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王琦瑤曾見過自己的結(jié)局。年少時在片場,她看到一個穿睡袍的女人再也無法醒來,她不覺得可怕,反而感到熟悉得很。40年后,她成了那個穿睡袍的女人。這是關(guān)于她結(jié)局的預(yù)言。
還有一個預(yù)言,是關(guān)于她和金條的。當(dāng)年,她和朋友各說過一個故事:一船夫得到一筆不義之財,后來全賠光了,仍回去做船夫。一青樓女子出身低賤,卻嫁給了富商,她生的孩子不健全,沒過多久她就去世了。
王琦瑤說,若是命里只有七分,那么多得的三分就是禍了。那時她還不知道,那船夫和青樓女子,其實都是她自己。
1.開端:一盒金條
王琦瑤參加選美比賽得了第三名后,就做了李主任的外室。當(dāng)李主任說要給她買一處住所時,她幾乎是迫不及待地要住進去。
她是虛榮的,但還沒到貪圖享樂的地步。在她的心底,始終渴望有自己的家。當(dāng)日她參選上海小姐時,一直寄居在朋友家里。雖然朋友和她母親都是軟弱無主見的,但那終歸不是自己的家。
王琦瑤年輕時劇照
等她搬到了愛麗絲公寓,做了籠中的金絲雀之后,朋友來看望她,她熱情地招待朋友。人縱使再貧窮,也總是不愿意虧欠別人的。她動情地說:“總是我在你家吃飯,今天終于可以請你在我家吃飯了?!?/span>
她渴望脫離父母,有自己的家。雖然她的“獨立”是以賣掉自己為代價的,看起來愚蠢至極,但她彼時還想不到更好的出路。
她要的不是平凡夫妻的相濡以沫,她需要安全感,那種權(quán)力和金錢堆砌起來的安全感。小職員程先生給不了,只有李主任那樣的人才能給她。
“如果沒有愛,錢也是好的。如果沒有錢,至少我還有健康……我只要足夠的生活費──很多的煤燒得暖烘烘,很多巧克力供我嚼食──你聽過這首歌?”
在某種程度上,她和喜寶是一類人,高傲、匱乏,喜歡孤注一擲。
做寄生蟲可不是長久之計。李主任在離開之前,給她留下一個木盒,和一把鑰匙。那木盒里,放著一些金條,不是很多,但能保障她一生的溫飽。
一個木盒子,給人某種不祥的感覺。不管怎么樣,它是王琦瑤在諾大的世界里,唯一可以依靠的東西。
2.后盾和靠山
“當(dāng)王琦瑤明白嫁人的希望不會再有的時候,這盒金條便成了她的后盾和靠山?!?/span>
她后來愛上一個人,帶著一點自甘墮落的癡心,懷了他的孩子。那個年代,時運艱難,王琦瑤沒辦法養(yǎng)活自己和肚里的孩子,她拿出來那個雕花木盒,又把它放回原處。
她不敢動它。它就像定心丸,它是她唯一的依靠。像她這樣苦命的女人,不能一無所有。
她開始靠賣自己的舊衣服度日。好在,她又遇見了程先生。這個癡情又會疼人的男人,幫她熬過了最難的日子。直到她生產(chǎn)完,做了月子,他才慢慢從她的世界里消失了蹤影。
往后的日子,她除了平常的工作,還做些零活。有一次孩子生病,她托人用金條換了一筆錢。那時她恰好接到一批活兒,熬了幾個晚上沒睡,掙了一筆錢給孩子買藥。而用金條換的錢,她沒動一分。
她的女兒薇薇從小衣食無憂,所以不知過日子的辛苦。她和女兒都是愛美的,為了買衣服,她動用了那筆錢。
不過她至死都沒有告訴女兒,她有一盒金條。她信不過女兒,寧可托女婿給她去換錢。
女兒遠行前,她本打算給女兒一筆錢,可是她想,女兒有女婿可依靠,而她無人依靠,她只有那個木盒子。于是,便打消了念頭。
年少時她心比天高,不屑于過平凡的日子??呻x開李主任后,她輕易不動那木盒子里的錢,就是想用它來托個底,好安心地過普通的生活,不至于淪落,不至于流離失所。
3.遲暮之年,錢不再那么重要
年近六十歲的王琦瑤,要把雕花木盒送給一個二十多歲的男生。她說自己時日無多,愿意把所有積蓄全給他,只為能得到他的陪伴。
她太孤獨了。她說一時不掃,家里的灰塵就多得像要把她埋了一樣。是那個叫老克臘的男生,讓她看到了一絲希望。
他是個懷舊的年輕人,他喜歡像她這樣真正的舊人??蓱雅f,懷念的是繁華。那繁華,得是年輕的,容不下皺紋和白發(fā)。說到底,他喜歡的東西,其實早已逝去。而王琦瑤,就像為逝去的繁華所樹立的石碑,只可憑吊,而沒有前途可供展望。
但王琦瑤不愿死心。她說著自己的年老,逼迫他說她年輕。他只好說一些類似于“你是沒有年紀的”“年齡是無所謂的”這樣的話來應(yīng)付她。但年齡就擺在那里,這種沒有前途,也沒有真心的感情,很快就走向了消亡。
可見,王琦瑤的金錢,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讓她免于窮困,卻無法給她情感的慰藉。
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一些中老年相親的視頻非?;?。我看了一些,反而覺得人老了以后非常可悲。年輕時還有感情作為掩飾,大家也不屑于談?wù)摻疱X物質(zhì)。而年老后,人們卻敢于把要求擺到桌面上去談,好像討價還價一樣。
只要一討價還價,生活的殘酷之處便如白骨般顯露出來,讓人膽戰(zhàn)心寒。
王琦瑤也走到討價還價這一步了。只是,那年輕人視金錢如糞土,還未談價,王琦瑤就輸了。
4.結(jié)局:空盒子
美人遲暮,她所有的只是過去的一些傳說。從前她是隱姓埋名的,而如今,為了換取一點熱鬧,她倒也愿意跟人說說那些過去的事。一些小報記者開始登載她的故事。靠著這小小的名氣,她經(jīng)常被邀請去參加一些派對和舞會。
這熱鬧的代價是巨大的。人們知道她是當(dāng)年的上海小姐之后,關(guān)于她的流言便也傳了開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她有個朋友叫長腳,是個外鄉(xiāng)人,當(dāng)他被錢逼到絕路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關(guān)于王琦瑤的那些流言。
人們都說王琦瑤有一箱子金條,那個有錢人還經(jīng)常資助她,所以她不用辛苦工作,也能衣食無憂。
當(dāng)長腳深夜從王琦瑤家離開的時候,王琦瑤已經(jīng)死了,她那個守了40年的木盒子已經(jīng)空了。長腳把金條放進口袋,甚至還覺得有點失落,因為它并沒有像傳言所說的那樣多。
王琦瑤的故事讓我想起一個姐姐。她是我畢業(yè)租房子時認識的。她是八零后。周末,她只有兩件事,那就是看電影和相親。她經(jīng)常跟我們說,三十歲之前最好趕緊嫁人。
她之所以如此執(zhí)著于相親,是因為她害怕年老以后生病無人照顧。
其實錢和婚姻,都無法給人絕對的安全感。真正幸福的人生,需要好多好多智慧。
下期繼續(xù)解讀經(jīng)典文學(xué)作品,歡迎關(guān)注~
喜歡本文的話,可以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