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文|張瑩
八月長安振華系列的最后一部《這么多年》近期上映,在書粉的期待中,見夏和李燃的愛情借由大銀幕腦補出來。
影院里彌漫著失望的空氣,但還是有年輕影迷默默流淚,高中生兩三年的混沌和模糊,又豈是兩個小時的時間能夠表達完整的。
八月長安最著名的小說是她的振華中學系列,從最早的《你好,舊時光》,到《橘生淮南》《最好的我們》,《這么多年》是這個系列的最后一部,也是她唯一一部大學畢業(yè)后完成的作品。
作為當年的哈爾濱高考文科狀元,八月長安特別擅長寫高中時期的校園戀情,她的青春小說,文筆細膩而真實,很多人能在她的小說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那些小心思,那些欲語還羞的表白,那些只有對錯沒有權衡利弊的陪伴,那些單純的美好,是那個年齡段獨有的美好。
于是,振華系列有了非常龐大的書粉群體。
《你好,舊時光》《橘生淮南》《最好的我們》都分別拍成電影和網劇。
很顯然,被廣大書迷接受的是劇版,尤其是電視劇《最好的我們》,捧紅了劉昊然、譚松韻,成為校園愛情劇的經典。
書迷在電影院中總是失望或意猶未盡,是因為八月長安的小說不像一般的青春偶像劇,男女主角一見鐘情,火花四濺,有著很快速的故事進展。
兩個小時的電影就能講完一個成年人的愛情故事,卻講不完振華系列少男少女們的懵懂。
那是一件一件小事慢慢累積出來的,一年兩年三年日久生情,慢慢覺得對方特別,慢慢認定對方,認定到哪怕我們分開七年八年十年,都能破鏡重圓的感情。
印象中八月長安只對自己作品的劇版做過宣傳,而電影似乎從未讓她滿意。
確實,這振華系列的最后一部電影,八月長安也只字未提。
書迷在影院中一邊流淚一邊腳趾摳地。
見夏和李燃的感情多么美好,在《這么多年》小說中,李燃堪稱是一個完美戀人。
愛一個人的更高境界,是給她插上翅膀。
李燃一直很懂見夏,理解她為什么一定要去新加坡,他懂見夏一模二模都考得不好,以她的家境如果高考考砸了,對于她的人生來說是不可承受的。
李燃懂見夏選擇更穩(wěn)妥的路去了新加坡,他沒有因為自己家里有錢,而去指責女主懦弱選了保守的路。
人能換位思考是很困難的事情,何況一個高中生。
李燃將一條圍巾送給見夏:“我保證會像這條圍巾一樣,你冷的時候就圍上,熱的時候就摘下,這樣就夠了。”
書迷最喜歡八月長安的一點是,她的作品不像普通的言情小說,會花很多筆墨描寫女主的容貌,她的小說里除了校花這種固定的配角會寫到好看,四部小說,沒有一部花兩個以上的句子去寫女主的容貌。
在她的小說里,你不會覺得被愛的前提是漂亮,所以你會感覺他們的感情很珍貴,感覺他愛的不是她的外貌。
這是八月長安的小說讓人看了非常舒服的一點,描寫真的感情,就不要去過度描寫外貌,就像《這么多年》男的有錢,女的優(yōu)秀,十年之后再次遇到,還是喜歡。
我非常理解書迷對振華系列電影的注定失望,兩個小時,怎么能講透日積月累的認定。
《這么多年》電影中用了天使這個道具,李燃俏皮地把西餐廳門口的天使翅膀掰了下來送給見夏——
他家里的富有,足夠給見夏富足的生活,他卻沒有像油膩的成年人那樣,說我養(yǎng)你啊,而是成就她,給她翅膀。
當李燃知道見夏要去新加坡時,提出帶她去心心念念的南京看看,回程買了飛機票,因為他想陪見夏坐第一次飛機,這樣她去新加坡坐飛機就不會難堪;
李燃在與見夏一起的日子里,學累了就陪她在城市里逛,講每個建筑的故事,讓從小縣城來的見夏有歸屬感,讓她在省城里感覺有依靠;
他給見夏打電話里面吵成一團,見夏怕李燃覺得她來自糟糕的家庭,她也很糟糕,這時李燃告訴她你家人是你家人,你是你,不要覺得丟臉。
很多的細節(jié)和內心感受,無法用電影鏡頭表達出來。
歸根結底電影時長太短了,它無法表達女孩持之以恒的努力,無法表達他們的短信傳情,甚至無法用見夏收集的一堆酒店梳子,來表現(xiàn)對李燃的執(zhí)念。
尤其是片尾借用弟弟之口,強凸重男輕女對見夏造成傷害的媽媽。
這實際是一場誤會,她是愛女兒的,只是不會表達。
這是電影表達的局限。
《這么多年》是八月長安唯一走出校園完成的作品。
這時候的她,已然拋卻了名校學子對未來的期待和幻想,她的優(yōu)秀女主出乎意料地沒有成為大殺四方的牛人,而是給父母買房給弟弟買車的普通成年人。
還好,電影的結尾,戀愛的男女還是一如既往地在一起了。
這個相隔“這么多年”的重逢,很開心,沒有怨懟,沒有質問,是少年愛情美好的樣子。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