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本文為作者原創(chuàng)正版,未經(jīng)授權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感謝您的閱覽。】
這個春節(jié)受到了疫情的嚴重影響,7部賀歲片全線撤檔,外加所在城市連綿陰雨近一個月,真是糟心透了。
于是,徹底放棄了出門去看賀歲檔的打算,窩在家中一連看了兩部內容致郁的電影。
尤其是今天說的第二部影片。
本片令人愉快不起來的原因有兩個:
一、它是戰(zhàn)爭背景下的文藝劇情片。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上了年紀的母親,在二戰(zhàn)期間秘密藏匿了一個俄國戰(zhàn)俘,劇情主線就是以此為中心展開的故事。
只要提到二戰(zhàn)和德國,任何生動活潑的故事都會自動蒙上一層悲劇的厚重濾鏡,如同扯掉10幾年的墻貼后殘留的粘膠污漬,揩也揩不掉。
由此可見,60年代能拍出《虎口脫險》那樣的經(jīng)典喜劇,是多么具有紀念意義的突破。

二、它取材于一個英國家庭的真實事件。
"本片由真實故事改編"這句話好像附帶著某種無法破除的魔障??傋屓祟D時收起心緒集中注意力,并抱持著肅然起敬的態(tài)度觀看正片,尤其是本片這類富有歷史沉重感的淪陷題材。
這樣的影片并不是編劇靈光一閃的邏輯腦洞,而是需要收集大量夯實的個人信息:包括詢問家屬們的生活細節(jié)、對話記錄、甚至是主人公原型的履歷和日記這樣涉及隱私的材料。再通過筆端克隆的方法,謹慎再現(xiàn)血淋淋的史實。
正是出于對殘酷時代下真實小人物還原度的好奇心,促使觀眾耐心看完它。
現(xiàn)在,就細數(shù)片中部分基于現(xiàn)實的精彩情節(jié)吧。
很多悲劇,從萌生惡念的一剎那就注定了。
恐怖陰影如怒海,驚濤拍岸而不現(xiàn)其形
片中描述德軍屠殺性的統(tǒng)治手段,鏡頭大部分采用正面的方式表現(xiàn),也有從他人的交談中側面穿插的。
最直白的敘述,是影片開頭押解英國人上船:

無論是否在英國出生,無論是否是猶太人,都不能幸免于難。
納粹黨抓捕的動機根本無關出生地和年齡,"是否有利用價值"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還有采石場的劇情:

俄國戰(zhàn)俘們本就饑寒交迫,扛不住采石場這樣高強度的體力活,德軍像對牲口一樣地隨意打罵殺戮他們。
不過,相對上述直接敘事的手法,后面有幾處從側面埋下反轉的細節(jié)劇情,更具有震懾力。
1、女主帶著bill去撿柴禾的海灘

這個海灘還是德軍丟棄戰(zhàn)俘尸體的地方。乍看之下,只是拉起了封鎖線,并沒有什么不妥。
直到電影近尾聲,才由神來一筆的簡潔畫面,解鎖了為什么沒人從海上逃離的秘密。
2、bill在鎮(zhèn)上被德國軍官叫住后的反應
bill是從采石場逃出來并躲在louisa家中避難的俄國戰(zhàn)俘,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jīng)掌握了英語的日常用語。
在louisa的鼓勵之下,為適應假身份而走出了家門。

可憐的男孩是真的嚇尿了。而德國軍官攔住他們的理由,僅僅只是想歸還bill掉落的證件。
幸運之神眷顧了他,讓他獲得了另一位母親的關懷備至,但這并不意味著他能拋開過去的心理陰影。
此處對bill的細節(jié)刻畫一筆帶過,但已經(jīng)給觀眾帶去極大的精神沖擊。
飽受摧殘而終于撿回一條命的逃亡者,真的比被折磨致死的犧牲者們更幸運么?
英勇母親言行的背后,折射出的人格特性
雖然平靜無波地看完了全片,但當片尾字幕打出這句話的時候,還是多少觸動了我。

"人生的價值并非是以長度來衡量的,而是其所作所為。"
主人公louisa的所作所為,具有某種獨特性:一位住在海邊鄉(xiāng)村,同時兒子被關在德國監(jiān)獄里的普通母親。她通過自家小店的進貨和分配日漸稀少的口糧,勉強維持社區(qū)住戶們的生計。
louisa的獨特性的在于,她自身的性格和生存環(huán)境包含著兩種有序交疊的極端形勢。
首先,louisa性情中體現(xiàn)著脆弱和決絕的對立兩面。

