山川大河,撐起傳承幾千年的神秘和圣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