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作者 | 李星河
超級英雄,正在超越想象。
以往,銀幕上的他們,天賦異稟,神從天降,以打敗惡人為目標,以拯救地球為己任。銀幕外的他們,統(tǒng)治著電影票房、社交網(wǎng)絡(luò)和流行文化,他們無處不在,為粉絲們津津樂道。
2019年,《復仇者聯(lián)盟4》上映,更讓超英電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時刻。

同年7月,亞馬遜卻反其道而行之,在新劇《黑袍糾察隊》中塑造出了一批暗黑變態(tài)的“超級英雄”,將超英扯下神龕、按在地上摩擦,刷新了觀眾對超英的認知底線。
打擊犯罪、懲治罪犯不再是超級英雄的主旨工作,賺錢盈利反倒成了他們的首要目標。他們每天醒來處理的第一件案情,竟然是封殺與自己有關(guān)的盜版作品,保證自己的版權(quán)利益。
如果超級英雄與明星、網(wǎng)紅無異,如果超級英雄可以被批量“制造”,那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嗎?
《黑袍糾察隊》要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

“權(quán)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quán)力絕對導致腐敗”,無論劇里劇外,歷史學家阿克頓勛爵的這句話都已成為鐵律。而《黑袍糾察隊》只不過是再一次嘗試驗證這句話。
一經(jīng)問世,《黑袍糾察隊》便引發(fā)巨大反響,憑黃暴風格、反英雄設(shè)定吸引無數(shù)擁躉,成為亞馬遜的當家臺柱。
2020年,亞馬遜趁熱打鐵推出第二季,力壓《后翼棄兵》《西部世界(第三季)》等劇,登頂imdb“2020十大熱門劇集”排行榜。

前兩季的反超級英雄,已經(jīng)走到了極致,如今第三季在反思體制的基礎(chǔ)上,又跨了一個臺階,往個體反思邁進,主題立意從大格局轉(zhuǎn)向小而精。
從口碑來看,觀眾顯然很吃這套,目前回歸的第三季,以9.4的豆瓣評分、96%的爛番茄新鮮度創(chuàng)下系列最高分,成功打破續(xù)集魔咒。
不正經(jīng)的超英劇
《黑袍糾察隊》由漫畫家加思·恩尼斯創(chuàng)作的同名漫畫改編而來。原作漫畫于2006年開始在dc旗下的wildstorm廠牌連載,但剛連載6期就因尺度過大被腰斬,多虧有de(轟動娛樂)接手,最后才得以善終。
熟悉加思·恩尼斯的漫迷會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一貫如此,從來都是燙手的山芋,爭議滿天飛。他另一部代表作《傳教士》曾被改編為同名美劇,同樣也是風格暗黑,尺度狂飆突進,對各種限制級元素駕輕就熟。

和拿宗教開涮的《傳教士》一樣,《黑袍糾察隊》也一通亂燉,把所有碰得、碰不得的主流文化挨個調(diào)侃了個遍:反英雄、物化女性、粉絲文化、種族歧視……簡直政治不正確到了極點。
該劇由爛仔幫靈魂人物塞斯·羅根主導開發(fā)??吹竭@位好萊塢著名笑匠的名字,想必很多人就能猜到畫風——這一定不是什么正經(jīng)超英劇。

黃暴污都是家常便飯,名場面召之即來,什么“火車頭高速碎人”、“透明人被菊花炸彈引爆”、“議會現(xiàn)場出現(xiàn)連環(huán)爆頭”等等。
到了第三季,主創(chuàng)一上來就將惡趣味發(fā)揮到極致,讓白蟻貢獻了全劇最放飛的一幕:白蟻人設(shè)類似于漫威中的蟻人,可以隨意變換身體大小,他用這個技能鉆入愛人的身體來尋找刺激,卻因味道濃郁打了個噴嚏,身體不受控制地變大,撐得人皮開肉綻。

除尺度亮眼外,《黑袍糾察隊》最大的亮點還在于它夠“勇”——敢于破除禁忌,敢于顛覆常識。
該劇對dc、漫威旗下的超級英雄做了大量的戲仿。比如,“超級七人組”和“血債血償”兩大團隊對標的是dc的正義聯(lián)盟和漫威的復仇者聯(lián)盟。祖國人、梅芙女王、深海、火車頭等角色,對標的是超人、神奇女俠、海王、閃電俠等超級英雄。
《黑袍糾察隊》的故事,建立在這樣的世界觀里:超級英雄早已是人類社會屢見不鮮的特殊職業(yè),他們是守衛(wèi)民眾安全、制裁罪惡的執(zhí)法者,也是活躍在影視娛樂領(lǐng)域、多棲發(fā)展的超級明星。
超級英雄,不過是完全商業(yè)化的超能力者。他們會參加選秀,成為網(wǎng)紅,在經(jīng)紀公司的幫助下打造人設(shè)、經(jīng)營創(chuàng)收。

