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出生于1952年的吉姆·賈木許是一位風(fēng)格獨特的美國導(dǎo)演、編劇,一直堅持制作獨立電影,寂寞、距離是其電影的一貫主題。2016年上映的這部《帕特森》,便有著他獨特的個人風(fēng)格。
《帕特森》的敘事結(jié)構(gòu)很特別,它講述的,是具有公交車司機和詩人雙重身份的帕特森,一周的日常生活。這部影片很像一部散文,不講述宏觀的故事,沒有劇烈的矛盾,只有細微的沖突——而在敏感的人眼中,這細微的沖突同樣感人。
不知道吉姆·賈木許是否寫詩,但毫無疑問,《帕特森》是一部詩人電影。
和帕特森所崇拜的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一樣,帕特森是一個詩人,同時,也有著另外一個身份。威廉姆斯還是個醫(yī)生,而帕特森還是個公交車司機。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威廉姆斯的詩人身份很多人都知道,而帕特森的詩人身份,只有他的女友勞拉知道。
帕特森的生活是單調(diào)的,每天早起開車,下班后偶爾去酒吧喝點酒,晚上跟勞拉一起入睡,如此周而復(fù)始。只是在有閑暇的時候,他會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轉(zhuǎn)化成詩句,寫進自己的筆記本里。
帕特森和勞拉關(guān)系融洽而甜蜜,他們之間的小甜蜜,實在令人羨慕——好吧,這幾個鏡頭單身狗最好不要看。但這融洽之中,似乎有著一絲危險感。這危險感來自于帕特森的詩人身份,來自他的敏感、他的疏離。
勞拉熱情,充滿幻想,有很多愿望,如做民謠歌手、甜點師……她想什么就去做什么,帕特森也一直支持她。但他們之間有一個區(qū)別,那就是,帕特森與世界存在疏離,而勞拉期待世界的認(rèn)同。但這種不同,卻恰好造就了這完美的一對。
小狗馬文似乎就是帕特森的詩人身份的象征。當(dāng)帕特森和勞拉親熱時,小狗就像吃醋了一樣,沖他們汪汪地叫。當(dāng)帕特森答應(yīng)勞拉將自己的詩集復(fù)印下來時,小狗又叫。小狗還時常會做出一些和帕特森對抗的舉動,如把郵筒弄歪,如在散步時不讓帕特森坐在椅子上,最激烈的行為是,影片快結(jié)尾時,把帕特森的詩集撕碎。在影片中,小狗一直在把帕特森向與世界疏離的方向拉。
于是,帕特森被勞拉和小狗來回拉扯,在公交車司機與詩人這兩種身份之間游離。而詩意,就在這一個個美妙的細節(jié)中產(chǎn)生。他把他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趣的事物,都寫進了筆記本中。
影片中出現(xiàn)的或提到的不少人都處于這種狀態(tài),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自不必說,熱衷于說唱的小哥、寫詩的小女孩兒,也是這種狀態(tài),甚至,車上吹牛的工人,談?wù)摕o政府主義的大學(xué)生,他們所談?wù)摰氖虑?,和他們的生活本身,也形成了一種類似于“公交車司機——詩人”這樣的映射關(guān)系。
如果把生活比做泥土,把詩人比做一棵樹,那么,詩人的一半是陷入泥土中的,而另一半,則伸向天空。
帕特森是個詩人,不是隱士,對于生活,他不積極,也不抗拒,他沉浸其中,也能超脫。他的生活方式,是一個詩人最正常的生活方式,無關(guān)名利,無關(guān)信仰,無關(guān)對抗。正如影片中所說,他的詩,是寫在水上的。
海量高富帥/逗逼神回復(fù)
奇葩神鏡頭/犀利神吐槽
盡在貝兒有料