每一個親友受害的事實,都摧殘著louisa脆弱的心理防線;
每一次收到和兒子有關的來信,都讓她心生恐懼和悲痛,幾乎瀕臨崩潰。
與此同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母愛潛能,致使louisa面臨德軍霸凌時產生了堅決反抗的舉動。她慎微地應對各類突發(fā)狀況,不顧被抓的危險給俄國戰(zhàn)俘送食物,對討好德軍的姑娘和告密者如秋風掃落葉。

為了讓bill盡快適應新身份,louisa耐心教他英語,贈予丈夫的畫冊,趕走可能暴露他底細的雇員,甚至帶他去鎮(zhèn)上逛街練膽。
與bill彼此磨合的過程中,louisa有作為女人的悲傷和無助,也有為人母的強大和堅忍。
其次,最熟悉也最危險的環(huán)境對其命運的推波助瀾。
她不像《辛德勒的名單》里有地位的投機商人,雖然通過出讓口糧獲得眾人的依賴,亦同樣為他人"升米恩斗米仇"的嫉妒埋下禍根。另一方面,louisa雖不是《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里的集中營囚徒,可德國軍官只需一個對姓氏表示懷疑的理由,就能立即將她扔進地獄般的集中營。
社區(qū)里的其他居民同樣如此。
面臨德軍的突擊檢查他們顯出高度緊繃,對女主louisa藏匿戰(zhàn)俘一事守口如瓶,又在德軍的圣誕演奏會上若無其事地高唱歡歌。
但是一轉頭,通過郵局信件赤裸裸地揭露人心潛藏的扭曲:

為嫉妒、不滿、惡意報復而寄送告密信,無中生有地陷害他人,以紓解自己長期壓抑的負面情緒。換言之,心態(tài)徹底崩了。
為什么這個年代不如早些年代?
在悲痛和畏懼的恍惚之中,
我們沒有撫摸最腐臭的傷口,
反倒親手撕裂它們?
——選自《歐洲史》
貼上郵票寄出去的不是信,是居民們丑陋惡毒的真實樣貌。
那才是對德軍殘暴統(tǒng)治下的弱者們,最犀利的人性諷刺吧?—— 用欺凌更弱的一方獲得自我價值,找到心理平衡。
人性之惡,是永不褪色的灰色話題。
陰影籠罩下的英國邊遠鄉(xiāng)村尚且如此,何況當今和平時代下的陰暗。
沒錯,就是近期因肺炎疫情被全國人民罵上熱搜的"武漢人逃亡上海"事件!

人有求生欲并沒錯,但病毒都有潛伏期,難道逃竄到別處病情就能自愈了?
逼得武漢警力停運封城,逼得衛(wèi)健委緊急出臺通告文書,甚至有網(wǎng)友為此發(fā)出"請武漢人民顧全大局,不要到處流竄"的呼聲。
真想覓一把《神雕俠侶》中的君子劍,斬盡九頭鳥的業(yè)障!
改編劇本的水準,決定觀眾的評價褒貶
人類的歷史如滾滾紅塵,只進不退。它只明確記載極特殊的個別人物,其余者,皆是掩去面目被淹沒在這股洪流中的一顆沙粒。因為,歷史本身不由個人創(chuàng)造,而是群像共同推進的結果。
如果降維到個體的平凡生活,多半是相類、瑣碎和無趣的。
擇其一而為之,將它改編成影視劇,遠比改編名人傳記的難度大得多。
編劇如同開賭石的切割師,既要精通故事切入點,從一成不變的日常細節(jié)中挖掘更多貼合原型的高光時刻,又要避免過度藝術加工帶來的違和感。

本片:《母親的另一個兒子》,又名《他人之子》
之所以豆瓣上只拿到7.2分的原因,縱觀全片,原因在于拍攝角度過于客觀,甚至有些簡單粗暴。
影片是在講述一個故事,但也僅僅是在講一個故事。不對人物的言行潤筆,不做過多的鏡頭引導。冷淡禁欲的劇情,既不能引發(fā)觀眾對戰(zhàn)爭的反思,也無法激起對人物命運的深切同情。
順帶一提另一部致郁電影:《異鄉(xiāng)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盡管兩部片子都是表達戰(zhàn)爭陰影的籠罩之下,受難者們艱難求存的生活和由此引發(fā)的重重矛盾,但是相對《異鄉(xiāng)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那細膩入骨略帶憫恤色彩的人文主義,本片更講究從旁觀者的視角出發(fā),看待歷史事件和人物悲劇命運的主導因素。
louisa代表了一部分人 —— 保護戰(zhàn)俘和猶太人免受迫害,并為此慘烈犧牲的巾幗們。

新春在即,病毒肆虐。
在此,謹向披掛出征,戰(zhàn)斗在一線救死扶傷的醫(yī)護人員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希望你們平安!
祝武漢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加油!全國人民都和你們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