他們背后,矗立著一個龐大的商業(yè)巨頭——沃特公司。這是一家大型國防制藥公司,他們研究特殊藥物,秘密進行人體實驗,制造超級英雄、組建超英團隊,將其打造為全球偶像并從中獲利。
沃特旗下的“超英七人組”,是個邪惡暴力的超英團體。表面披著光鮮亮麗的英雄外衣,背地里十惡不赦,干盡各種勾當。

隊長祖國人,是個狠毒的利己主義者,為人極度自戀,且有戀母情結(jié);透明人,是個暴露狂兼偷窺狂;深海,是個色鬼兼邪教徒;火車頭,用藥成癮,惡毒冷血……
這些人都是十足的惡棍,與“英雄”二字毫不相關(guān)。為了制裁他們,揭露他們的偽善面孔,“黑袍糾察隊”應運而生。
凡人弒神
黑袍糾察隊,其實就是由一伙受超英傷害的普通人構(gòu)成的:fbi退役探員布徹爾,當過雇傭兵的法國佬法蘭奇,遭到綁架與改造的亞裔狼女喜美子,以及無知無畏的廢柴弱雞休伊……
他們身上都背負著與超級英雄有關(guān)的血海深仇。比如布徹爾的妻子被祖國人強奸后失蹤,后來生下了小祖國人。又如休伊的女友被火車頭撞得尸骨無存,結(jié)果對方不但毫無悔意,還把這事當談資調(diào)侃,“那感覺好像吃了一個蟲子”。
究其本質(zhì),黑袍糾察隊主要具有兩大特性:一是凡人弒神,二是反英雄。

沃特制造超級英雄,本身是一場“造星”、“造神”運動。黑袍糾察隊的“凡人之軀,比肩神明”,給這部劇增加了很多反諷與張力。
dc、漫威的超英們,一直秉承著“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但《黑袍糾察隊》卻告訴觀眾:“能力越大,罪惡越大”。凡人要想反抗罪惡、顛覆體制,歸根結(jié)底還是要靠自己。
前兩季,黑袍糾察隊以血肉之軀與超英以命相搏時,往往代價大、收效少。
對抗隱形人時,休伊和布徹爾被對方打得屁滾尿流、血流不止。血跡沾染到隱形人身上,弄得對方無所遁形,才讓兩人成功反敗為勝。

這場戰(zhàn)斗本身正是一場絕妙的隱喻,意味著凡人弒神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先經(jīng)歷一個流血犧牲的過程。
作為超英克星,黑袍糾察隊做事不擇手段,習慣用對抗、私刑去懲戒那些為非作歹的超級英雄。
就人物設(shè)定和行事作風來看,他們是非常典型的反英雄。
何謂“反英雄”?
反英雄是“介于英雄與反派”之間的矛盾角色,他們有屬于反派的缺點,同時也有英雄氣質(zhì)或英雄行為。
他們的存在,代表了“個人主義思想的張揚、傳統(tǒng)道德價值體系的衰微和人們對理想信念的質(zhì)疑”。
這幾年,以反英雄為主人公的影視劇,為好萊塢超英題材解鎖了新的流量密碼:hbo制作了《和平使者》,漫威制作了《懲罰者》《月光騎士》,網(wǎng)飛制作了《朱庇特傳奇》……大有將紅利吃透的趨勢。

這些作品都對超英的人性復雜面重點著墨,努力打破常規(guī)人設(shè),與以往高大全、“偉光正”式的超英人設(shè)做出了背離與割舍。
這些作品里,真正將反英雄推向極致的,正是《黑袍糾察隊》。當其他作品還在絞盡腦汁地為塑造人物而發(fā)愁時,《黑袍糾察隊》已經(jīng)將人物推向了另一個高度——反正義。
全員“黑化”
就目前劇情來看,第三季主要圍繞“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故事所展開。
前兩季里,黑袍糾察隊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沃特公司一直在研發(fā)一種名叫“五號化合物”的特殊藥品,這種藥品一旦注射人體,就會激發(fā)人類潛力,制造出超能力者。
這意味著,世上根本沒有天選之子,沃特旗下的超英愛豆,都是他們蓄意制造出的超人類。

比如,在“超英七人組”做臥底的星光,就是從小注射五號化合物的實驗者。她母親不但和沃特公司秘密簽署協(xié)議,私自決定了她的人生,還騙她說這是上帝的旨意。
經(jīng)過前兩季的努力與對抗后,美國政府終于意識到了超英的潛在威脅,決定建立“聯(lián)邦超人類事務局”來遏制超英。黑袍糾察隊里一直以善良、天真著稱的休伊加入了這個事務局,希望通過正當渠道實現(xiàn)愿景。
結(jié)果沒想到,沃特公司的黑手已經(jīng)蔓延到此。休伊的頂頭上司不僅是沃特老大的養(yǎng)女,還是個超人類,之前頻頻爆發(fā)的爆頭事件,都由她一手導致。
面對此情此景,休伊徹底崩潰了:“我以為我們可以用正確的方式對抗沃特,但并不可行,一切都被操縱了?!?/span>

為了打敗沃特公司和“超英七人組”,黑袍糾察隊開始尋求更暗黑、更行之有效的手段。
布徹爾注射了沃特新推出的“24h五號化合物”,獲得了24小時的超能力,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試圖用魔法打敗魔法。藥品后令他擁有了所向披靡的超能力,但他也不得不因藥物副作用面臨綠巨人式的焦灼困境:脾氣暴躁,駕馭不住體內(nèi)的暴力因子。

另一邊,休伊也在這一季迎來了黑化的傾向。他開始意識到高尚的局限性,開始為了勝利不擇手段,“我們必須像他們一樣卑鄙和低級,我太厭倦失敗了”。
為了調(diào)查上司背后的陰謀做派,他不惜讓隊友掰斷自己的胳膊;為了扳倒沃特和祖國人,他置星光的安危于不顧。
這種黑化設(shè)定,給人、神之間帶來了更多平等對話的機會,也給《黑袍糾察隊》帶來了全員惡人的味道。
如果說前兩季,該劇還在強調(diào)善惡二元對立,那么從這一季開始,它則成功帶出了另一種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正義?如果我們用惡戰(zhàn)勝邪惡,那我們踐行的正義,還是正義嗎?
嘲諷精神
除了帶出多元化的正邪思考外,這一季還延續(xù)了兩季的嘲諷精神。
私以為,《黑袍糾察隊》的嘲諷精神,主要分為表層、深層兩種嘲諷。
表層是對以超英為代表的流行文化的嘲諷。
比如這季一上來,就內(nèi)涵《蝙蝠俠大戰(zhàn)超人:正義黎明》,搞了一出洗白戲中戲,請查理茲·塞隆客串大反派風暴,幫沃特公司挽回風評,擺脫上一季里風暴帶來的負面形象(種族主義傾向)。

深層是對消費主義和娛樂至死的社會風貌的諷刺。
超級英雄是虛構(gòu)的,但明星產(chǎn)業(yè)和粉絲經(jīng)濟卻是真實存在的。
沃特公司的造星運動之所以能夠受到追捧,就是因為它抓住了“投其所好”的流量密碼:人們有慕強心理,希望自己能被超英拯救,那我們就滿足他們;
男性英雄必須有男人味,有大男子注意風范,因為大眾不希望自己被一個娘炮拯救,那我們就滿足他們;
女性英雄必須美艷性感、穿超短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廣大粉絲提供意淫空間,那我們就滿足他們……

于是久而久之,沃特就掌控輿論高地,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洗腦程序。他們將黑色觸角滲透到了文化、娛樂、商業(yè)乃至政治等多個領(lǐng)域,但沉迷“奶頭樂”的廣大群眾,對此卻渾然不覺。
黑袍糾察隊曾將沃特用藥物制造超英的內(nèi)幕公布于眾,希望借公眾的力量扳倒沃特。結(jié)果公眾的反應并沒有想象中的強烈,而是像粉絲袒護偶像那樣,無條件地縱容沃特。
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沃特和超英們的為所欲為,是由公眾的縱容導致的。人們天真地放棄了自己的權(quán)力,把希望寄托于資本巨頭,希望對方批量生產(chǎn)超英,用以保障社會安全。

殊不知,在他們看不見的角落里,黑暗早已悄然滋生。人們或有意或無意地喂養(yǎng)它們,直到陰謀浮出水面,方才如夢初醒,發(fā)現(xiàn)幻想破滅,一切為時已晚。
或許,看完這部劇,我們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到這個道理:如果我們放棄思考,毫無節(jié)制地接受一切,那這無異于是將自己寶貴的選擇權(quán)拱手讓人,被他人所鉗制。
歡迎關(guān)注【不值得影評】微信公眾號
作者 | 李星河
編輯 | 徐 觀
排版 | 楊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